1
之前,看到一個熱帖“請同事吃完海底撈我不高興了”,讓人唏噓不已。
題主因為要離職,所以請與她同住的一位同事吃頓飯。
當天在餐廳裡,題主便把點單的pad給了同事,讓她來點菜。
出乎題主意料的是,同事絲毫不節制,興致勃勃地點了一圈。
題主擔心點太多,兩個人吃不完,就提議先吃完再接著點。
兩人吃了許久,結果桌面上還剩了一盤肉卷,一盤生菜,一盤山藥和一盤牛蛙。
題主和同事還商量著,退掉了一開始點的主食“撈麵”。
不曾想,同事此時開口說自己想點豌豆苗和菌菇。
題主看著桌上的剩菜,依舊提議吃完了再點。
後來,兩人不再聊天,各自埋頭吃,儘管很努力,但還是剩下了許多。
事後,看著桌上的剩菜,再看著同事,題主很是無奈。
題主並不介意花錢,只是感覺點了一大堆結果又吃不完,卻還想加菜的行為,實在有些討厭。
帖子曝光後,網友們議論紛紛。
網友@吃瓜姐的回覆可謂直戳要害:
“如果你的舍友跟你是同一類人,這頓飯會吃得很開心,可惜這個舍友無法擁有你這個朋友了。”
題主請客可以說是對彼此關係十分認可的表現了,然後這位同事似乎並不在意,只是一味滿足自己的無理要求。
記得周國平曾說過: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不清晰,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不懂分寸,得寸進尺的人,總會在無意中突破社交的底線,緊接著就是關係的裂縫,社交的漸行漸遠。
2
之前看過一個帖子。題主的一個同學結婚,題主便發了200元紅包表示祝福。
不料,題主同學卻毫不掩飾地表明“你給的紅包,是最小的。”
題主聽後十分生氣地回覆“那退回來”。
不曾想同學仍舊一副無辜模樣地解釋道:
“我自己也不知道現在社會進步這麼厲害嗎?還是通貨膨脹?
然後紅包裡我朋友給我最少的是666。”
看到同學還在不停地暗諷自己發的紅包太小,題主索性回覆了句“那我窮咯”。
緊接著,題主又加了一句“我結婚不叫你”,心裡想著徹底切斷和對方的聯絡。
事後,題主將聊天記錄發到了網上,結果引來無數網友的圍觀。
其中網友@影視劇資深觀眾的一句高贊評論“給200都嫌多了”,可謂響噹噹地打臉了題主這位同學。
作為同學,題主好心好意轉紅包送祝福,作為當事人,非但沒有在第一時間表示感謝,甚至還各種藉口進行嫌棄。
題主同學這一系列得寸進尺的舉動,讓人看到了一副醜陋至極的模樣。
哲學家Heraclitus說:“世界的一切次序,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熄滅。”
當你不顧社交中的分寸,胡亂作為,肆意越界,那麼這段關係就註定難以為繼。
3
作家三毛當年出國留學之前,作風傳統的三毛父母再三叮囑她,讓她凡事學會忍讓。
到了國外,三毛聽從了父母的教誨。在學校裡,她儘可能接受舍友們幾乎所有的請求。
一開始,她以為只要自己聽從父母的建議,對身邊人足夠的容忍,那麼彼此間的相處就能和諧。
但後來,發生的每一件事情讓三毛漸漸發現,自己的一味忍讓並沒有讓她過得舒坦。相反的,她的室友開始變本加厲。
宿舍是大家共享的,可是擦地板、洗床單、清理垃圾這些累活雜活,幾乎都變成了三毛一個人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室友們更是放肆地跑到三毛的床上耍酒瘋,弄得三毛的床鋪凌亂不堪。
三毛終於忍無可忍,那一次,她抓起掃把狠狠地朝舍友掃過去。
在經歷過人際交往的隱忍後,她不再無條件退縮,無條件的妥協,她開始試著劃出自己的邊界,告訴室友們她的邊界在哪裡,哪些事可以做,同樣又有哪些事不能做。
令人詫異的是,經過那晚之後,室友們便不再敢對她指手畫腳,反而變得畢恭畢敬。
對三毛而言,往後的宿舍生活也變得輕鬆許多。
經歷越多,你越會明白:人與人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貿然越界,只會讓關係變得緊張。
唯有守住邊界,才是對彼此最起碼的尊重。
古話曾說過:“凡事過則損,需把握分寸。”
帶著“界限感”相處,是我們對人際關係最大的尊重。
維護界限感的關鍵在於,既不逾越他人範圍,也不任由他人肆意踐踏自己的範圍。
千萬別讓界限,毀了你的社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