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如同一個小型社會,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除了學科知識以外,還要積累各方面的經驗,才能順利適應未來職場的生存環境。
本科期間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學生只要朝著既定目標努力就好,考研就多學習,多看專業論文,積累科研經驗,要找工作就多積累實踐經驗,還可以參加學生會或社團,拓展人脈。
考上研究生後就不同了,畢竟培養模式與本科有了很大的改變,研究生和導師之間更像是師徒,博得導師的認可,或許才能有更多參加專案的機會,未來無論是要讀博還是就業,導師都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研究生過年要送導師禮物嗎?過來人:送禮有技巧,避免弄巧成拙
想要博得導師的喜歡,並不是一味討好和委曲求全。很多學生替導師幹了很多活,仍舊得不到導師的偏愛。師生相處也是一門學問,只不過課本里沒有,家長若沒透過言傳身教傳授,學生無意中得罪老師都不自知。
研究生導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偏好。在人情社會里,雖說未必想在學生身上得到更多好處,學生學有所成給老師增光,才是最好的報答。但是從老師角度出發,辛苦一年到頭,也想享受一下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這樣才能激發自己在教育事業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過年期間,研究生根據導師的喜好送些小禮物也是極好的,不需要很珍貴,但求用心。讓老師感受到你對他的敬意是發自內心的,老師收穫的並不是禮物的價值,而是學生對自己的尊敬。
試問哪位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學生,可以是老師喜歡的食物,或者投其所好,也可以是家鄉特產。送禮時候要著重表達感謝老師對自己的栽培,強調禮輕情意重,老師才能受用。
相反有些學生送昂貴的禮物,老師不敢收反而弄巧成拙。現在正在實施教育反腐,導師不敢冒風險。萬一日後得罪學生,自己反而被動了。由此來看,取悅老師不在於禮物貴重與否。深得導師厚愛的學生,也未必是家境富裕的,但有一類學生是導師普遍不喜歡的。
為啥研究生導師普遍不喜歡家境不好的學生?與經濟水平沒有關係
有些研究生吐槽導師勢利眼,只願意把家境富裕的中產家庭出身的學生帶在身邊,讓那些家庭不好的普通學生留在實驗室幹雜活。很多人都以為是當今學術氛圍變味了,研究生導師、專家教授都一身銅臭味,寒門學子再難出頭。
實際上大家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導師之所以不喜歡家境不太好的學生,不是他們學習能力不行,也不是勢利,而是這些學生多半比較木訥。性格敏感多疑,不懂人情世故,交流起來很累。
既然能考上研究生,說明大家學習能力和資質不相上下,性格討喜的學生自然更佔優勢。導師說話一點即透,帶出去學習開會,明白社交禮儀,導師輕鬆也有面子。推薦到好的工作單位,這些學生如魚得水,取得成績也是導師的功勞。
相反,家境不好的學生絕大多數從小沒有透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學會社交技巧,也不懂人情世故,甚至有些自命清高,牴觸職場潛規則。動不動就要整頓職場,甚至給導師臉色看,導師沒有時間從0開始教學生學習社交禮儀的技能,更不願意花時間糾正學生的三觀。
窮人家的孩子確實早當家,只不過體現在吃苦耐勞的幹活方面,但是工作能力不止是技術水平,還有為人處世的能力。除非有絕對的能力,可以不借助任何外界的輔助力量,也能在行業內嶄露頭角,否則不要嘗試蚍蜉撼樹,結果只能是自己吃虧。
一位碩士生畢業後,因為找到好理想的工作就去當外賣小哥了。後來才知道,讀研期間導師曾經給過他機會,帶著幾位在讀研究生去開會、參加飯局,認識更多行業裡的精英大佬,嘗試為學生的未來鋪路。
有的學生就是藉助這些機會獲得了工作機會,然而這位學生卻對飯局應酬非常牴觸,經常找藉口推脫。結果錯過了導師內推的機會,自己再想透過自己的力量找工作,難上加難。成年人的世界,要學會自洽。
他的導師並沒有歧視學生的背景,只不過機會來臨時他自己沒有看懂導師的用意,甚至怨導師不務正業,完全辜負了導師的用心良苦。這類木訥的學生,如果從原生家庭獲取不到有用的經驗,完全可以多喝學長學姐交流,過來人都會傾囊相授。
今日話題:大家過年會給導師準備禮物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