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D調魔法學園微信公眾號
原文標題:《張東妮:流水不爭先,爭滔滔不絕》。
編者按:本文作者屬於保研、模擬法庭競賽、學術研究等多方面開花型選手。對於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作者在多個提問中詳細解答了自己在保研和LLM選擇之中的考慮;多次模擬法庭競賽經歷中能夠享受比賽的同時又收穫很多的心得;以及寫作時如何選題,完成論文後投稿的技巧;還有關於申博的思考等,可以為本碩,甚至博士階段的讀者提供一些啟發。
作者簡介:張東妮,中山大學法學院本碩,小谷圍桌遊主持人、某婚姻家事公眾號主編、至善園五號浴室歌手。
曾獲2021年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競賽全國二等獎;2023年傑賽普模擬法庭競賽全國一等獎、最佳辯手;2023年法蘭克福國際投資模擬仲裁庭全國一等獎、全球22名;曾三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榮譽;《中山大學青年法律評論》第七卷執行主編,於《法治論壇》《南方日報》《學術探索》《中山大學青年法律評論》《上海法學研究》等刊物發表作品數篇。
Q:您當時選擇保研國內的學碩是出於什麼考慮呢?相比國內研究生,選擇出國讀一年LLM可以在獲得獨特體驗的同時,還能節約一到兩年時間,但較短的學制可能難以兼顧積累實習、模擬法庭、論文等為工作和申博打基礎的機會,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兩種選擇?
我的經歷比較波折,也算是給大家提供些經驗教訓吧。本科期間沒有什麼特別具體的規劃和想法,只是因為選修了我院的全英班課程,很喜歡英美法教學的模式(高壓閱讀材料+課堂上充分討論互動),加上自己很喜歡探索新環境新事物,所以準備申請美國的LLM專案。
奈何疫情說來就來,被困在家中足不出戶讓我精神崩潰,語言考試也被取消了無數場,雖然現在看來是在給自己找藉口,但當時的情況下確實很難振作起來去迎接未知。發現自己或許有保研名額之後,我與父母、前輩們商議並結合自己的當時的情況和狀態,選擇了放棄申請LLM,在保研快要結束的時候加入了保研大軍,幸運的是我歪打正著遇上了非常好的導師,成為了我導的一位“低徒”。
我當時選擇保研,是無奈也是一種幸運。三年過去了,無論是國內讀研、留學還是工作,都卷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之前那種漫無目的讀書、鋌而走險升學的方式,在2024年可能會死得很慘。凜冬已至,比起權衡哪種選擇更好,不如問問你自己能選什麼、想要什麼,最差的結果你能不能承受、最好的結果又是不是適合你的?比如美國LLM雖然看似時間短,但一般來說需要在一年內修完課程、準備考Bar、完成實習、找工作抽工籤,實際上並不輕鬆。如果沒有經濟壓力,去讀LLM乃至JD當然是不錯的選擇,既可以開拓視野,還可以鍛鍊廚藝,而且在海外也可以打模擬法庭、寫論文,有志之士還可以選擇LLM轉PhD,發幾篇SSCI走上人生巔峰……但如果是以回國入紅圈為目的,掏空家底去讀一年的LLM,我勸大家三思。畢竟現在的行情有目共睹,一年LLM的學費和生活費可能你打工三年才能“回本”,而且律所一般需要實習3-6個月才能判斷是否給Offer,對人在海外的留子們來說很吃虧(雖然我身邊也有無實習考核直接入職精品所的英碩大佬,但畢竟是極端個例)。
在以前,高學歷等於好工作,但在這個學歷貶值的時代,再好的學歷也並不意味著你當然會獲得一份好工作,而且海內外學歷與具體工作相對應的刻板印象也在近幾年逐漸被打破——有大批“留子”選擇回國考公,“土碩”也未必就進不了紅圈、精品所,重要的是個人能力和特質。既然個人規劃在時代變化面前顯得徒勞,那麼比起糾結出國還是留在國內,更重要的或許是把握讀研期間的每一天,把自己選的這條路走出花路。
Q:聽說您在研究生期間參加了國際人道法、Jessup、法蘭克福等模擬法庭競賽並多次獲得了優秀辯手,請問您對模擬法庭的看法和您自己的參賽體驗是怎麼樣的呢?
參加模擬法庭的初衷可能因人而異。有些同學是為了評獎學金或者保研,帶著功利性目的去的,對於這類同學我表示理解但不支援,因為認真打一場模擬法庭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可能是旁人無法想象的。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興趣和熱愛,很難在一場模擬法庭中堅持下來或是取得好的成績,也就自然無法實現最初的目的。
就我個人而言,模擬法庭從來都不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我喜歡在模擬法庭中和老師同學們共同奮鬥、結下革命友誼的過程;我享受以點帶面、從一個論題了解一個領域的過程;我醉心於那種在浩如煙海的材料裡徜徉,突然找到了能夠為我所用的那一句話的激動時刻;我熱愛在對抗激烈的賽場上唇槍舌劍、侃侃而談(雖然大多數時候在胡言亂語),也喜歡每一場賽後內部的覆盤、和友隊的交流分享、隊員派對上的小點心……當然了,我也喜歡那種得獎後小小虛榮心被滿足的小得意,不過更多的是努力得到了回報的欣喜。作為思維跳躍的ENTP,我很需要一段時間內有一個持續性的目標,以使我的生活不至於太天馬行空,並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知識厚度,這可以極大地滿足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所以我在研究生期間幾乎是連續打了三場模擬法庭,雖然有時壓力過大導致形容枯槁,但好在有陪我一起熬夜禿頭的好朋友、好老師。
不可否認的是,一場模擬法庭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從外在因素來看,比賽機制是否合理、評委的個人喜好、抽籤運氣等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比賽結果。比如有的法官/仲裁員會喜歡自信乃至有些激進的選手,也有的會更青睞娓娓道來的溫和型選手,對咄咄逼人的選手沒那麼感冒。再比如新手隊伍雖然準備得當,但抽籤手氣欠佳,但初賽遇上資歷深的強隊被淘汰也是無可奈何。此外,隊伍內的橫向分工、縱向“傳幫帶”、隊員們的情緒管理也非常重要。因此,要不要參加模擬法庭、參加哪個模擬法庭、在模擬法庭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等等都需要深思熟慮。
Q:聽說您已經在CSSCI刊物和各大學生自辦刊物中發表了多篇論文,您可以分享一下您的投稿經驗嗎?
我在論文寫作方面屬於非天賦型選手,每次寫論文時都會有種無力感,越寫越悔恨“要是當初多看點書就好了”,至今仍然覺得自己發表的一些論文不忍卒讀(在此感謝編輯們的寬容和耐心)。作為“草包作者”,我的經驗分享可能參考價值有限,大家“謹慎”參考:
選題和寫作方面,作為肚子裡沒啥墨水的研究牲,我的論文選題大多來自一些會議徵文選題、導師投餵(在此叩謝我導不棄之恩)以及我在模擬法庭中遇到的問題。準確來說我理解論文選題分為發現問題和驗證問題兩個環節,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學會成果轉化非常重要。比如我的隊友就在Jessup備賽中發現了國際法上“貨幣黃金原則”與“對國際社會整體義務”二者之間的衝突與張力,在比賽後迅速將其轉化為論文,目前已經通過了某期刊審稿,估計正式刊發只是時間問題。實在一窮二白的,可以關注各種國社科專案選題、會議徵文選題,還有本領域的大佬們都在研究什麼,多看一看總會有靈感。如果已經有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基本的框架結構,那寫起內容來應當是手到擒來。
投稿方面,我建議投稿前先錨定目標刊物,透過查閱查閱期刊官網、萬維書刊網等確定刊物的層級和方向偏好,統計作者的學歷、職稱、是否掛基金專案,查閱其他人的投稿經驗和對期刊的評價,排除那些“希望渺茫”和“差評多”的刊物。有迫切發文需要的同學,應當重點關注一下目標刊物的審稿週期。作為學生,我覺得可以嘗試先投一下學生刊物,比如《中山大學青年法律評論》《中財法律評論》《研究生法學》等,部分學生刊物就算審稿不透過也會認真反饋修改意見,可以在此基礎上修改文章繼續投其他刊物。屢試屢敗的同學還可以嘗試先投一些會議徵文。(發文這方面沒什麼技巧,就是多寫多投,不要給自己製造完美主義焦慮,在一篇文章裡蹉跎歲月,更不要因為一次論文沒中就自我否定。)
根據小編向嘉賓的請教和自身投稿的經驗,根據投稿的目標規劃寫作路徑尤為重要,對於CSSCI刊物而言(包括C擴和C集),碩士生獨作投稿幾乎沒有可能,接受導一碩二的刊物也已經不多(此處再次瑞斯拜碩士就發了兩篇C的嘉賓),因此如果意在碩士階段發C,最重要的是提前和導師溝通寫作的規劃,導師的發表經驗會更加豐富,切勿單打獨鬥。對於學生自辦刊物而言,可以自己大膽地利用自己的課程論文投稿,即便未能錄用,一般也會收到能讓文章大為增色的修改意見。同時也需要提前規劃,此類刊物見刊週期往往以年計算。而對於投稿會議而言,一般每年十一十二月是各類年會舉辦的高峰期,可以根據目標會議往年的選題和當年的熱點提前規劃,等預通知發出來後再寫作也來得及。投稿會議的優點是短平快,不需要經過期刊的審稿流程,幾乎是“一錘子買賣”,但劣勢是多數會議獲獎論文一般並不會出版,即便出版也是以書代刊的形式,沒辦法在知網留下學術傳家寶。
Q: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而參加模擬法庭、投遞實習、投稿論文等事情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但不同職業規劃的取向可能有所不同,比如申請博士更看重論文,進入外所或爭議解決團隊更看重模擬法庭,從事資本市場業務更看重實習經歷等,請問您認為如何在讀研期間兼顧自身興趣、規劃和體驗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呢?
我身邊的研究生同學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目標很明確、從讀研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的同學。對於已經有了明確規劃的同學來說,我認為研究生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保證完成學業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課餘時間為自己的目標服務,而非焦慮地為了卷而卷。例如想讀博深造的同學,他們的未來是探索人類的認知邊界,而形成自己的學術觀點之前必須要先爬上巨人的肩膀,這需要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沉浸式的學術思考。因此我理解申博黨在研究生階段至少應當對相關主題領域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形成體系化的學術思維,多參加一些學術會議,有至少1-2篇的代表作,如果是想去海外讀博的還需要儘早解決語言成績,寫出一份有說服力的研究計劃。
至於實習、模擬法庭,如果學有餘力自己又感興趣,當然可以嘗試,但並非讀研期間的主要任務,如果兼顧不過來我建議還是專注於一件事。概言之,有明確目標的同學應當學會分清讀研期間的各項任務的主次,更重要的是要有不人云亦云的堅定和獨行的勇氣,否則可能會手忙腳亂,最後慌不擇路。
而可能更多的同學像我一樣,是另一種研究生:我們不知道未來的最優選是什麼,對體制內興趣索然,視申博難於登天,投法務被泡池子,又怕當下入律所如同“49年入國軍”……好像每一種選擇都“不是不行”,但細想來又“都不太行”,每天在焦慮中度過。我想,這不是我們的錯,而這個時代的必然特徵。我曾遇到過一位規劃能力極強的前輩,說他很清楚自己三年後在哪裡、做什麼,會仔細評估當下每一件事對他未來佈局的影響。很可惜,雖然知道“儘早規劃”的重要性,但我欠缺這種決心和能力。就我個人經歷而言,如果不知道明天在哪裡,就先把今天過好,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前,現狀就是最好的選擇。我覺得規劃、興趣和體驗三者不是需要“兼顧”的關係,而是誰先誰後的關係。雖然“先規劃再體驗”很好,但在體驗中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而形成規劃,也未嘗不可嘛。不論動機如何,既然開始做一件事了就好好做,哪怕後期發現你根本不適合,透過這件事幫助排除一種選擇也不虧。焦慮和恐懼來源於未知和預設障礙,比如“讀博發不出論文畢不了業”“律所大規模降薪裁員”“公務員薪資低壓力大”,最後你會認為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容易的。祛魅需要打破資訊差,而打破資訊差需要執行力,與其在怨天載道中虛度年華,不如把注意力放在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
優質筆記&專業諮詢
請點選青苗法鳴小程式
青法線上向全體青年學人進行長期徵稿
秉承“有問題,就搜青法線上”理念。從專業學習、考試升學經驗,到比賽訓練、專案申報,再到求職經驗、職場心得,全方位帶動青年學人發揮“傳幫帶”作用。誠請大家惠賜優稿!
1.長期徵稿:包括但不限於各類經驗貼(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語學習、校園競賽、求職實習等)、學習心得類文章( 如筆記方法、考點總結等)、實務類文章(如辦案手記、法律檢索技巧等)以及資訊整理類原創文章(如考研資料整理與分析、就業趨勢判斷等等)。
2.優質選題:研究生選導師經驗;
課題申報、結項經驗;
模擬法庭、創新創業、科研立項等經驗;
實習投遞經驗、工作心得;
畢業生選調、考公、律所/央企求職、面試經驗;
就業形勢與職場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營、九推備戰經驗;考研公共課高分備考經驗;考研保研資料及案例分析;出國留學申請、就讀心得體會;專業學習、校園生活、期末考試逸聞趣事;本科生、研究生專業學習方法。
賜稿郵箱:[email protected]。稿酬等詳情資訊請見:!
本文責編 ✎煜雅
本期編輯 ✎小賢
法學學術、熱點爭鳴、交叉學科,請認準“青苗法鳴”微信公眾號
長期收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社群交流請新增公共微信:qmfmggwx2
付費諮詢與講座請新增小助手微信:qfxzsg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