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廣告
圖源網路
相信8090後讀者,應該都還記得一部經典動畫電影《冰川時代》。
乾淨明亮的天空,一望無際的冰蓋,澄澈蔚藍的冰河,夢幻至極。
現實生活中能與動畫場景媲美的,也唯有南北兩極了。
圖源網路
但這裡也同樣危機四伏,如同電影裡小松鼠藏食物而挖下的洞,亦能引發一場山崩地裂的災禍。
而地球的兩極,看似離我們的生活極為遙遠,人類活動造成的兩極環境的惡化,能夠時刻引發波及全球的連鎖反應:
全球性氣候變暖,冰川/冰山融化——南北極海平面上升,將淹沒全球沿海地區大陸——原本被冰封的遠古超級病毒,可能會直接危及人類存亡——大量的極地物種將失去棲息地、失去食物來源,引發物種危機……
可見,除了領略動人的自然風光,從科普、環保的角度認識兩極,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有多重要。
今天我要推薦給你的,正是一套寫給孩子們的南北極科普繪本:
《左手南極,右手北極(自然篇)》
《左手南極,右手北極(探險篇)》
兩冊繪本,分別從【自然概況科普】與【實地探險模擬】兩個角度,講述南北極地理氣候生態環境和人類在兩極開展的探險與科考。
適合3歲+親子共讀,6歲+孩子也可獨立閱讀。(但必須得承認,小編也看得津津有味!)
這套繪本採用獨特的“對翻式”設計,正如書名,左側頁面為南極部分,右側則為北極。
左右兩邊在內容和畫面上均做了呼應,同頁碼的頁面均為相同主題。
既可以單側閱讀,也可以雙側共讀,邊看邊對比。
兩本書的文字作者,均為國家科考隊員,有著豐富的兩極研究經驗。
插畫則由三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插畫師完成,畫風可愛詼諧,故事性與科普性並重,定會讓小朋友們愛不釋手~
南極和北極哪一個更冷?
原來企鵝也上“幼兒園”?
北極熊的毛髮竟然不是白色?
在南極看日出,太陽昇起後天才黑?
南極的“地表最強”生物,竟能耐受-160℃的嚴寒和60℃的高溫?
在南北極,不僅有瑰麗奇絕的景觀,更有著眾多反常識的現象、不尋常的動植物。
這一趟紙上南北極之旅,定會讓大小朋友們大開眼界!
這兩本書要做的,是讓孩子們在認識奇妙極地的同時,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一顆“環保的種子”。
讓他們愛上極地世界,愛上我們的地球母親,並用行動去愛護、守護她。
《左手南極,右手北極》▼
《左手南極,右手北極》自然篇
在這本《左手南極,右手北極(自然篇)》裡,將介紹兩極的地理、冰川、動植物、氣候等自然環境方面的內容。
讓孩子沉浸感受極地的至純至美,解鎖一系列顛覆常識的兩極知識,並收穫一份前去探險的勇氣!
李榮濱
自然篇的文字作者李榮濱,是中國第27次南極科考越冬隊員,曾在南極中山站連續工作17個月。
他將用簡潔的語言、生動的描述,給小讀者們當一次特別的極地導遊。
本篇的繪圖作者,是巴西青年插畫家朱莉安娜·莫茨科。
她曾經做了10年的美術老師,深知孩子對於畫面的理解能力以及他們喜愛的畫風。這本書中的插畫,大場景與小細節結合,每個頁面都包含各種趣味設計,可愛又不失嚴謹。
根據兩極的自然環境特點,書中選出較有代表性的部分著重介紹。
南北兩極各分為9個對頁,一對頁一主題:
地理位置-地表環境-物種(動物/植物)-季節(夏季/冬季)-安全-環境問題
對翻頁面的設計,從內容和視覺兩方面,幫助孩子在比較中發現兩極的異同點。
就以開篇的“南/北極在哪裡”一節為例:
畫面中地球儀被分成“上北下南”的兩部分,可以從三維角度瞭解兩極在地球上的位置。旁邊的平面圖,則可以清晰看到兩極的輪廓與地表特徵。
企鵝與北極熊的出現,可以幫助小朋友深刻記憶二者所在位置的區別。更細節的是,兩邊都有“北極燕鷗”的身影,因為這是唯一一種在兩極間遷徙的“極地鳥”。
文字內容則是對畫面更細緻的補充。既有如所處緯度、面積、陸地海洋比例、地形地貌等概況資訊,也有關於兩極的各種獨特稱號、冷門知識等。
整本書的文字內容除了基礎常識科普,更著意滿足小朋友們的好奇心,介紹了一些顛覆認知的趣味知識:
南極點的標誌每年都在“跑”?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
同樣是極地,為什麼南北極的冰長得不一樣?
“冰山一角”竟然確有其事?
講實話,小編在看這本書之前,有很多問題都答不上來!
它的排版設計也十分注重差異化處理,讓孩子每翻到一頁都能產生驚喜感。
比如為了比較南北極冰蓋、冰山景觀的差異,巧妙採用了豎構圖。
一眼便能理解二者的區別:南極大陸的厚厚冰蓋與北冰洋的“冰山一角”。
整本書的南北極兩側,在畫面和內容上均有互動。
比如巧妙利用北極燕鷗的季節性遷徙,打破南北極的壁壘。
這樣的設計也可以充分調動小朋友的積極性,主動去發現圖中的細節,從而加強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作者團隊也非常注重圖文呼應,做到了有文字必有相應畫面展示。
文字繞排的排版形式,增強趣味性和可讀性。
隨書附贈一本知識拓展小冊子:《關於南極和北極不可不知的15個小秘密》。
進一步揭秘關於兩極的更多小知識!
《左手南極,右手北極》▼
《左手南極,右手北極》探險篇
這本《左手南極,右手北極(探險篇)》,將帶領小朋友來一趟兩極探險之旅:
從我們為何要去極地、要做好哪些行前準備、如何到達南極和北極,到南北極一路沿途的人文及地理知識、人類探險簡史,再到中國科考隊員的生活等等。
幾乎可以稱它為一部實用的極地旅行指南!
高登義
本書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三極”(南、北極和青藏高原)科考第一人高登義撰寫文字。
插畫由波蘭藝術家鮑默特·奧爾加,以及英國插畫家伊莎貝拉共同創作。
整本書的內容,以高登義爺爺帶領兩位小朋友前往兩極探險為背景。
共包含9個對頁,一對頁一主題:
極地探險的必要性-行前準備-航線圖-探險守則-兩極發現史-居民情況-中國科考站-兩極必看景觀-再見南/北極
前往環境陌生且複雜的極地探險,行前準備自然不容小覷。
比如揹包和衣物都要防水,外套要選衝鋒衣,帽子要能護住耳朵,手套要戴兩副,防曬措施也要做全套等等。
除了羅列出必要裝備,高爺爺耐心地給小朋友們講解了每一樣服飾、工具的用處。
要說高爺爺的細心,體現在他還考慮到了簽證、時差、貨幣等非常實際且具體的問題。(要不小編怎麼說這也是一本旅行指南呢)
極端的地理及氣候條件,使得兩極之旅中,要遵守的規則比其他旅行要多得多。
為了保護兩極脆弱的環境,要更多地在細節上努力:
比如在南極登上橡皮艇前要衝洗靴子,以防帶入外界汙染,更不要帶走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石。
那些看似嚴苛的法則,很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救你一命:
比如不要在北極熊面前“裝死”,能跑則跑。不要小瞧地面上的小裂縫,下面很可能是“萬丈深淵”。
第一個來到南/北極的人分別是誰?
最早來到北極的中國人竟然是康有為父女?
為什麼南北極是全球科研人員的寶地?
我國設立在兩極的科考站長什麼樣?是不是常年都有人駐紮在那裡?
與“自然篇”不同,這本“探險篇”更側重講述兩極的人類活動,讓小朋友瞭解人類發現、探索、研究兩極的點點滴滴。
隨書附贈的小冊子,包含對作者高登義的採訪和兩極知識點延展。
在高爺爺的個人經歷敘述中,小朋友可以瞭解到關於大氣物理學的知識,瞭解他的求學和科考之路。
另一部分則是對南北極知識的擴充,以及中國對於兩極的科考歷程,搭配十數張精美實拍圖——在小朋友心中埋下一顆愛科學的種子。
快拿上這兩本書,和孩子共赴一場夢幻奇妙的極地之旅!
點選影片號“松前茶室”
看可衝可燜可煮的福鼎老白茶
本文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