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選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4年第九十一期(總第861期)
【按】本文首發在《語文報》八年級版2024年第47期上。期中考試剛剛結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會為他們成績的起伏而感到痛苦和困惑,或許這一篇小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他們的痛苦和困惑提供一點兒解藥。
敬愛的水寒老師:
您好!
我是一名初三學生,馬上就要面臨中考,可是學習成績忽上忽下。整個年級八百多人,考得好的時候,能排在年級的一二十名,不好的時候,又一下子掉到了一兩百名。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令我很苦惱,很焦慮,我該怎麼辦呢?
煩惱中的君平
親愛的君平同學:
我想你如果放開視野,多關注一下身邊的同學,看看他們的考試成績,大機率會發現原來你並不是獨特的那一個,還有很多同學和你同病相憐,也正受到成績忽上忽下不太穩定的折磨呢。推薦你去讀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考而不死是為神》,看了這篇既詼諧幽默又引人深思的文章,你就知道,原來成績有波動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沒有人能一直保持極端穩定的狀態。
《考而不死是為神》這篇文章寫於1934年,距今已經整整九十年了。當下和老舍寫文章的那個時候,又有很大不同了。今天一個年級好幾百甚至上千人,在內卷極其嚴重的情況下,某些分數段的分數分佈也極為集中,常常是總分上只差了兩三分,在名次上就掉落幾十名了。但兩三分,其實不過是一道選擇題而已,能以此證明學得好或者不好嗎?不能。
我們要學會正確看待考試,考試不只是為了考出一個好成績,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本領,或者向別人炫耀,更是為了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次考試沒發現問題,並不意味著沒有問題。考試中在某個知識點上丟分了,考完之後做有針對性的補足,以後就能避過那個坑了,反而是一件好事。可如果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到了中考考場上知識和能力上的漏洞不早不晚地暴露出來,那才糟糕透頂呢。
每次考試之後,都很有必要做認真的總結與反思,分析一下自己是哪個科目,哪個部分存在問題,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只是看到了成績的波動,更不能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而胡亂地寫幾句分析了事。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思結合非常重要。不要每次在做總結分析時,總是大而化之地以發揮得好還是發揮不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穩定發揮。如何才能做到穩定發揮呢?最要緊的是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比如,圈畫題幹,認真審題,反覆確認助答和必答資訊等等。
說到發揮穩定,我願意給你講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十幾年前的寒假,我帶著學生去美國遊學,他們特別想知道美國的麥當勞和國內的是不是同一個味道,品嚐之後的結論是基本一致。我讓他們思考為什麼會如此。最終的結論是麥當勞從選材,到配料再到火候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有極為固定的流程,員工嚴格按照流程操作,由此才保證了其產品品質的穩定性。
其實這個企業管理的經驗也可以帶給我們在應試上的啟示,不能只是憑著感覺來做題,而是要在做題時,有穩定的解決問題的流程,不能總是隨機隨意,思維上跳來跳去。流程固定下來了,即使偶有感覺或者運氣不佳,也能基本保證穩定發揮。
當下的考試,競爭如此之激烈,毫無疑問,增強熟練度和準確度尤為重要,而要想在這兩方面有所提高,就必須強化訓練,很多問題可能做遠遠不止一遍,要三遍五遍甚至更多。但務必要記得,學習不該只是為考試而學,不能把考試當成學習的唯一目的,那必然會陷入到考什麼就學什麼,不考就不學的功利主義陷阱之中。
不管哪一種考試,都不可能把全部的能力考查出來。這一次沒有考到,不意味著下一次就一定不考,有些能力是日常必須具備的。所以務必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視野更開闊一些,要培養自己真正的能力,而不能眼睛只是盯著考試,最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中的這句話是對學習過程的一個全面概括,其中也包含了善於總結經驗、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的智慧。好好揣摩這句話,一定能對你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祝學業進步,心想事成!
你的朋友:水寒
我的影片號,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最近開始講《古文觀止》的公益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了公眾號、影片號,來聽一聽。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選下面的文章連結:
之前還寫過另外一本書:《減法教育》,具體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連結:
圖片來自網路,如涉版權,請聯絡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眾號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