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課本中說到地中海氣候區的植被具有蠟質葉片,而亞熱帶季風區的植被具有革質葉片,那麼,這兩種葉片具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做題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
革質葉片與蠟質葉片的區別
革質葉片
革質葉片的細胞壁較厚,像皮革的質地,形狀卵形、橢圓形,顏色主要為碧綠色,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儲存水分的量也很大。革質葉片主要是旱生植物的葉子,主要是桂花、橡皮樹、迷迭香等,葉片會帶有香味。
蠟質葉片
蠟質葉片的表面具有光澤,覆蓋有一層透明的蠟狀物質,能夠有效抵禦病蟲的侵害,減少細菌的滋生,同時能夠減少水分的蒸發,保證在生長過程中,擁有充足的水分。常見的植物有月桂、田七、海棠等,並不帶有香味。
革質葉片
革質葉片的頂端較為尖銳,底部呈圓形、心形,長度為5~12釐米,寬度為2~3釐米,邊緣具有波浪的形狀,正面的顏色為深綠色,背面的顏色為淺綠色,明顯的葉脈通常具有3條,葉柄的長度為3~5釐米。
蠟質葉片
蠟質葉片的頂端為圓鈍形、近圓形,底部呈寬卵形,長度為8~10釐米,寬度為1~2釐米,邊緣具有不規則的鋸齒形狀,表面還長有細小的絨毛,葉脈的紋理並不明顯,顏色為翠綠色,葉柄的長度為5~10毫米。
在季節變換明顯的地區,有蠟質層的植物會在秋冬季加厚加密蠟質層,以減少水分蒸發,在雨季和溼潤季減少蠟質的覆蓋。另外就是有蠟質層的植物在水系發達的區域葉片會變大寬大,較薄,在乾旱地區會變窄,變厚。
革質葉片即葉片的質地堅韌而較厚,如廣玉蘭。革質葉片也稱葉革質,表示了一種葉的型別。這種葉多為旱生植物的葉。
總的來說:革質葉片和臘質葉片有四不同三相同。
革質葉片和蠟質葉片的區別有:質地不同、特性不同、植物不同、外形不同。
1、質地不同
革質葉片的細胞壁較厚,像皮革的質地;蠟質葉片的表面具有光澤,覆蓋有一層透明的蠟狀物質。
2、特性不同
革質葉片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儲存水分的量也很大;蠟質葉片能夠有效抵禦病蟲的侵害,減少細菌的滋生,同時能夠減少水分的蒸發,保證在生長過程中,擁有充足的水分。
3、植物不同
革質葉片主要是旱生植物的葉子,主要是桂花、橡皮樹、迷迭香等,葉片會帶有香味;蠟質葉片常見的植物有月桂、田七、海棠等,並不帶有香味。
4、外形不同
革質葉片的頂端較為尖銳,底部呈圓形、心形,長度為5—12釐米,寬度為2—3釐米;蠟質葉片的頂端為圓鈍形、近圓形,底部呈寬卵形,長度為8—10釐米,寬度為1—2釐米。
革質葉片和蠟質葉片的功效相似,主要作用有三方面的相同點:
1、保水,防止水分的過量流失;
2、防灼傷,隔離紫外線,保護內層細胞;
3、防高溫,同樣是是保護內層細胞。
又是秋季,“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北方大多是落葉繽紛。“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當樹木開始悄然變色、樹葉在風中悠悠離去的時候,總是能輕易勾起人類的愁緒。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秋葉。
落葉林分佈在哪兒?
能看到樹葉變黃脫落的森林被稱為落葉樹,分為落葉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
落葉針葉林是由落葉松柏類為主的針葉樹所構成的森林。寒溫帶的地帶性植被型別。
落葉針葉林林冠的色彩非常單調一致,結構簡單,喬木層通常一層,並常由落葉松組成,林下有灌木層、草本層和地面苔蘚層,落葉松林呈鮮綠色,樹冠尖塔形,較喜陽,林下明亮成明亮針葉林。
落葉針葉林地區夏季溫和溼潤,冬季十分嚴寒,針葉樹的葉縮小成針狀,具各種抗寒抗旱結構,是對生長季短和低溫引起的生理性乾旱的適應。
我國落葉針葉林分佈在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主要樹種有興安落葉松。
林木一般高大通直,出材率高,材質好,且能產生多種樹脂,在工業、建築上利用價值較大。
落葉闊葉林又稱夏綠林,分佈於中緯度溼潤地區。溫帶落葉闊葉林在南半球很少見,主要分佈在北半球三個地區:亞洲東部沿海、歐洲中西部溼潤地區和北美大西洋沿岸。
這些地區一般都有4-6個月溫暖的生長季節和適宜的降水,以及3-4個月的冬天。
由於這裡冬季寒冷,樹木僅在暖季生長,入冬前樹木葉子枯死並脫落,土壤為褐色土與棕色森林土較為肥沃。
夏天,水熱條件不錯,植物一般都很茂密,葉片很寬闊。秋天,隨著氣溫的下降和白晝時間變短,葉綠素耗光,類胡蘿蔔素、花青素等這種紅色hs就會露出來。
冬天,寬大葉片容易散失水分,樹幹就會拋棄葉片準備過冬。
樹為什麼會落葉?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秋天沒有充足的水分和光照。綠葉的主要用途是吸收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以及蒸騰水分。蒸騰水分可以使樹木在熾熱的陽光下不至於被灼傷。通常是氣溫越高,水分蒸騰得越多。一到秋冬季節,雨水稀少,空氣乾燥,土壤中的含水量也隨之減少,滿足不了樹木生長的需要。再加上太陽光斜射北半球,日照時數一天天縮短,它提示樹木冬季就要來臨。此時樹葉中就會產生一種植物激素——脫落酸。當葉片中的脫落酸輸送到葉柄的基部時,在葉柄基部會形成一層非常小而細胞壁又很薄的薄壁細胞,植物學家稱這種薄壁細胞為離層,離層的形成會使水分不能再正常輸送到葉子裡。
在脫落酸的作用下,離層周圍會形成一個自然的斷裂面。葉子由於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應,會逐漸乾枯,自然斷裂面越來越明顯,經秋風一吹,便會落葉紛飛,甚至無風亦會自動飄零。秋天樹木落葉能降低水分蒸騰和減少養料消耗,讓樹木能安全度過寒冷乾燥的冬季。
由於各種樹木對日照長短的敏感度和對水分的需求不同,落葉時間也不盡相同。即使同一種樹木,若所處環境不同,其落葉時間也會不一樣。因而人們常發現在瑟瑟秋風中,大多數樹木的葉子已落盡,唯有靠近路燈的樹上依然有樹葉迎風傲立,這是因為路燈的照射彌補了自然日照的不足。所以,園藝上常用人工延長光照時間的方法來延緩花木早衰與落葉。
而松樹、柏樹等常綠樹木,因其葉片表皮細胞壁厚,並且具有一層厚的角質層,加之葉面較為窄小,所以耐寒性極強,風吹不落,經冬不凋。
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何是落葉林?
落葉是植物減少蒸騰,保持體內水分,度過寒冷和 乾旱季節的一種適應,這一習性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溫帶海洋性氣候雖然冬季平均氣溫在0℃以上,但極端氣溫常會較低;且由於緯度高,冬季降水偏多,氣候溼冷,光照不足。因此,溫帶海洋性氣候一般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常綠林也會落葉嗎?
常綠林的落葉現象其實一年四季都有,只不過每年春季氣溫回暖,常綠林會集中出現落老葉、出嫩芽、長新葉同時進行的現象。這些樹種在秋冬季可不透過落葉等凋落形式減少水熱損耗。當春季氣溫回升,降水增多,樹開始新芽換樹葉,老葉生長週期結束進而脫落,凋落量大。此樹種在我國多見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不過它們落葉換季的時間較短,春天是它們的集中換葉期,每年三四五月,隨著氣溫上升,常綠樹新陳代謝也較旺盛,新芽大量長出,老葉也就脫落更新得快一點。有資料顯示這種樹大概在兩三個星期的時間內,就會陸續完成落葉、長出新芽的過程,只是落舊葉與長新葉是同時進行的,所以看起來一直是常綠的。當嫩葉完全長出來的時候,老葉子就掉光了。因此對於常綠林來說基本也都是四季常綠。
秋天樹葉為什麼會變黃?
春夏季節,樹木利用色素透過光合作用捕獲光能,並且在葉子中其他物質的幫助下把光能以糖等化學物質的形式儲存起來,而捕獲光能的色素主要是葉綠素。除葉綠素外,其他顏色的色素的主要作用是把捕獲的光能傳遞給葉綠素。在春夏季節,葉綠素在葉子中的含量比其他色素要豐富得多,所以葉子呈現出葉綠素的綠色,而看不出其他色素的顏色。
秋天來臨後,樹木感受到天氣的變化。落葉樹開始停止生長,只需少量養料就可存活。在落葉前,樹幹先分解葉綠素,分解產生的物質從葉子輸送到樹根,作為過冬養料。葉綠素分解後,樹葉裡就剩下類胡蘿蔔素(多種色素,主要呈hs)。
因此秋天樹葉變黃,是因為樹葉的葉綠素被分解了,葉綠素的分解速度遠大於類胡蘿蔔素的分解速度。當葉綠素被分解完,只剩下類胡蘿蔔素,我們就看到秋天樹上的樹葉是hs的。
01:02
葉子為何在秋天變紅?
生物課聽講了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葉子的綠色是由多種色素調和而成的,但決定顏色的最主要因素還是葉綠素。
看到這仨字切勿望文生義,天真地以為葉綠素就相當於一種綠色染料。
樹葉呈現的綠色,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樹葉中的葉綠素可分為葉綠素a和葉綠素b,顏色分別是藍綠色和黃綠色,在葉子中的比例為3:1。
葉綠素a
這兩種葉綠素的總和,會再以3:1的比例和一類叫做“類胡蘿蔔素”的東西混合,才會出現我們每天都見得到的綠葉。
上面說的類胡蘿蔔素包括兩類,橙huangse的胡蘿蔔素,和huangse的葉黃素。
但是呢,類胡蘿蔔素在葉子中的比例相對較少,所以就被葉綠素的顏色給掩蓋住了,你肉眼看不出來。
直到秋天,葉綠素分解掉,類胡蘿蔔素的顏色才終於有機會讓樹葉變成hs。
深秋枯黃的落葉
除了上面提到的,葉子中還有第三類葉色素,也是最複雜和麻煩的一類,統稱為“花色素”。
花色素種類繁多、家族龐大,在葉子中或多或少、時隱時現。在或酸或鹼的環境下,它們呈現出的色彩也不一樣,碰到各種化學物質時,還能玩個大變身——就是它們,導致了一些種類的植物,在秋天葉子變得通紅。
哪些葉子有資格變紅?
雖然天氣一冷,葉子都會大變樣兒,但根據活了這麼多年積攢下來的人生經驗,你應該注意到了:並不是每種植物的葉子都有變紅的本事——紅葉基本屬於VIP,hs的葉子才是秋天裡的普通老百姓。
常見的紅葉主要有槭樹科植物(元寶槭、雞爪槭等)、漆樹科植物(黃櫨、火炬樹等)和葡萄科植物(爬山虎、山葡萄等)。
茶條槭
前邊說了,葉綠素在葉子中所佔的比重比其他色素高太多了,所以要想讓葉子變紅,首先得讓葉綠素退位。
這倒不是很難——在平時,新的葉綠素生成速度要高於舊的葉綠素分解速度,所以葉片總能保持葉綠素含量飽和。但在秋天降溫後,葉綠素合成的速度大大降低,舊的去了,新的還沒來,所以葉子就不再是綠色了。
大多數葉子在綠色消失後,類胡蘿蔔素佔據上峰,顯現為hs。
但是有一些植物天賦異稟,它們含有眾多花色素中最有名的一種——花青素。
花青素一般是紫紅色,在葉子中不穩定,只能存在幾個小時,很容易分解,但是在秋天,它們卻搖身一變,形成了一種新的物質——穩定、不易分解、同時顯現紅色的“花青素苷”。
所以當葉片綠色消退後,花青素苷的顏色佔據主流,葉子就會變紅了。
然而為什麼一定要在秋天才會有大量花青素苷生成呢?
因為在花青素搖身一變的時候,需要一項“秘密武器”——糖。花青素和糖相互作用,才能形成花青素苷。
這種“變身專用糖”,只有到了秋季才能攢夠數;糖足夠了,秋天的驟然降溫,又會使花青素苷合成速度大大增加,有時一夜之間合成的花青素苷會比之前好多天的總和還多。
古人說得好 “霜葉紅於二月花”,先有霜,才有最紅的葉
2024年全國紅葉地圖
落葉有什麼作用?
溫帶落葉闊葉林,夏季,枝葉繁盛,對陽光具有遮蔽作用,使到達森林底部的陽光少,有利於降低地面溫度;冬季,落掉葉子,陽光可以達到森林底部,利於提高地面溫度。落葉離開之後,落在大樹的腳下,透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變成富含營養的腐殖質,重新被根系吸收,這就是所謂落葉歸根。
但是科學家發現,其實,在還沒有落下之前,落葉就已經開始了它的奉獻。葉子要落之前就會把裡面能回收的東西全部拆掉回收,儲藏在樹幹裡面,尤其是氮磷鉀等不可再生的物質。所以,落葉的獻身“護花”並非在化作春泥之後才開始,而是在還沒有落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地理試題中的落葉
“銀杏黃時秋意濃”,每至暮秋,銀杏樹便“盡換黃金甲”,當秋風襲來,遍地碎金,如夢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遊人前去觀賞。下圖為我國主要銀杏觀賞地分佈及某地銀杏大道景觀,據此完成1~2題。
1.湖州的地帶性植被屬於
A.常綠闊葉林 B.針闊葉混交林
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
2.與湖州相比,丹東的銀杏最佳觀賞期較短,其原因是
A.丹東緯度高,氣溫低,銀杏葉黃得早
B.丹東受冬季風影響大,銀杏葉掉落快且早
C.湖州離海近,氣溫高,銀杏葉黃得晚
D.湖州秋季陰雨天氣多,銀杏葉掉落慢
答案:1. A 2. B
解析:
第1題,讀圖分析可知,湖州位於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的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A選項正確。
第2題,湖州位於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丹東位於我國的東北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由於丹東緯度較高,受冬季風影響大,銀杏葉掉落快且早,最佳觀賞期較短,B選項正確。
(2020·成都外國語學校測試)森林凋落物也可稱為枯落物(如枯葉、枯枝等)。下圖為我國某地甲、乙兩樹種森林凋落物數量的逐月變化示意圖。據此回答3~5題。
3.甲樹種最可能的是
A.常綠闊葉林 B.常綠硬葉林
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
4.該地最可能位於
A.西南地區 B.華北地區
C.西北地區 D.長江三角洲
5.造成甲、乙兩樹種凋落量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天氣 B.海拔 C.光照 D.降水
答案:3. A 4. A 5. B
解析:
第3題,根據圖示資訊,甲樹種全年都有凋落物,說明全年有生長凋落,2、3月份凋落量較大,可能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第4題,根據上題及圖示資訊,甲樹種可能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乙樹種凋落物在秋季凋落量大,可能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因此該地可能位於亞熱帶地區地勢起伏較大的地帶。
第5題,結合上面題目可知,甲樹種可能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乙樹種可能是溫帶落葉闊葉林,甲、乙樹種的不同與熱量差異有關,因此造成甲、乙兩樹種凋落量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拔。
(17全國Ⅰ)圖1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於2017年3月25日。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6—8題。
6.當地自然植被屬於
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
7.造成圖示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街道兩側
A.用地型別差異 B.居民愛好差異
C.景觀規劃差異 D.行政管轄不同
8.圖示常綠灌木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景觀植物,制約其栽種範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6. B 7. D 8. A
9. (2016年高考海南地理卷) 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華北地區傳統民居大多坐北朝南, 房前多植落葉闊葉樹, 而不植四季常綠的松柏等針葉樹。
解釋華北地區傳統民居的房前多植落葉闊葉樹, 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答案:華北地區夏季炎熱, 與松柏 (常綠針葉樹) 相比, 落葉闊葉樹夏季冠廣葉密, 遮陰取涼效果更好;冬季寒冷, 太陽高度角較小, 落葉闊葉樹落葉後, 可讓陽光充分射入室內, 提高室內溫度 (松柏等常綠針葉樹會遮擋陽光) 。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