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跟我說,真的不喜歡帶她的兒子搭乘高鐵,也不喜歡帶兒子到公共場合,因為總是能夠從陌生人那裡感受到嫌棄和厭惡。
她說男孩子相對調皮一些,她也一直在提醒孩子說話小聲,動作輕點,不要影響到別人,可孩子還是難免有一些聲音,這個時候周圍人的厭惡讓她很難受。
她還舉例說兒子兩三歲上廁所的時候,喜歡蹲著往裡看,其實是在找媽媽,但是網上就看到過有網友說這樣的孩子要不得,在偷窺別人。
諸如此類的,她覺得社會對孩子的容忍度很低,所以儘量不會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出行只坐飛機,不坐高鐵。
實話說,我沒有遇到過這些情況,我女兒出行通常會收穫很多友善的微笑和讚美,不過從2歲開始出行,到現在也遇到過一些極小的(可以忽略)插曲,一共有兩次吧,現在孩子已經5歲半了,這樣看來還是幸運的。
今天影象想到了其中一個極小的插曲,就是跟朋友聊過了有感而發,想拿出來因著這件事討論關於“年輕人對孩子的容忍度”這個話題。
話說,兩次極小的小插曲都是和年輕人打交道,從沒有中老年,中老年群體對孩子的包容度是非常高的。
星巴克的一次小插曲
我是星巴克的常客,以前沒有生女兒的時候,星巴克一直維持在金星以上。
有了女兒以後去的次數少了。
孩子慢慢長大了,去商場的時候偶爾也會去一次,我來一杯咖啡休息休息,給孩子來一塊蛋糕。
之前有一次帶著女兒去逛商場,商場一個門口進門的地兒有一個星巴克,人來人往,因為門都是開著的,又對著商場,所以顯得有點嘈雜。
我點了一杯咖啡一瑞士捲,就在靠牆的一邊坐著閉眼休息,女兒就開心吃蛋糕。
我前一天晚上沒睡好,所以當時狀態不太好,就一直託著下巴閉眼休息,我的女兒是非常乖巧的,這不是我的評價,認識她的人、老師,接觸過她的人對她的評價都是如此,她雖然只有5歲,但是很成熟,不會大呼小叫,像個小大人一樣。
吃蛋糕很開心,就一邊吃一邊跟我聊天,音量還是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一定算不上噪音。
我當時是真的沒有注意隔壁有個年輕的女人正在工作。
我也覺得在商場內的星巴克,孩子的聊天音量也是正常,和“噪音”不沾邊,所以就閉目養神聽著,有一搭沒一搭回應一下,女兒講的不過就是學校的事情,小朋友之間發生了什麼。
突然一個尖利的聲音進入到我的耳邊:“吵死了!”
我猛地睜開眼睛,看到隔壁女人滿臉嫌棄的表情。
我也並沒有因此去責備我的女兒,因為她就是在正常聊天,但是打擾到旁邊工作的人,實在是不好意思,這又不是辦公室,這是公共場合。
可是也不能無視她,無端被她嫌棄啊,所以我拿起東西,拿起包包,對女兒建議說:“我們去那個角落裡,那裡拍照一定好看。”
女兒欣然應允,我們就帶著東西到另外一個角落裡(當時還拍了一張照片,翻了半天沒翻到)。
這是我的處理方式,迴避矛盾,既然她覺得影響她工作了,那我們就離開,沒有必要起爭執。
雖然我並不認為她有理,星巴克到底是一個公開的場所,不是辦公室,希望這裡沒有一點聲音,這是不合理的要求。
而且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比如說:阿姨在工作,希望安靜一下,你能別講話嗎?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我們自然也會換座位,但是她選擇了厭童的表達方式。
遇到“厭童”的人,該怎麼辦
如果帶著孩子外出,遇到了厭惡孩子的人,該如何處之?
特簡單,躲避就行了,沒有必要去爭吵,也沒有必要去理論,因為根本就講不通。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孩子,也不是所有的人對孩子都有包容性,相反,很多年輕人就是不喜歡孩子,她們甚至可以接受貓、狗,就是不能接受孩子。
遇到了,就躲開,避免產生爭執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可能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是不可避免的,這不是某個人就能改變的現狀,避免正面交鋒,就是孩子的媽媽最好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