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幾十年前,剛恢復高考的時候,高考能改變命運。
幾十年後的今天,人人能上大學,高考不一定能改變命運。
曾經的高考,門檻高,考上大學不得了,一個村子也就能上一兩個。
現在的高考,門檻低,只要父母肯花錢,人人都能上大學。
曾經的大學,就等同於“好工作”,大學畢業包分配,後來“包分配”取消了,大學畢業工作也很容易。
現在的大學,大學畢業等於失業,一千多萬應屆生進入到求職市場,想找到一份靠譜的工作太難了。
所以這些年,高考門檻一降再降,是人才需求量提升了嗎?
也許曾經是吧,可人才需求早就飽和了,門檻還是一降再降,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到底為什麼?
女大學生坦言最後悔的就是上大學
一個今年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在影片中坦言,最後悔的就是上大學,掏空了父母的積蓄,找工作四處碰壁,一個家庭的積蓄換來的就是一張紙,等同於一張廢紙。
有人說她沒有學以致用,有人說她不夠努力,有人說她荒廢了大學。
其實這些都是站在高處對她的指點。
找工作四處碰壁,好的工作沒機會,約面試的工作各種不靠譜。
很能理解她的這種心態。
在學習上並不算有資質的,大學所學的專業就業有困難,大學四年沒有什麼收穫,本以為大學畢業就能結束了漫長的學習生涯,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結果大學畢業才知道真正的痛苦來臨了。
所以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樣的大學生是不是普遍存在的?
這樣的大學生實際上是普遍存在的,十年前我們找工作的時候就已經這麼困難了。
大學四年和將來的就業掛鉤嗎
大學的時候就聽說過一句話,大學所學的專業,不一定是未來工作的方向。
這句話適用於很多人,當然也有不適用的,這要看專業。
專業過硬,專業熱門,那專業可以當飯碗。
實用性不高的專業,未來工作和專業的適配度非常低,基本就是靠自己重新確定方向。
十二年前,我們畢業的時候,實話說透過投遞簡歷的方式找工作,能接到的面試電話的基本就是各種形式的銷售。
房產中介、保險最為常見。
過去了12年了,現在沒有好一點,隨著畢業生的數量增加,只能是更難。
所以到底哪裡出問題了?
到底哪裡出問題了?
既然每一年都產出那麼多應屆生,每一年都有幾百萬人找不到工作,為什麼大學生的數量還是遞增呢?
原因有二:父母“覺醒”想讓孩子讀大學;大學門檻不斷降低。
父母的潛意識中,自然是希望孩子讀大學,未來找個好工作。
可是大學降低門檻招生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招攬人才,一方面用不了那麼多人才,另一方面降低門檻根本就招不到人才,真正的人才已經透過層層篩走上去了,根本就不用降低門檻。
可是為什麼還要不斷擴招,滿足所有家庭的“大學夢”呢?
對校方而言,招生是為了利益,這是最現實的。
招生一個大學生,就多一份學費貢獻,另外大學生上學還有很多附屬的貢獻,因為生活就要費用,這樣就衍生了更多的商業。
而對家庭而言,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教育具有滯後性”,就好像光的傳播具有滯後性一樣。
讀大學改變命運,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只是現在才有一些家長認定了這個道理,可是這個真理早就和時代錯位了,也就是嚴重滯後了。
家長希望孩子讀大學,既然有需求,那就有提供需求的,雙方一拍即合,而至於大學畢業以後的走向,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那不是辦學者要考慮的。
可那的確應該是家長要考慮的。
老的思想該擯棄了
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這個理念該徹底拋棄了。
曾經砸鍋賣鐵供孩子讀書的家庭,已經徹底改變命運了,孩子大學畢業徹底改變了命運,家庭也就改變了命運。
這自然是正確的選擇。
可是如果在這個時代,還是抱著這樣一種思想,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結果就是家庭的萬劫不復,一連串的負面影響相繼產生。
孩子大學畢業了,家裡積蓄掏空了孩子,孩子找不到工作,父母嘮叨聲不停,周圍風涼話越來越多,家庭的矛盾越來越深。
而因為沒有錢沒有穩定的工作,孩子也難組建家庭。
這是底層要面臨的現實。
所以舊的觀念要拋棄了。
孩子不一定要讀大學。
讀大學至少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家庭條件還可以,供得起孩子,還有一個是孩子自己有讀書的天賦。
如果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那就考慮另闢蹊徑吧,在這個時代學點什麼都比跟風上大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