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推動著社會產業轉型和人才需求的變化,中小學校也在校本課程建設、教師素養培育、教學方式變革等方面,積極開展人工智慧技術的教育與應用。學校究竟如何建設人工智慧課程?如何提高教師的人工智慧素養?如何以人工智輔助教育教學?北京市三所高中校的教師分享了他們的實踐經驗。
學用結合提升師生人工智慧素養
聶璐 北京市十一學校技術學科主任
當下,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推動著社會產業的轉型和人才需求的變化,北京市十一學校的老師們也在積極進行人工智慧相關的教育探索與實踐。
構建梯度上升的課程。學校資訊科技課程中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有“程式設計與博弈”“人工智慧與APP開發”“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大資料與智慧系統”等多門選修課程。這些課程以專案式學習為主,引導學生學習人工智慧某一個方向的技術,完成一系列豐富有趣的專案,比如在“人工智慧與APP開發”課程中,學生實現了可以識別花朵、車輛的智慧APP。
近年來,學校開發了涵蓋科學與工程、人文與社會等領域的大量高階課程,其中就包括“人工智慧十五講”課程。該課程專注於人工智慧演算法層面的深入學習,而不是簡單地應用體驗。這支團隊的老師有著較為紮實的專業基礎,同時很有教育理想又熟悉中學生,設計的人工智慧課程目標和內容、選擇的學習任務情境很適合中學生。
經過迭代,“人工智慧十五講”已具有相對成熟的課程大綱和課程資源,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演算法原理,同時完成一些真實情境下的專案實踐。如有的學生就對黃山崖刻碑文進行建模,然後透過演算法設計完成對傳統碑帖的修復,有的在人工智慧相關的頂級會議上進行講述。課程研究團隊成員還與多家企業、大學、學會協作,深度參與相關課程建設和學術研討。
AI賦能教師教育教學。今年初,學校成立了探索性的AI應用專案組,組員由各學科對技術敏感、有想法的老師組成。專案組定期交流AI工具在文件寫作、學術研究、圖文加工、音影片整理等方面的應用,並精選好的案例透過學校的學術平臺分享給全體教師,構建了鼓勵探索、典型引領、逐步跟進的推進模式。
在培訓後,不同學科的教師嘗試透過投餵已有語料讓AI理解專案式學習、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結構,輔助進行教與學的設計、協助資源的整理和作業的研發。
語文教研組長在《紅樓夢》的任務設計過程中,利用大模型完成了主角的朋友圈設計,讓學生根據小說情節評判這些人的互動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點;化學教師在AI的輔助下,進行已有命題的科學原理還原,快速獲取情境的知識原理、研究程序與現實價值;國際部人文課程教師在心理健康課程上,基於Coze智慧體技術,開啟課後一對一答疑……
培養AI時代學生的必備素養。人工智慧時代,學校更應關注培養學生應用人工智慧的能力、關注人工智慧工具無法替代的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批判性思維、情感與社交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必然會引起我們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與學方式、教育價值的重新審視和思考,也必須促使我們從對知識的過度追求中走出,更加重視育人本身,重視價值觀的塑造和情感的培養。
學校要堅持“教育﹢人工智慧”,時常叩問教育的初心和本真。更要積極順應變化,主動嘗試和探索,一步步推進人工智慧時代教育應有的變化。
以人工智慧技術推動數字教育轉型
孟令垚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副校長
近年來,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在人工智慧校本課程建設、學科融合、教學方式變革、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教師數字素養培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區域示範引領作用。
AI打造教學協同新生態。學校全面啟動了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教學管理的多項場景應用,為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強大動力。如基於資料的循證教研系統,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和實踐性知識進行大資料分析,幫助其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特點和實踐性知識水平。
智慧備課系統透過“增強檢索﹢人機協同﹢智慧編寫”,可基於生成的教學設計進行多輪完善,實現自主磨課。智慧作業平臺可根據學習內容自制題卡,一鍵掃描速判學生答題卡,形成以資料為基礎的學情報告,及時發現學生作業中的亮點與不足,精準定位學生知識學習的易錯點、疑難點,實現課上實時講評,提高教學效率。
考評一體化分析平臺透過採集學生的考試資料,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診斷出班級薄弱項,透過“演算法推薦﹢專家干預“精準推送習題供教師講評拓展,同時可提供與分析試卷同結構的固卷追蹤效果,實現試卷的精準高效講評。
多功能教學裝置能夠對採集到的學生學習行為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生成詳細的資料分析報告。教師可以透過資料分析報告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趨勢,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幫助。
AI智慧校園新模式。學校基於人工智慧技術,打造了OMO的數字化融合與轉型的應用管理體系,搭建學校智慧門戶與應用平臺和學校數字認證中心,建立校本資源庫,利用雲端數字資源賦能智慧育人、課程與教學平臺建設等,實現學校核心業務資訊化的創新融合,為線下育人賦能。
同時,基於大資料的各種分析報告還可以為學校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援,幫助學校最佳化教學管理和教學資源配置,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教研協同共享形成新互動。學校建構了由人工智慧專業的大學教授、經驗豐富的科研院所專家、人工智慧學科專業教師等組成的人工智慧教育教師庫,整合了良鄉大學城五所高校尤其是北京理工大學的資訊與計算機學院、物理學院、數學學院、積體電路學院等多個學院的十個國家級、市級重點實驗室,為實驗學校學生定期開放使用。
在最佳化資源配給的基礎上,學校依託人工智慧技術和平臺構建了教師和專家間的網路協同研討空間,助力教研活動的有效反思和管理研修過程。作為教育集團牽頭校,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引領和開展跨校、跨區教研,效果非常顯著。
在人工智慧時代,學校將在課程最佳化、創新應用、機制保障和素養提升等方面發力,不斷建設更加個性化和互動性的教育生態,努力擴大人工智慧教育成果的交流合作,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慧賦能德育課程新模態
王澤旭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屬中學校長
隨著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到來,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傳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2024年10月26日,北京釋出了《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慧應用指南》,對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科研等領域的應用作出指導,指明智慧教育的發展方向。人工智慧的應用為德育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突破了德育課程迭代升級慢、個性化指導不足等藩籬,促進了德育數字化轉型與德育課程新模態的形成。
人工智慧催生多樣化德育課程。在網際網路與自媒體時代,各種資訊、觀念與言論交織。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為重要。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在算力、模式識別與感知應用等方面的優勢,加強德育課程建構,一直是學校的核心工作。學校運用科大訊飛、華為、阿里等人工智慧大模型/AIGC技術,聚焦“基於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德育課程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課題,不斷拓展課程邊界、豐富課程內容、豐富課程模組。教師積極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根據學生實際需求,精準課程定位,深挖課程內涵,縮短課程迭代週期,提升了德育課程實效性。學校逐步形成了由五大模組、25門課程組成的德育課程群。工美擺渡人、工美新聞人物、工美新聞播報、出彩工美人等一大批具有辦學特色的德育品牌應運而生。
人工智慧促進多模態課程實施。模態是指事物存在或認識過程的某種狀態、樣式或形式等。多模態課程則強調運用語言、視覺、聽覺、觸覺、動作等多種模態來呈現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和促進學習互動。人工智慧為多模態課程實施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援。學校巧用AIGC圖文生成大模型,生成“數字德育人”,開展互動式、沉浸式德育活動,倡導情境體驗、線上線下融合等學習方式。虛擬實境技術(VR)與增強現實(AR)技術的應用,透過互動技術、感測技術、影象生成與多媒體技術,將虛擬環境與學校現實環境融為一體,形成多模態課程資源網,在校園中營造出多感知德育“場”,新模態德育課程群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對德育課程的認同感,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
人工智慧助推多維度課程評價。在人工智慧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最佳化德育課程評價體系。由於人工智慧大資料評價模型,從多模態資料中挖掘學生在道德情感、道德認知、道德實踐等全方位的發展情況並生成科學性評價報告,為中小學德育課程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學校探索研發學校教育教學評價大模型,有助於促進課程實施與個性化反饋,切實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策劃:趙豔國
編輯:姜思瑤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常悅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