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如今新鮮出爐的量子晶片,再次以強大的功能,拉響了有關人工智慧的“奇點警報”。科技在飛速發展,面向未來的教育更不能跑偏方向。現實生活中,不少有遠見的中產家庭開始早早為孩子佈局新賽道。
文丨莊曉 編丨Lulu
最近,谷歌Willow量子晶片再次刷屏了。
5分鐘顛覆10億億億計算極限,標誌著我們正邁入一個以高效、智慧、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全新計算時代。
量子晶片的新鮮出爐,讓馬斯克都為之讚歎。這個普通人都很難追上技術發展的時代,無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我們的學校和家庭,到底需要傳授怎樣的知識,又該著力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找到真正在做創新教育的工作者。這讓外灘君想起了由國內知名管理學家、領教工坊創始人暨學術委員會主席肖知興教授創辦的致極學院。
致極學院校園一景
和其他學校不同,致極學院自誕生起,就散發著濃重的科技與創新氣息。
自2019年創校以來,致極學院就匯聚了一批頗有教育理想和情懷的傑出學者與企業家。學校特意將校址選在了虹橋國際展匯園區,毗鄰不少頗有知名度的企業;
邀請由復旦大學、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CPET等知名的教授、講師,開創了系統而豐富的課程體系;
還創新了升學的特別路徑,讓學生能以“1+3”模式,在國內讀完大學一年的課程,再直通海外求學。
曾畢業於一所211大學的Harry同學,就因為實在不喜歡大學所學專業,毅然決定來到致極,重新開啟本科的學習。得益於致極創新的教學與升學模式,Harry最終成功入讀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本科專業,讓夢想照進現實。
無論從哪個層面看,前面的問題拋給致極學院的老師們都再合適不過。為此,外灘君也來到了致極學院的校園,和致極學院的執行董事羅念慈、執行院長宋瓊以及副院長張倞,做了一番深入的探討。
結果,外灘君發現很多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大事上,跑偏了方向。
AI時代,需要“企業家精神”
致極學院執行院長宋瓊,在過去二十年裡,從一線員工一直打拼到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高層,是業界有口皆碑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職業經理人。
宋瓊在指導學生創新創業PBL專案
同時,她還是兩個女孩的母親。她發現,當前學校仍有相當多的學習,聚焦在低效的刷題訓練中。不少孩子的生活甚至被割裂成一張排得密密麻麻的時間表,很少有喘息的空間。
然而,AI時代的到來,讓許多以知識積累為主的領域,受到不小的衝擊。
“如果我們還在一味地強調孩子的‘博聞強識’,將學校教育和現實社會相互隔離,孩子們還能適應未來的鉅變嗎?這條教育的道路,不就跑偏方向了嗎?”
面對未來,孩子今天最值得學的是什麼?從科技跨界到教育的她,決定要為自己的孩子尋找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的教育。
1. 不要割裂學校和社會的聯結
宋瓊覺得,教育要面向真實世界、真實社會、真實問題。無論未來如何變化,教會孩子如何主動辨識問題、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就是真實人生最需要具備的能力,而這也是將來孩子們能以不變應萬變的信心。
宋瓊在創新創業PBL課堂
對教育者而言,首先就是要開啟對教育的想象,讓學校和真實生活相互交融。作為曾經的資深職業經理人,宋瓊覺得這樣的教育和“企業家精神”的培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把生活當成經營一家叫‘人生’的公司,那我們每個人都要像CEO一樣,給自己的人生做規劃,管理資源,迎接挑戰,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活出自己的價值。”
為此,致極專門打造了包括中國經濟改革和社會轉型、數學推理、經濟學、中國思想與哲學等在內的全英文授課的十門博雅課程,學分受到了美國合作大學認可;還設定了創新創業專案式學習、口語、非虛構英文閱讀等特色課程。
這些課程體系都遵循3個原則:從根基上學習、在交往中學習、到實踐中學習。在致極,老師們既是學術導師、又都有著豐富的職場和社會經驗,幫助孩子們觀察到真實社會的運轉,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這次探校,外灘君就和正在讀大學預科的丁璨同學聊了聊。從小學鋼琴的她,希望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歌手,但曾困在象牙塔的她,卻總有些迷茫。
丁璨同學在致極音樂節演唱
“不知道成為歌手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而且我發現自己更喜歡彈鋼琴,有時又覺得成為歌手就不能快樂地演奏鋼琴了。”
來到致極後,她有了更多的嘗試。在創新創業PBL課上,她試著和同學們一起用AI生成電影,幾番波折後獲得了最有潛力專案獎,現在她又帶著之前的專案經驗,加入了一個特色旅遊產品App的研發團隊中。
在博雅課和特色戲劇課上,她又進一步開啟視野,她逐漸萌發了成為音樂製作人的想法,這個職業既和音樂相關,又能實現自己的巧思妙想,這讓她在學習中更有動力。
2. 幫助孩子儘早完成“職業化”
在致極,很多學生都問過宋瓊一個類似問題:
未來如何找到一個既能夠滿足生存需要,又能夠匹配自己興趣的工作?魚和熊掌可以如何兼得?
這時宋瓊都會分享自己剛入職場的故事。那時作為新人的她,也曾因為緊張和壓力,幾乎每隔一週就都要大哭一場。
讓她能頂住壓力的,正是當時直屬領導的認可及手把手帶教。在極短的時間,憑藉著這些寶貴經驗,她快速完成了從懵懂無知到職業化的過程。這也加深了她對“職業化”的理解。
“能夠適應未來職場的人,首先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其次是職業態度,包括對待工作的態度,能夠認真對待每一個工作任務,不輕易放棄,也不會因個人情緒影響工作表現。”
宋瓊在指導學生創新創業PBL專案
不過要想讓自己既能好好生存、又能好好生活的,還在於職業信念的樹立,而這又往往會決定決定孩子們未來的職業高度。
從個人貢獻者到團隊貢獻者,再到能帶兩三百人規模的團隊,一路走來雖有坎坷,但宋瓊覺得,讓自己能抓住每一個職場機遇的,正是自己內心的不斷追問:
“你是否有敬畏心?是否追求成長?是否堅持價值創造?這些才是驅動著個人在工作中不斷創造價值,實現更高層次職業成功的原因。”
因而,在面向未來的教育裡,宋瓊覺得“我們更要幫助孩子學會向內探索,聚焦他們內心的真正需求,引導孩子來認識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每個孩子都可以是無限遊戲的玩家
然而,我們目前的教育,更強調給孩子提供孩子向外探索的機會。有時是過於注重專業能力;有時又太輕視了職業教育的內涵——覺得只是帶著孩子走馬觀花體驗一天不同的職業就足夠了。
真正向內探尋的教育,實在是太少了。
在致極擔任IDP導師後宋瓊發現,在第一次和孩子們討論目標和人生意義感的時候,有的孩子會一臉茫然,也有的將目標設定得過於天馬行空……
為此,致極的IDP導師們,往往從學業、社交、情感等各個方面,與孩子們一起思考設定多樣化個人成長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幫助他們釐清自己的思路。
致極IDP導師制度:全校老師都是IDP的導師,指導學生從學業、社交到品格、情感等各個方面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期間,導師由學生自行選擇,隨時和孩子保持一對一的溝通,指導並督促孩子們完成整個學期的提升計劃。
IDP導師牆
像宋瓊就喜歡和孩子們每過幾天就約個一對一的私密談話。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態,並幫著他們具體分析每次遇到的困惑,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實現自我超越。
“這些都是孩子自己提出的目標,是基於他內心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作為IDP導師,我們更多在扮演陪伴者、教練、或是顧問的角色。”
為了支援導師們的工作,致極為每個導師們配備了人生平衡輪、GROW模型提問、KISS覆盤表、二合一的目標和行動計劃表等,更加科學地指導孩子向內的探索。
致極IDP導師工具包之一——人生平衡輪
“我們不會要求學生一步到位就要想清楚這些目標,我們看重的是他們能慢慢透過梳理,去走到那個自我成長的狀態。”
在致極學院副院長、同樣也是致極最受歡迎IDP導師之一的張倞看來,也只像致極這樣師生比高達1:2、幾乎每個老師都能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彼此熟知的環境下,才能讓導師們不錯過學生成長的每一個微小細節。
張倞和帶教學生們
有如此感慨,和她曾親眼目睹的一場師生間的“衝突”有關。
那是致極的英文寫作課,風格鮮明的李雅言教授,引起了一個學生的吐槽,這個孩子雅思成績7.5,被老師批評後不太服氣,覺得老師對其他同學和藹,唯獨對他很嚴厲,他覺得教授太“雙標”。
巧合的是,張倞正是這個學生的IDP導師。 “這個孩子本身就很出色,是一個愛憎非常分明的孩子。”雖然課後張倞有安慰並告訴他,這是李老師對他抱有更高的學術期待,但孩子並沒有一下被說服。
“過了幾天我找他吃中飯,就和他說了一個發生在我身上類似的小故事,孩子這個彎就立馬轉過來了。如果你和他講大道理,他會立馬反駁你,但你和他分享這些小故事,他立馬一點就透。”
潛在的情緒雷得以順利拆除,孩子更加勇敢地鍛鍊自己的英文表達。後來,憑藉著出色的英文寫作功底,他拿到了不少學校的OFFER。最後選擇了朱尼亞塔文理學院,因為這個學院不僅給他4萬美元的獎學金,還能在入學後在交叉領域幫助學生定製大學的個人的融合課程。
張倞和帶教學生
“到了李雅言教授再給下一屆學生上課的時候,這個孩子忽然閃現課堂,趁著課間休息的時候,和學弟學妹們分享了自己沒能在李教授課上拿到A的原因,洋洋灑灑即興發言說了三大點,整個人都閃現出非常生動的華採。”
孩子的成長讓張倞感動,但致極的老師們並不滿足於此。除了幫助孩子加深對自我的瞭解外,宋瓊更希望學生能從導師身上,看到彼此對於人生的樂觀和堅韌的態度。
比如當你需要選擇的時候,你會做出怎樣的決策?
這是宋瓊在成為IDP導師時,常和學生們討論的話題。每當這個時候,宋瓊都會拿出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圖。雖然圖表中,宋瓊職業發展的每一步,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但在她看來,這只是一次次遵從自己內心的決定罷了。
“我希望孩子們能從我的故事中來理解,與薪酬、權力相比,我們更應在乎自己是不是真的認可做這件事的價值。我只做自己相信的事情,然後相信自己做的事情。”
致極學子參觀進博會未來出行展
宋瓊覺得這是一種更加高階的思維模式。在她看來,人生就像《有限與無限的遊戲》中所提的,充滿了有限遊戲和無限遊戲。
其中,有限的遊戲,在於一直贏得勝利;而無限的遊戲沒有確定的開始和結束,也沒有贏家,目的更多讓人體驗遊戲本身。
這兩類思維,會讓我們在對成功的定義、對變化的反應、對挑戰的態度上,做出完全不同的決策。
“不停地追求考試、升職,這些都是有限的遊戲,但生命應該是無限的。只有學會無限遊戲的思維,去追逐那些你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幫助跳出內卷模式,把自己出路越走越寬敞。”
讓每個孩子學會無限思維的模式,才是教育的應有之義。
少一些偽學習
當一個孩子由內而外可以立起來的時候,也是他能毫無負擔做事的時候。
但作為企業管理和醫療領域的資深人士、致極學院執行董事、上海健賢研究院院長羅念慈發現,在如今的學校教育裡,孩子們總是被安排得太多,卻很少有機會啟發他們主動思考和做。
致極學院執行董事羅念慈
“我們常說學校是個象牙塔,不過學校更應該是一個真實世界的模擬器,只有模擬真實的世界,孩子才有可能學會在真實人生,解決真實問題。”
在談及如今普遍存在的就業焦慮時,羅念慈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剛進入職場的學生,他用十多年學校養成的習慣,不善交流、不善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等著做題、等著派任務的心態對待工作,他的能力和企業實際的人才需求間會有多大的差距?”
他發現,“在我們當下的教育環境當中,對學生協作協同,團隊溝通能力的培養非常少,也更加沒有機會、沒有資源給到學生,這就出現了一個事實上的差距——外界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我們教育環境所能滿足的程度沒有變化甚至越來越低,出現了非常大的差異化。”
據此,致極也提供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案——除了在校園提供各種充沛的資源和機會,更要帶著孩子們去了解真實世界—深入企業參訪。
致極學子參訪波司登了解羽絨生產工藝
依託致極學院的發起單位,也是全國最具規模,最受尊敬的私董會組織——領教工坊的資源,“讓學生們得以有機會走入企業內部,看企業真正的運作、真正的科研,真正的商業環境,看企業如何去服務好的客戶,企業家精神如何創新,如何帶動企業的成長。”
羅念慈告訴外灘君,在挑選走訪企業名單上,致極也有自己的考量:
一是,參訪企業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知名的跨國公司和民營的企業,比如像波司登、林清軒、位元組跳動、知名的全球領先創新醫藥公司阿斯利康、張江科學城人工智慧島、微軟數字化創新中心……
二是,每次走訪都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由致極的學生們帶著問題,來和這些大企業的總裁或高管,進行深入的互動。
致極學子參加領教工坊主辦的中國企業傢俬人董事會年會,與名創優品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葉國富交流
像致極學生付啟,之前雖然透過高考考入了一所大學,但實在不喜歡所學專業的他,帶著能早日開發類似於慕課這樣的學習社群的想法,來到了致極。
在位元組跳動的企業參訪中,一位技術老師講解產品迭代的思路,就給了他很好的啟發。“印象比較深的還有當時企業給我們的寄語,比如不要形式主義、不要假裝努力,當你真正置身在這樣的企業文化氛圍裡,你確實會有一些感悟和收穫。”
付啟宣講自己的專案
作為隨隊教師,張倞還記得去阿斯利康的企業參訪。
“當時交流的負責人畢業於外交學院,他就告訴學生,自己本以為會成為外交官,但沒想到最後成了企業的高管。他的現身說法讓孩子們很有啟發,原來專業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保持積極熱情的學習心態。”
致極師生參訪阿斯利康
這也是羅念慈欣慰看到的成果。他認為,培養孩子的興趣的追求和探索自己的專業、職業發展方向,致極也有三部曲:
“ 學生應該先要在學校課程中裡找到自己的愛好和特長;
學校幫助學生用專業工具測評自己的專業和職業取向,並在各類社團活動、興趣小組中觀察和驗證;
最後,在不同的企業文化中去感受。可能一個學生一年只能參訪幾家企業,但只要參訪過,就會對企業有不一樣的瞭解和興趣,這其實也是他們自我探索的重要方式。 ”
在羅念慈看來,致極所倡導的企業家精神,不是企業創始人所獨有的。
無論是企業高層、中層管理人員,不論是在科技領域、事業單位或是學校等任何職位,都能有企業家精神的顯現。這是創新的源頭,是社會和經濟創新活力的具體體現。
多一些溝通交流,
少一些閉門造車
李培根院士曾說:“教育最重要的轉型應是從‘知識導向’到‘問題導向’,對教育本質的理解需迴歸到人的意義上。”
那麼如何讓孩子能真正理解人的需求呢?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溝通和交流。但在一些學校,雖然課堂中的小組討論搞得熱火朝天,但私下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卻少得可憐。
講求知行合一的致極,想方設法地創造各種機會,推動不同年齡、不同層級、不同專業方向的孩子們,以及教師和家長們,都展開更為多元、更深層次的對話和溝通。
像在IDP導師初選時,每個老師都會展示自己各自生活的不同側面,讓大家彼此間有了更加立體的瞭解;
全校60多個孩子,就可能在各個專案制學習中組合成60多個小組,在合作中深彼此的瞭解;
致極還會不時舉辦教師之間的、學生之間、甚至家長之間的私董會,在犀利問答以及問題剖析中,學會多角度來看待問題。
由致極首屆學生髮起的早餐鋪創業小組裡,成員間展現出的默契與協作能力,就給張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致極學子的早餐鋪專案
“其中有個男生,他以前在家裡都是不幹家務活的,但在小組裡分到了蒸、炸的實操環節。有天老遠,我就看見他衝過來,問我要燙傷膏,他被燙傷手了;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又衝過來說,自己被蒸汽燙到了另外一隻手。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慢慢找到了真實生活的一種感覺,從每天苦哈哈地早起,到後面幾個人關係特別鐵、也非常甜。他們很自豪這個專案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而不是紙上談兵說出來的。”
畢業多年後,這群一起起大早、吃過苦、掙過錢的孩子們,還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像這些在真實的實踐中形成的連結,讓致極學子們彼此間有著強大的凝聚力。
在致極學院,經常可以看到不少已經在海外求學的師哥師姐們,趁著假期、打著飛的直奔母校,來不及趕時差,哈欠打了一個又一個,就為了聽過往教授的一節課、或是和親近的老師共進一次下午茶。
從舊金山大學提前順利畢業的魚丸學姐,在致極夏令營與學弟學妹走心分享經驗
而這些從致極走出的孩子們,又以各自優異的成績,為如今的致極營造了良好的口碑。
“前面同學的申請,也帶動了後面師弟師妹的申請。”張倞介紹,“現在一些學校,比如舊金山大學就會專門就在我們這邊設點開宣講會,每年也給我們學生髮放8000~20,000美元的獎學金,現在我們也在為孩子們爭取更多機會,贏得更高的獎學金。”
在致極,一切都是欣欣向榮。宋瓊相信,在致極全人教育的背景下,“當孩子們不再去考慮父母給我創造的,而是去追尋我帶給世界帶來了怎樣的改變,我能夠創造怎樣的價值後,這些資源豐富、不缺綜合能力的新生一代們,必然也會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想了解更多?
致電招生中心電話/微信
即可瞭解更多詳情!
或掃描海報二維碼
參加致極校園開放日!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