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就像一塊看似普通的荒地。
挖掘得多了,你才會發現,它並不是真的貧瘠,而是你忘了給它一把鋤頭和一個晴朗的早晨。有些家長常抱怨孩子“浪費時間”,卻從未停下來想過:
孩子是否真的“浪費”了,還是我們無形中扼殺了那一點點屬於他們的時間主權?
教育學者杜威曾說:“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個需要趕路的過程,而是一場需要經歷的旅程。”
我們總在催促,卻不自知地將本該綻放的光芒埋進了土裡。
孩子的時間,真的只有“學習”一種選擇嗎?
01 允許孩子“浪費時間”,是他們學會掌控時間的開端
從前,我家孩子有顆燦爛的“好奇心種子”。
某次,他指著廚房的番茄問:“能教我切菜嗎?”我不假思索:“別瞎折騰!去看會兒書!”
後來才意識到,我一刀切掉的,恐怕不僅是番茄,還有他那股天真爛漫的探索欲。
所以,你知道孩子最“聰明”的時候是什麼嗎?
是在他們滿眼亮光,想試試這個摸摸那個的時候。
結果我們怕髒怕亂、怕麻煩,直接把他們的好奇心拍死在“浪費時間”的定義裡,硬生生把生活教成了苦哈哈的考試預熱。
某次聽聞,朋友家的孩子在“偷懶”時,竟用麵粉在家捏了一桌“美食”,雖然雞飛狗跳,可每盤菜旁邊都標著用料、時間和流程。
誰說玩耍沒學習?孩子的時間自由,才是培養規劃能力的練習本。
還記得有一次,讓孩子好好完成作業,我坐在旁邊監督,結果他一臉正經地盯著試卷,半天憋出一句:“爸爸,這道題你會不會?”
氣得我差點站起來訓他,卻猛地被他反問一句:“那你小時候是怎麼學會的?總有人教你吧!”
我瞬間語塞。
孩子一語點破:每次都是這樣,我們要求他一步到位,卻從不給他時間摸索“學會”的過程。
02 放手,是建立信任的前提
我們總說孩子不聽話、愛頂嘴,但真相是,他們從小被管得太多,早已習慣把父母當“對手”。
有一次,我催促孩子按我的時間表寫作業,他用餘光瞥我,語氣稀鬆:“你到底覺得我是寫作業,還是交差?”
這一句話,戳得我心口生疼。
所以說,讓孩子重拾熱愛和自律,從信任開始。
把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摸索著去安排、去體驗“完成一件事的快樂”。
別再像撥時鐘一樣,企圖用強迫把他們擰成你的模樣。
比如有天我實在忙不過來,告訴兒子:“今天先不查作業了,等我忙完再說。”
結果,晚上看到他居然畫了滿滿幾頁草稿,連最頭疼的幾何題都解了好幾種方法。他頭一次笑嘻嘻地自誇:“爸爸,這些我自己搞定的,厲害吧?”
我當時差點懷疑他作弊了,可那種自豪的神情,卻讓我不忍拆穿。
真是沒想到,放手一小步,居然讓他走出了大格局。
03 鼓勵是最好的動力引擎
打壓,永遠是教育的反方向。
很多家長不自覺地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比如“懶”、“笨”、“拖拉”。卻忘了,每一個負面評價都會成為孩子心裡那個“做不到”的陰影。
某次,我在孩子完成作業後難得地說:“你今天寫得很棒!”
結果,他居然主動問我:“爸爸,我下次能早點完成,你幫我檢查一下?”
所以說孩子需要的,從來不是批評,而是認可。換個方式,他會告訴你,原來努力的滋味,也沒那麼糟糕。
前段時間,我試著鼓勵兒子做他從沒做過的事,比如記賬。
他原本一臉不耐煩地拖著步子去找計算器,結果回來時,居然用不同顏色標出了支出、收入和零用錢分配,細緻得連我都感到羞愧。
他得意地甩下一句:“爸爸,你也該學習學習,這可是未來管理家庭的基礎!”
我哭笑不得,心底卻升起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感。
由此可見,孩子的成長並不需要精密的指南針和條條框框,而是更多信任和試錯的機會。
教育的真諦,不在於把他們擰緊成一隻時鐘,而是讓他們學會,如何在一場自由的遊戲中找到節奏、掌握方向。
下一次,當孩子“浪費時間”時,試著放鬆心態,問自己:這真的是浪費,還是一種隱秘的成長?
讓我們從允許“浪費”開始,在支援中,見證他們逐漸學會珍惜、規劃和熱愛這有限的每一分每一秒。
這樣對孩子來說,應該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