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不僅僅是舉國上下慶祝新年的狂歡,節目更是會反映出過去一年人們的精神面貌和大環境。
最受大家關注的語言類節目中,《開不了口》和《那能一樣嗎》兩個都是聚焦家庭教育的,可見大家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同時也說明,目前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嚴峻的。
這兩個節目分別反映了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常見誤區,也是中國式家長普遍存在的情況。父親對子女再認可也不宣於口,甚至吝於表揚,母親對家人的控制慾更是讓人慾哭無淚。
“雙標家長”登上春晚,在家捱罵的大學生破防了,家長:那能一樣嗎
當蔣詩萌飾演的母親,在明知道女兒在睡覺還大聲打電話時,全國正在家“捱罵”的大學生們破防了,彷彿看到了自己家長。放假在家的每一天幾乎都是這樣度過的,放假就想好好睡個懶覺,可是家長總是故意弄出很大的動靜,來打擾他們的美夢。
如果大學生表示反抗,家長不僅不會收斂,反而會斥責他們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整天什麼都不做就會玩手機。要知道大學生在家裡的地位,那是相當卑微,無論做什麼都可能會被罵,什麼都不做更會被罵。
學生也好奇家長到底是如何找到那麼多罵人理由的,現在發現是雙標。家長不吃剩菜剩飯是養生,別人不吃就是浪費糧食;自己晚上睡不著可以刷影片,別人熬夜就是有害身體;別人打呼嚕不允許,自己打呼嚕是控制不住。
家長要求子女學習成績和好學生比,生活條件和差的比。平時出去玩嫌回家晚,不出去玩就嫌孩子懶。家長睡覺全家都要睡,家長醒了就都要起床。平時在家不說話,就被罵是啞巴,玩手機玩傻了,在家說話就被嫌聒噪,像個大喇叭。
學生想要反駁,列舉家長的“雙標”行為,家長就會說“那能一樣麼”。寧可承認自己三高也不承認自己雙標,學生這才明白為啥只有挑食的孩子沒有挑食的家長,因為家長買菜從來只挑自己喜歡的買。
“我為你好”不是真正的愛,是控制慾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在生活中很容易忽視言傳身教的作用,反而面對同一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和發生在別人身上,會採用不同的標準審視,且不容許反駁,這一點讓學生非常無奈,可惜大部分雙標家長對此不以為意。
雙標家長的本意離不開“我為你好”,為了讓下一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為這樣就能讓下一代變得更優秀,卻忽視了學生自己的想法。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別人執行,只會讓子女覺得家長無理取鬧。
家長不容許子女辯解,只要執行家長的規定即可,這不是為了孩子好,更像是在施展自己的控制慾,學生從中感受不到愛意,反而覺得做什麼都是在完成任務。時間長了,學生會覺得學習是為了家長,吃飯睡覺也是為了家長,那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真正優秀的人才,多半是在有愛的家庭里長大的,父母的鼓勵和認可是他們強大的精神支柱,這會讓他們更加自信,積極樂觀,這樣的學生情商也很高,辦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很優秀。相比之下,若是學生潛移默化間變得和家長一樣“掃興”,很難在現在的職場立足。
中國式家長表達愛意的方式比較剋制,他們生怕過於寬容或者經常表揚會讓他們驕傲自滿,實際上適當的認可和誇獎,要比棍棒教育效果理想。家長的高標準,遠不如提升學生內動力更有效果,從小品裡也能看出不合理的教育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會有多可怕。
父母之為子則為之計長遠,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越來越優秀,而不是單純的聽話而已。聽話懂事的孩子,確實能讓家長少操心,對家長有利,卻未必對孩子有好處。這類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學生,反而少了一些思考能力,甚至有討好型人格,在社會上反而容易吃虧。
此外,家長想要對子女高標準嚴要求,就更不能雙標,而是先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給下一代起到示範性作用。這樣子女才會有樣學樣,執行家長的標準。這樣不光是學生能變得更優秀,家長也能從中受益,教學相長才是家庭教育的正確開啟方式。
今日話題:如何看待家長的雙標行為?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