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都在說帶孩子見世面,脫離真實生活的“見世面”顯然膚淺。煙火人間,首部由509位普通人拍攝的紀實影像共創而成的影片,呈現了快速變遷的時代背景下那些微小卻飽含生命力的個體,透過芸芸眾生的"自畫像",為孩子補上社會課,讓他們看見一個生動真實的當代中國。
文丨莊曉 編丨袁梓曦
眼下,教育風潮正發生改變。面對著孩子身心健康的大山,新一代的爸爸媽媽們,開始更看重孩子內心世界的豐盈。
然而,很少有父母意識到,雖然我們都希望孩子能享受生活的美好,但在孩子“兩點一線”的生活中,我們真的教會他們如何“好好生活”了嗎?
生活是有厚度的,它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那些看似微小的日常,實則都是生活的痕跡,它不僅記錄了我們的喜怒哀樂,同時也能讓我們找到獨屬於自己的熱愛和價值。
當我們談論生活時,討論的不僅僅是生存,更多的還是體驗和成長。若沒有帶孩子見過真實的世界,那些見世面、會生活的宏大話題,又從何談起呢?
為此,清華大學紀錄片團隊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創新。《煙火人間》紀錄片的導演孫虹,花了一年的時間,從快手平臺5萬多條素材中,挑選出800多段鮮活、生動的生活影片,剪輯成了一部“另類”的豎屏電影,只為呈現一個真實的、具體的、豐富的大千世界。
在這部影片中,509個普通人成了電影主角,他們在田野上、工廠裡、運輸途中、鋼筋水泥間,不斷體驗著生命的酷暑與寒冬。這些短影片雖短,卻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群像圖,為我們展現了每一個普通人,到底是如何過好每一個平凡卻又真實的當下。
這部沒有主角的影片,就像一扇視窗,幫助我們看到以往不曾注意的人和事,也引發我們內心最深處的共鳴和感動。
這個寒假,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去看這場山高遠闊的人間煙火,感受生活的真實和溫度。
另類敘述,看到更多真實的生活
《阿甘正傳》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這句話,同樣也能用於《煙火人間》的觀影瞬間。想象一下,當你剛開始認真觀影時,螢幕中央忽然出現了一隻貪吃的山羊,不懼鏡頭和主人搶食?
山羊的這番大快朵頤,很快引起了影院裡的陣陣鬨笑,而接下來的主角,也同樣有趣。
上一秒,他們還在槍炮轟鳴中嘶吼作戰,但下一秒,這些不管敵軍我軍的路人甲們,又圍在一起,歡樂乾飯。美食當前,一位白衣道長也顧不得仙風道骨,直接撩起長髮擺攤開吃,鮮明的反差,也讓人忍俊不禁。
果然無論動物還是人類,“乾飯”永遠處在生活第一位。歡笑過後,《煙火人間》對生活的“獵奇”,顯然並不滿足於淺嘗輒止。
初春,等不及冬雪融化,黑土地上的農民們就開始忙活各種催芽、擺秧盤。不同於傳統的農業敘事,新一代農民們,正想著辦法讓“種田”這門手藝活,變成了一場大型遊戲。
在水稻楊哥的自拍中,大棚中也能鋪設軌道。工人們只要坐在小車上,就能輕鬆擺放秧盤,而這個棚裡小軌道甚至還能開到田間地頭,讓繁重的勞動,變得輕鬆有趣。
有新一代農民們,也有新一代的漁民們。在他們手中,捕魚也能玩出各種花樣。
比如捕魚不帶網,而要帶一船的魚鷹——如果哪隻魚鷹不給力,主人就開玩笑地“威脅”它們,小心不給它們找物件。
和海浪對抗的大型作業漁船,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遠洋捕撈作業的震撼。在鋼索和滑輪的配合下,一船船如山的新鮮魚貨,足以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至於那些鮮為人知的“捕魚日常”,也被在《煙火人間》拍成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簡簡單單的一次普通撒網,也能在陽光和湖水的映襯下,美得像一首詩歌。
除了“民以食為天”,《煙火人間》還圍繞著服飾、住房和出行,全方位地展示著大千世界中,每一天都會上演的可能。
有藝高人膽大的挖掘機司機,用機器精準按下手機按鍵;有在交到業主手中前,必定經歷了千錘百煉的新房;也有以車為“家”的貨車司機,拖家帶口走四方……
這些人、這些事,組成了“手機時代的清明上河圖”,而記錄的鏡頭也仍在繼續推向深處。影片中所展示的更多“他們”,正和我們的生活產生著更多的連結。
從新疆雪白的棉田、到紡織廠中的女工,再到巧手裁縫的縫製,環環相扣下,一朵朵鬆軟飽滿的棉花,才能變成我們日常一件件熟悉的衣服。
可以是校服,可以是愛好者私人訂製的漢服,也可以是環衛工身上的統一橙色制服。在影片的剪輯變換中,我們或許能明白幾分言外之意——或許此刻,我們形單影隻,但生活卻早已讓我們,與周圍的社會緊密相連。
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粗糙卻靈動的畫面裡,從小長於水泥森林的孩子,也能一點點打破地域壁壘和資訊繭房,看到了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也能瞭解到各行各業的存在價值。
有家長觀影后留言:
我覺得城市的孩子其實挺值得去看一看。
光看見摩天大樓了,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摩天大樓是什麼人、怎麼蓋起來的;每天吃著精美的食物,根本就不瞭解莊稼是怎麼種出來、長出來的;天天會看到馬路上那麼多大貨車,可是他們只知道那是一個職業、卻根本不知道還會有油耗子。
萬事萬物皆有其來龍去脈,短影片中對此的全方位呈現,把一個更加立體、真實的生活,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而這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更是難能可貴。
《煙火人間》的導演孫虹認為,“幾十年之後,我們可能很難去回溯起曾經給我們帶來一瞬間感動的這些短影片”,但這部影片卻將生活在中國大地——這塊更為廣袤土地上的普通人,重新整合起來,呈現出真實中國的一個切面。“可以說,這部影片就是一座‘人間博物館’”。
每個普通人,都有值得記錄的精彩
其實,在觀影之前,外灘君是好奇的。
509位普通人的生活,是如何凝聚在一塊熒屏上?
短影片怎樣與橫屏的電影銀幕和諧相處?
這部素材幾乎都源自於普通快手影片的電影,是否真的值得一看?
直到坐在影院中,外灘君才發現,在電影大銀幕,看一字排開的短影片,反而是種全新的視覺體驗。
作為一部頗有創新精神的電影,《煙火人間》首次採用了五個類似手機的“豎屏”同框並列的方式,自然地讓視覺和邏輯,產生互相關聯。
螢幕上的這五段手機紀實影像,也代表了五個不同人的視角,和他們所處的五種不同時空。
在電影的巧妙剪輯下,同一幀畫面,還能呈現不同時空之間的關係。比如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鏡頭同時發生。建築工人的一天,就這麼在重疊的時空中,一目瞭然地躍然屏上。
而萬家燈火中,那個深夜晚歸卻又隔著櫥窗,仔細端詳婚紗的女孩,又分明能讓我們看到了現實和夢想的衝撞,看到了更多平凡卻又拼搏的身影。
這些時代洪流中的具象片段,讓我們從繁忙的日程中抽離出來,真正關注到那些可能被我們忽略的一個個具體的人,也將觀察的觸角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我們可能都知道帶著橙黃帽子的建築工人,但不知道作為他們的一員,“搬磚小偉”也能巧妙地利用工作,收穫了比健身教練都厲害的身材。
我們總是看到工地上樹立的一個個塔吊,卻不知道可能在某一個塔吊上,還有一位熱愛生活的塔吊女司機。雖然輕微恐高,但她總能克服心理的恐懼,為我們拍攝城市上空最美的雲海。
還有農忙時節,那些低頭苦幹的農家大嬸們,插秧累了,不如干脆在稻田裡,跳個廣場舞;紡織廠裡,就算卡點紡紗,漂亮的紡織工人們,也能將繁重的工作,變成一曲激情滂湃的歌曲。
一道道紗線背後,是年輕女孩們勞作時溼透的衣衫,是她們穿到開裂的拖鞋,也是她們一起玩鬧、一起扮靚,調皮地插在姐妹頭髮上的一朵鮮花。
《煙火人間》關注到了“衣、食、住、行”,也關注到了最後一個章節,那就是“家”。作為中國人,一年到頭為衣食住行奔波,最終都是為了能團圓回“家”。
於是,我們看到一群群的摩托大軍們,在路上默契地結成同盟,在風雨中彼此照應。也看到綠皮火車乘客,揹著大包小包,在擁擠的列車上為了遞一瓶熱水而人工接力。
那些不久前還鮮活生動的春運場景,已經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得益於影像記錄的神奇力量,出生於高鐵時代的孩子們依然能夠觸控到過去的脈搏,感受到那份獨特的春運情懷。
最終,這一切的思念、一切的牽掛,都匯聚在天南海北,那一桌桌的年夜飯上。人們一路顛簸,只為與家人團聚幾日,欠揍地喊上幾聲“媽”,討來媽媽的連串埋怨。
我們大眾熟悉的日常,也是導演孫虹,想表達的“家”的感覺。“以前自己和別人的生活擦肩而過,從不會去想象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的”,但藉助短影片,我們得以有機會“用另外一個視角來重新認識他們”,並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
孫虹也希望觀眾在觀看這部電影時,能經歷一個從“熟悉”到“陌生”再到“親密”的過程。“這些平凡人一起組成了一個熱氣騰騰,鮮活而真實的人間,這才是我們一直尋找的具有共性的生命力。”
去感受那些直接而具體的愛
熱氣騰騰的生活背後,也有感傷。
作為行走的生命線,卡車司機們也成了《煙火人間》中著力刻畫的人群。他們晝夜顛倒、忍受孤獨已是小事,更多的挑戰,還是在路上。
為了生計,來自河南的一堆年輕司機輝哥輝嫂,接下了跑青藏線的貨單,最終因為經驗不足,雙雙離世。
一時,幾乎全國各地的司機都被這事刷屏,更多的好心卡車司機,自告奮勇地站出來。他們自發將夫妻倆的貨送完,又將兩人的遺體千里迢迢地送回了老家,跋涉近一千公里,分文不取。
看到這一幕,外灘君情感翻湧,流下了繃不住的淚水。
如何才能深刻理解他人的處境?《殺死一隻知更鳥》的作者哈珀·李直言:“走進他人的鞋子,走一英里路。”
而影片中這些質樸的、原始的影視力量,直接衝擊到了我們的內心深處。
輝哥輝嫂的不幸遭遇,讓人不禁感嘆世事無常,但大卡司機們由己及彼的共情,如一顆石子投入湖面,泛起漣漪,讓螢幕之外的我們,也能重新審視和塑造我們對真、善、美的認知和追求。
而這也恰是當今孩子們,最為缺乏的寶貴品質。
過去,我們常會討論當下孩子難以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和處境。有時,孩子越是衣食無憂、內心反而越是感受到空虛、變得脆弱,陷入到“人間不值得”的空洞裡。
但從影片這一幀幀的影片裡,孩子們也能看到,原來生活也不在於一桌一椅之間,他們可以看到外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在一段段人生、一個個獨到體驗中,孩子們也能獲得自我滋養和自我的豐富。
從瞭解社會、再到看見身邊的普通人,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增進了對生活和社會的理解:
能看懂工地上,工人上一秒寫下“天道酬勤”、下一秒卻迅速抹去的不甘;也能理解深夜時,孤單卡車司機用手電筒當燈光,引吭高歌的自我調節,和樂觀處世的態度。
生活總有痛感,但也總會與堅韌、奮進、樂觀、溫情等積極的情緒相互交織,讓我們被感動、被感染,被鼓舞,甚至是被驚豔。
這些普通人的生活共鳴,也在真真切切地告訴孩子放鬆心絃,人生即便低谷,也無非一雙碗筷,和一次勇於再來的微笑。
對此,孫虹也總結道:“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生命中的苦難,然而真正的英雄能夠在苦難中仍然不失生而為人的勇氣,仍然不忘審視生命中的美好。在克服困境的過程中,我們也收穫了更強大的人格力量。正是這種力量形成了一種屬於生命的絢爛,驅散了我們內心的頹唐。”
《煙火人間》也用509個普通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也告訴孩子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也可以慢下步伐,從我們身邊每一個普通人身上,獲得繼續前行的全新動力。
面對未來那個不確定的時代,我們需要孩子去勇敢地相信自己,可以和諧自處,也能改變世界。
就像李宇春為電影獻唱的主題曲《人間值得》中唱的那樣:“向前啊,一路,搖搖晃晃,跌跌撞撞;後知後覺的,我們長大了,會面對那些苦澀,也會唱溫柔的歌。”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