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學備受爭議的就是職稱問題了,而職稱之所以備受爭議就是因為職稱工資在教師工資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不同職稱老師的工資差距越來越大。職稱工資差距過大,已經成了引發老師矛盾的主要原因!
以最新的非義務教育教師基本工資標準為例,中級10檔對應的崗位工資標準是1940元,而副高7檔對應的工資標準是2740元,相差近800元,這個差距確實是很大的。更別說老師的各種補貼也是按職稱發的,比如取暖費、醫療保險費、公積金等等,職稱高的都高,所以綜合算下來,中級和高階職稱的老師每月相差一千多元了。
所以這兩年,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呼籲縮小職稱工資差距,最好控制在400元之內。為什麼提這樣的要求?其實理由還是很充分的。
第一:實踐證明,教師職稱和教育教學質量、老師的師德師風都沒有什麼關係,所以職稱工資真的不應占比太大!
如果職稱高的老師真的能把孩子們都培養得特別優秀,真的能把後進生轉化為優秀生,我想就算給他們再高的待遇恐怕也沒人反對。但事實是,職稱和老師的教學質量毫無關係,和老師的師德師風也沒任何關係。
職稱高不代表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就高,看看每所學校,職稱高的未必有職稱低的老師教學質量好,也未必更樂於奉獻,更未必對學生更有愛心。大部分高職稱的老師綜合表現並不突出,所以他們憑什麼享受比別人高很多的待遇呢?
職稱高的老師待遇可以高,但不可以太高,不然就違背了同工同酬的原則,大家幹同樣的活,憑什麼待遇上相差這麼多呢?這不科學更不公平!
第二:職稱的設定本身就註定了大多數老師評不上高階,教育應照顧到這部分老師的利益!
我們的職稱評審是有名額限制的,而且越是高階的職稱名額越少,這種設定本身就是極其不合理的,導致很多優秀的教師因為名額的限制無法晉升高階職稱。也就是說,這種設定方式註定了大多數老師都不可能評上高階,更不可能提升工資。
這大多數老師不是他們不夠優秀,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就是因為名額有限導致他們不能順利晉升職稱,所以他們活該一輩子提高不了待遇嗎?尤其是一線上課的很多老師,辛辛苦苦一輩子最後還是中級職稱,有的甚至連中級也評不上,這種職稱制度對他們真的公平嗎?
教育靠的是大多數普通的老師,不是那麼幾個名師,所以我們應考慮這些人的利益,要給他們希望,要對得起他們的付出,不能讓他們心寒。唯有縮小職稱差距,才能讓他們看到希望!
職稱制度未來的改革方向只有兩條,不然教師晉升渠道真的太窄了,不利於教育的長期發展!
第一條:按教齡自然晉升。只要老師認真完成教學任務,沒有任何師德師風問題,都應該無條件晉升職稱。
第二條:縮小職稱工資差距,大家的待遇不能相差太大,不然就是對低職稱老師的不公。
老師這個職業本身就沒什麼晉升渠道,除了職稱再也沒有提高待遇的方式了,結果職稱評審還存在那麼多問題。所以必須改革,讓大多數老師都有晉升和提高待遇的方式,並且讓大多數老師都能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目標。不然像現在這樣,只會打擊更多的老師,是不利於教育的長期發展的。
職稱的目的不是把老師分為三六九等,更不是為了讓大多數老師都提高不了待遇,所以面對職稱不合理的地方必須改革。雖然目前職稱改革的權力掌握在一些既得利益者手裡,但不管怎樣,教育是國之大事,誰阻撓教育更好的發展,一定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