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父母為了孩子教育可謂是不遺餘力,無論是天價學區房還是高價補習班,只要對孩子升學有利,立馬跑在最前面,就算是掏空六個錢包,也要把孩子送出國,然而學歷貶值早已成為現實,就算是Top100名校畢業,回國後可能也就是月薪6000的工作,這讓家長開始感慨,國際教育的價效比越來越低了......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訊號:mikizhou520
北京定向「選調生」不招留學生,一石激起千層浪啊。
很多家長在社交平臺發貼吐槽,說幾百萬留學費用花出去,小孩回國工作幾千,國際教育的價效比,是越來越低;
現在連選調生的路子都封堵上了,公務員這條路也對留學家庭來說,打上了封條寫著「此路不通」…
現在留學太不值得了!
為什麼家長會有那麼大的反應?留學真的不值了嗎?
要先搞清楚什麼是「選調生」。
官方解釋,「選調生」是指各省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畢業生,作為幹部後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送到基層工作,進行重點培養。
由此可見,選調生隸屬公務員體系,但又不像考公選拔下的那種公務員那麼普通,是屬於下基層鍛鍊,重點培養的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
按照去年的規定,學校位於四大世界大學排名Top 100內,符合學歷、畢業時間等要求,無論是本科還是碩士,都可以參加北京定向選調。
然而2024年的選調生公告,招聘物件只剩下北京大學等43所雙一流名校和北交大在內25所大學雙一流學科的應屆大學畢業生。
這個公告乍一看,確實會讓人有種留學海歸就業又斷一路的感覺,但細想其中邏輯,就會發現所有的焦慮,不過是庸人自擾…
定向選調向留學生開放,你以為普通家庭就能有機會?
這些機會本就與凡人無關,取不取消都是神仙打架的段位,我們只配吃瓜。
所以定向選調取消,影響不到大多數留學生歸國就業,如果找不到不工作,恐怕有其他原因。
比如說,小孩不想完成爹媽的規定動作。
有個英碩畢業回國只想當英語老師,覺得和專業契合。但她的想法在體制內工作的爹媽看來,那就是不思進取、自甘墮落。
她說自己一個英專生,對應的公務崗非常稀缺,要捲進去還不如當年直接走高考路線卷清華了,何必出國留學?
再比如,自身能力有限,出國只為刷個水碩。結果刷得人多了,英國大學教室裡成了中國學生的天下,進入就業市場,直接學歷撞車。
撞多了,水碩的含水量被徹底曝光,有些人英國畢業,結果英文都不會說。
留學生歸國的就業形勢不樂觀,讓家長越來越焦慮:
卷不動高考又怕留學回國難就業,就算讀了個top100的大學,依然擔心學校名氣比不上國內985,簡歷被HR略。
我覺得吧,這事兒純粹又是大家想多了…
#留學生回國找工作越來越難#的話題之所以被製造出來,是總有人想為「考試成績好」的小孩比「家庭條件好」更好就業找證據,但越是找證據越證明現實並非如此——
小孩好不好就業,90%看得不是自身學歷,而是拼家長的努力。
經濟無論多動盪,就業市場無論多不景氣,高階崗位不管怎麼縮減,家庭條件綜合更強的小孩就業都更容易。
@sven_shi
如果沒有生產資料繼承,做不了現成的房東,管你什麼學校畢業,國內985還是哈耶普斯麻,都得出來乖乖打工。
下場卷就業的家長很焦慮,因為這場競爭,同等資源的留學生確實會比國內985更弱勢一些。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國內讀985的成本低,一年六千塊的學費,本科讀完用不了三萬,機會成本非常低。一個普通中產,供完一個大學後,還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給予小孩就業上的支援;
然而供一個留學生,機會成本就比國內讀個大學高多了。尤其追求英美名校,連北京土著家庭都要砸鍋賣鐵,掏空六個口袋才送得起。
爹媽花錢時不假思索,只看見海外學歷金光閃閃,從沒想過回國就業變現難,等到小孩畢業找不到工作,就跑到網上大倒苦水,投資數百萬月薪只有5000…
怪誰呢?怪現實殘酷?不完全是吧。
學歷過剩的問題全球氾濫都好幾年了,當爹當媽的選擇看不見啊——
2000年高考生300萬,100萬讀大學,2024年高考生1342萬,1000多萬大學生,所以國內的大學生不值錢了。職場主力人均211以上,還是頭部的那200萬人的機會;
國外也是一樣。
很多爹媽還沉浸在20多年前,覺得考個哈佛就能在國內職場平趟,卻沒注意現如今,哈佛本科加牛津的碩博都掀不起幾片浪花。
因為名校學歷太多。爬藤成功的每年全國一盤有一百多,還有牛劍的三四百個,就業競爭是你死我活。
所以留學考慮變現能力,不僅要求家長掏得起學費,還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給小孩搞定工作。
我有個朋友小孩國際學校讀9年級,目標是康奈爾的生物學,難度高跨度大學費貴,怎奈小孩喜歡,家裡打算砸鍋賣鐵也要硬供。
然而一聊周圍同專業的前輩就業情況,當爹的卻慌了——
有人留在美國進了研究所,幹了五年收入三五十萬RMB,紐約的房子租不起,生活費靠爹媽補貼;有人回國更慘了,想專業對口沒有業內能通的路子,轉行當老師遇到了雙減政策…
好在我這個朋友是個懂行的,自從定了方向,他就開始投入精力深化關係鏈…
寧心靜氣開始扒拉自己的資源籠絡關係,甚至在朋友圈裡開始有重點的,給做生物科研,醫療企業相關的大佬點贊,怒刷存在感。
10年級就提前鎖定了就業,然後放心大膽地讓娃選擇自己熱愛的專業。
對此我手動點贊,作為留學生家長,這才算上了及格線。
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真心勸大家慎重選擇送娃出國留學,因為想讓小孩憑一個學歷就平步青雲,在卷死人不償命的時代已經不大可能。
更大的機率,是你砸鍋賣鐵的努力,最後只得到一個渣都不剩的大結局,繼續書寫月薪五千的現實段子…
當然,如果砸出去一套房依舊氣定神閒,把留學做成慈善只求小孩多見世面,那就當我啥也沒說。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