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年來研究生培養規模不斷擴大,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曾在一次新聞釋出會上表示,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質量失守會造成研究生教育的失血。對於學位授權加強質量控制,提高准入門檻,要求學位授權單位把質量關口前移,嚴加稽核,保證質量,使後續的招生培養有堅實質量保障基礎。
以培養“基礎知識厚、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為根本任務的電子科技大學,是我國電子資訊領域培養研究生最多的單位之一,畢業研究生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廣泛歡迎和好評。該校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有哪些特色舉措?對此麥可思研究(以下簡稱“麥”)邀請到了該校研究生院培養處副處長田蜜,請他談談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人才培養的具體做法。
麥: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體系是怎樣構建的?目前建設情況如何?
田蜜:我校構建了一套由校院兩級分工協作的質量保障執行機制,透過從嚴把好招生選拔、課程教學、專業實踐、論文管理等關鍵環節,實現全過程、高效率的質量管理。具體舉措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完善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提升人才選拔質量。根據不同學位類別的特點,探索建立與培養目標相適應、有利於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的招生機制。最佳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環節對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一貫學業表現等內容的綜合評價,提高人才選拔能力。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關鍵急需領域探索實施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工作等,為培養國家急需領域高層次人才提供支撐。
(2)深入推進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進一步明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對標一流,優體系、重基礎、強特色,形成適應培養需求的特色培養方案。創新教學方式、考核方式、評價方式;推進精品課程、核心教材、教學成果建設;最佳化課程教學、研究專案、專業實踐等全方位培養路徑。
(3)加強一流研究生培養體系建設,深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依託國家重大重點科技計劃任務,發揮大團隊、大專案和大平臺的支撐作用,教學科研協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課程、教材,提升專業核心課程深度、難度、強度和研究性;深化產教融合,與一流企業強強聯合,推動行業先進技術應用進課堂,邀請企業總師、首席共同授課,校企共建產教融合示範課、實踐課,實施專案制課程、挑戰性課題、學科競賽專案等教學模式改革。
(4)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保障機制建設。逐步完善分流淘汰機制,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嚴格學業標準,嚴把考核質量;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嚴把導師上崗條件,健全分類分層的導師培訓交流體系,完善導師評價體系;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健全學術不端行為預防和處置機制;科學制定學位授予評價標準,形成分類多維的質量評價體系,嚴把學位授予質量關。
(5)建立全方位的研究生質量評估體系。整合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資料,最佳化培養質量評估體系。全面覆蓋思政品德、生源質量、培養過程監控、專業學術貢獻、工程應用能力和畢業發展跟蹤等。充分利用第三方外部質量監督和評價,注重學校自身學科發展特色,強化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自查自糾,推進培養制度完善。
麥: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教學評價的參與主體有哪些,不同主體分別關注哪些評價內容?基於不用主體相應的評價資料是如何使用的?
田蜜:我校研究生教學評價的參與主體有學校督導專家組、學院質量小組和研究生三方。校級督導專家與院級質量小組使用同一套評價指標,主要關注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四個維度;研究生評價指標主要關注評課、評教、評學、推薦度四個維度。
目前三方評價資料主要使用在如下幾方面:
第一,教學質量整體監控。學校會及時將三方評價結果反饋給各學院,方便任課老師及時反思和改進,調整教學方法,做好未來教學工作規劃;以三方評價結果為依據,精準實施課程准入與退出機制,針對連續多年評價較差課程與任課教師及時淘汰,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第二,示範性教學改革成效監督與跟蹤。透過比對示範性教學改革課程和普通課程三方評價結果,掌握示範性教學改革的整體成效;依據示範性教學改革特點,在評價體系內設定專門的指標,如研討問題的設定、線上學習資源的有效性等,有針對性地幫助老師及時調整改革方案;將三方評價結果納入示範性教學改革課程的認定標準,以近三年的學生評教成績作為申請條件之一,並最終根據督導專家過程評價結果、學生評教情況進行終評認定。
第三,研究生培養整體規劃動態調整。根據三方評價結果,及時調整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設定、課程體系建設方向、精品課程建設規劃、教研教改經費支援等整體規劃,確保各學院可及時彌補研究生教學方面的短板,學校能夠為學院提供與實際需求匹配的,更均衡、高效的資源支援。
第四,評獎評優的參考依據。將三方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評獎評優的參考依據之一,在教研教改、教學績效分配、先進評選等方面傾斜,優先考慮三方評價結果優秀、教學效果好的任課教師。
麥:督導專家組評教活動具體是如何開展的,有什麼特色舉措,對研究生教學質量的保障和提升發揮的作用如何?
田蜜:我校研究生教學督導活動分校院兩級開展,校級專家組由30餘名來自各學科的、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組成,注重對學校教學質量的全域性把控,主要關注學校重點建設的精品核心課程、示範性教學改革課程、課程思政建設課程等;院級由各院(系、所)分別設立21個學院教學質量小組,側重於學科專業課程評價,主要關注學院課程內容設定是否合理、課程結構是否完善等。目前採取的特色舉措如下:
◆ 校級督導專家組分為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和來華留學生研究生教育三個小組,針對不同類別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特點分別開展督導,工作重心突出; ◆ 參與全過程督導,除課程教學督導外,深入各培養環節督查,全面參與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建設、教研教改評審、學位論文抽查、學位論文答辯等全過程培養相關工作; ◆ 課程督導有針對、有重點,每學期釋出專門的督導聽課課表,單獨列出評價較差課程、申報教學優秀獎課程、小班研討式教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課程思政課程等重點關注課程,方便專家安排聽課計劃; ◆ 建立了有效的督導反饋與交流機制,透過督導工作群和每學期開學、期中、期末三次的督導工作會議,及時收集督導中遇到的問題,形成了“督導—反饋—改進—跟蹤”的質量監督閉合體系。
以上舉措在我校研究生教學質量保障中均起到了關鍵作用,近年研究生課程教學秩序良好、學生到課率明顯提升,學生評教的總體分數及對課程的推薦度逐年上升,研究生課程教研教改和教學成果申報數量顯著增多,同時湧現出一批真心熱愛研究生教學的優秀教師。
麥:據瞭解,電子科技大學根據不同課程型別構建了非常有針對性的分類評價體系。希望能簡要介紹一下是如何根據不同課程構建不同評價指標的。
田蜜:我校將研究生課程評價體系分成了理論課程、實踐實驗課程、思政課程、小班研討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學術交流月課程、體育課程七類,根據每類課程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授課方式等的區別,在課程評價體系內分別設定了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以能夠更精準地評價課程。
具體來說,理論課程側重考查培養學生理論素養的情況;實驗實踐課程側重考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實驗能力的情況;思政課程側重考查教學內容是否聯絡時事政治和社會熱點,凸顯價值引領;小班研討課程側重考查研討問題的設定以及與大班授課的對比;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側重考查線上線下教學情況和學習資源的有效性;學術交流月課程側重考查學生的視野拓展和學習收穫;體育課程側重考查動作講解、動作示範是否標準到位。
麥:另外我們還了解到,電子科技大學在研究生課程的評教中尤為關注課程內容的創新性、挑戰度以及小班研討課這樣的教學形式,學校具體是如何保障實施的?培養效果如何?
田蜜:為了提升研究生課程內容的創新性、挑戰度,加強課程對研究生未來參與科研訓練的支撐作用,我校以課程思政示範課、研究生學術交流月、基於專案的研究生創新培養計劃、博士生前沿綜合課、小班研討式教學、案例教學、全英文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型別為支撐,開展了研究生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工作。
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採取了多項措施以保障改革實施的順利推進:制定了相應的實施管理辦法,為課程建設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撐;申請經費升級改造小班研討教室、支援任課教師錄製線上課程,保障好基本教學條件;定期組織各類教學改革研討會,分享實施方案和經驗,研討交流下一步改革措施;學校設立教研教改專項,提供建設經費,支援任課老師開展示範性教學模式改革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對參與課程改革的老師在課程酬金上進行獎勵,並積極推薦優秀課程申請各級獎勵;完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強化教學督導,長期跟蹤指導,加強過程分析,確保課程改革質量。
我校現已立項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近200門、基於專案的研究生創新培養計劃30項、博士生前沿綜合課已覆蓋所有A類學科、開展小班研討式教學100餘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案例庫10餘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近20門、中外學生共選全英文課程40餘門;研究生學術交流月已開展7屆,每年選課超1萬人次。
目前來看,上述舉措起到了良好的課程建設引領示範作用,老師們開展各類課程改革和教研教改專案數量顯著上升。參與改革的課程數量、選課研究生人數逐年增加。根據學生評教反饋結果來看,這些改革的課程不論是總得分還是學生推薦度,都普遍優於其他課程。
宣告:麥可思研究原創內容全面開放非盈利目的的轉載授權,轉載請留言或新增編輯微信獲得長期白名單授權(電話或微信搜尋18602824882)。轉載要求——
1.文首註明“轉載於麥可思研究”。
2.轉載請在文章釋出的24小時後進行。
3.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主體(含高校),獲得授權可轉發至全媒體平臺;其他主體僅限於微信公眾號平臺釋出 。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資料——
☞回覆“月收入”,可獲取2023屆本科、高職月收入TOP30專業名單。
☞回覆“本科就業滿意度”或“高職就業滿意度”,分別獲取2023屆本科或高職就業滿意度較高專業TOP30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