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小學老師對職稱頗多怨言。一方面,老師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職稱的高低,職稱越高月收入越高;另一方面,不少老師業務能力強,學生成績、優質課、教育科研上取得了不少成績,完全夠上職稱的條件,卻因為職稱評比中種種不透明的環節,導致落榜,以至於很多老師呼籲,取消職稱,建議按照教齡決定老師工資等級。
但這是不可能的,制度設計上有職稱,我們還是需要按照制度設計來。中小學教師完全按照教齡決定工資等級,也會造成論資排輩,年輕教師完全可以躺平熬資歷,不利於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
我們很多老師為什麼不能上職稱?不是業務能力不行,也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我們老師多數人不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不懂得鬥爭。
一位網友發了一篇帖文,描述了一位老師靠鬥爭透過中級,高階,最終獲得正高的經歷。
評中級職稱之時,這位老師業務考核位居榜首,和當年焦作姚老師境遇差不多,這位老師的群眾評議偏低,評審小組打分也不是很高。毫不意外,這位老師最終打分由業務考核第一下降至綜合總分第五。當時符合條件的老師有8人,推薦指標只有2個,這意味著這位老師無緣中級職稱了。
姚老師碰到這件事的時候,是網上發影片吐槽,到教育局反映,到法院申訴,結果處處碰壁,還弄得自己學校領導挨處分,雖然贏得網友支援,但自己被打師德不合格,捱了一年才順利評上副高職稱。
這位老師也是鬥爭,但當時網路沒有現在發達,爭取不到網友的支援,但這位老師善於鬥爭。先是和學校領導據理力爭,力爭無果就直接發生衝突(就是打架),衝突無果就往教育局申訴。這位老師也是猛人,不走尋常路,不是申訴了就等著,等就意味失去機會了。他每天出現在局長辦公室,讓局長頭疼不已,最終局長糾正了校長的錯誤做法,猛人老師上了中級。
待到猛人老師評高階職稱時,領導已然更換,但情況依舊,指標有限。雖說猛人老師業務水平一流,然而依照學校的考核方案,還是被淘汰。猛人老師依舊不放棄,四處奔走,最終得以晉升。
如今,猛人老師業務精湛,單位的優秀榮譽等自己努力爭取,積累了眾多資本。中級、高階職稱都早於同齡人,又一直在一線,連續好幾年申報正高,今年已晉升為正高階教師。可謂是人生真正的勝者,抵達了中小學教師職稱的巔峰。
文末總結
如今中小學教師職評總體來說還算公正的,但在具體操作中容易出現透明度不高,人為因素干擾多的弊端。這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也影響了職評制度的公信力。
在目前沒有很好的改良辦法前,我們老師要自己積極爭取,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維權是透過鬥爭來進行的。當所有的老師都敢於鬥爭的時候,學校職評的那些不透明的環節才會透明起來,給我們老師自己爭取公平公正的環境。
當然,鬥爭方式要合理合法,這是底線,也是智慧。而且,老師的業務能力要過硬。
要解決職稱評比中存在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加強制度建設。這包括完善職稱評比的標準和程式,提高評比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強監督和問責機制,對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同時,也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和平臺,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你怎麼看待這位猛人老師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路,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