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中,坦克這個稱霸陸地戰場100多年霸主被徹底拉下神壇,別管你是400萬美元的T-90M還是1000萬美元的豹2,一架幾百美元無人機或者一枚幾千美元的地雷統統都能解決,到底是現有坦克已經落伍,還是使用者戰術失誤?本文就此展開簡單分析,並就中國99A和下一代主戰坦克展開探討,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被擊中後彈藥殉爆的俄軍坦克,炮塔飛起,裡面的成員毫無疑問灰飛煙滅了
首先來說說當下盛行的“坦克無用論”,既然坦克擋不住無人機,那麼坦克是不是已經落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現在的情況是,儘管坦克在無人機和反坦克導彈面前損失慘重,但縱觀世界各國武器庫乃至在研的武器專案中,仍無法找到一個能夠替代坦克的兵器。在殘酷的戰場上,坦克仍是集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於一體的超然存在,說白了,坦克是不行,但其他裝甲車輛更是白給。
相對於主戰坦克在戰場上的表現,更為嚴峻的事實是,目前坦克的各項潛力已經被挖掘到了極致,下一步怎麼發展已經成了困局。具體來說,防能力方面,增(99A坦克的炮塔前裝甲厚度已經超過1米)加裝甲厚度已經無濟於事,目前世界各國的主戰坦克裝甲厚度已經達到極致,再厚就會超重,機動性和透過性直線下降,而且反坦克武器的發展和普及讓坦克裝甲如紙糊的一般。
機動性方面也沒法再又什麼大的進步,目前世界各國主戰坦克已經普及1200-1700馬力的柴油機或燃氣輪機,已經能夠支援50-70噸的大鐵疙瘩以每小時70公里的高速馳騁(99A坦克加高了動力艙塞進了1500馬力發動機)。目前看這種動力已經足夠了,速度再高沒什麼意義,跑的再快有無人機快嗎?下階段坦克動力應該會朝著可靠性、節能性、可維護性方面發展,但並沒什麼值得期待的大進展。
火力方面更是乏善可陳,目前各國坦克均採用120-125毫米的主炮,這個口徑的坦克炮潛力已經被髮掘殆盡,儘管美俄研究過140毫米坦克炮,但受制於火炮和炮彈體積巨大,目前仍無法實用。美國人研究140毫米坦克炮時有個笑話,說是美國M1A2坦克進行換裝新火炮試驗,裝上後發現炮塔裡面已經沒有了人員活動的空間。俄羅斯人的解決方案是直接發展無人化炮塔,但這麼做技術風險極大,還需要長時間驗證。
重灌版的99A坦克,這個炮塔防護十分誇張,可惜無人機專打坦克薄弱部位
總體而言,坦克想增加防護能力就得增加裝甲厚度,想增強火力就得增大車體,想加強機動性就得減重,三大效能互相制約互相矛盾已經到達了目前科技無法解決的停滯點。99A的效能已經達到極致,在此基礎上再改進也無法適應無人機稱霸的戰場,結合俄烏衝突的經驗,班長覺得中國下一代主戰坦克會有以下進步。
首先是全新車體全新結構,人彈分離,炮彈決不能再放在車體內,而是應該放在炮塔尾部的單獨彈倉,以杜絕薄弱部位被擊穿後車體內彈藥殉爆人車全毀。二是要將資訊化置於火力、防護性、機動性之上,俄烏衝突的經驗說明,單依靠坦克自己反無人機是徒勞的,必須要有空中的電子戰飛機為核心的資訊化對抗體系支撐,現有坦克的資訊化程度還遠遠不夠。
俄軍T14坦克採用無人炮塔,但技術革新太大他們自己也沒什麼信心
最後是強化坦克的主動防禦系統,現有的坦克主動防禦系統主要是以反導彈、火箭彈為主,幾乎沒有考慮小型無人機,俄軍在坦克上臨時加裝的無人機訊號干擾器被證明是無用的(干擾距離太短,無人機即使操控被幹擾也會以慣性撞上去)。下一代坦克必須要強化反無人機系統,比如無人機探測、干擾、攻擊系統,鐳射武器站等等。
遙控版99式坦克,或許將來遙控坦克會成為現實
以往坦克的所有技術指標都是為了坦克大決戰準備的,它的主要假想敵是坦克,但現代戰爭變化太快了,坦克對坦克在整場戰爭裡也遇不見幾次(俄烏衝突打到現在,俄烏坦克直接對決次數極少)。想要適應戰爭,坦克就只能從頭再來,中國下一代坦克更應該如此,這也是我們彎道超車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