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衝突持續升級的背景下,西方頻繁將矛頭對準中國無人機產業,試圖透過制裁和輿論壓力遏制中國對全球無人機供應鏈的影響,同時壓制俄羅斯戰力。然而,最新動態顯示,這枚“迴旋鏢”最終砸向的卻是烏克蘭。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將針對俄烏衝突實施新一輪制裁,制裁名單中包括不少中國無人機企業。與此同時,《彭博社》報道稱,中國正在考慮收緊對美國及歐洲的無人機零部件出口,包括電機、電池、飛控系統等關鍵元件的出口。預計到明年初,中國將正式推出新出口管制措施。
【中國或將收緊無人機零部件出口】
無論是歐盟對中方的單邊制裁,還是中國在無人機出口領域的反制行動,都指向同一結果:中國對西方的無人機零部件和整機出口或將大幅減少。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歐多次汙衊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尤其是在無人機領域。一些西方媒體更是將中國製造的無人機描述為俄羅斯的“幫兇”。對此,中國多次明確表態,從未向衝突雙方出口致命性武器,所有交易均嚴格遵守國際法及相關出口管制規定。
今年7月,中國進一步加強無人機出口監管,將高精度慣性測量裝置納入管控範圍,同時調整了消費級無人機的出口政策,新規已於9月正式生效。這些舉措充分表明,中國在無人機相關產品出口問題上始終秉持審慎、負責的態度。
西方的制裁邏輯,是試圖透過遏制中國無人機產業影響俄羅斯的軍事能力。然而,事實證明,這一策略對俄羅斯的影響相對有限。
【俄羅斯國防工業沒有外界想象中落後】
儘管俄羅斯的無人機效能不及西方和中國,但其國防工業仍具備大規模生產廉價、功能基礎型無人機的能力。這些無人機雖然技術落後,但在戰場上"夠用"即可。
反觀烏克蘭,其國防工業早已在衝突中被嚴重削弱。烏克蘭在戰場上使用的許多無人機,實際上嚴重依賴中國零部件。例如,許多被投入使用的軍民兩用無人機和廉價戰場無人機,在組裝過程中都離不開中國元件。
中國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佔據著80%的份額,如果再算上中國企業提供的各種無人機零部件,這個比例還要更高。如今隨著中國加強無人機出口管控,這一供應鏈受到了致命打擊。烏克蘭不得不面對無人機零部件短缺的問題,導致其在戰場上的無人機運用能力大幅下降。
西方的制裁策略顯然低估了中國在全球無人機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彭博社指出,西方原以為中國的管控措施會削弱俄羅斯的戰力,但事實上,烏克蘭才是“最大受損物件”。
【烏克蘭戰場對無人機依賴度很高】
這種誤判帶來的後果顯而易見:首先,烏克蘭作戰能力受挫。隨著中國零部件出口的減少,烏克蘭不得不依賴昂貴且數量非常有限的西方替代品,這無疑加劇了烏克蘭在戰場上的劣勢。
其次,西方對中國的制裁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還促使中國進一步調整對美歐的出口政策,包括限制電機、電池等核心零部件的出口。這一反制措施將對西方無人機制造商造成長期影響。
對於中國而言,加強無人機出口管控既是對西方輿論的有力回應,也是保護國家技術安全的重要一步。同時,中國還可以以此為契機強化國內無人機產業鏈。
總而言之,在這場無人機博弈中,中國展現出了冷靜與剋制。而這場博弈的勝負,終將取決於對供應鏈和技術發展的全面掌控能力。在這方面,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