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決了開放式創口、免疫干擾、電極脫落等問題
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週期間,2024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張江協同聚力新質發展論壇11月17日在張江科學城舉行。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睿康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洪波在論壇上展示了一款硬幣大小的腦機介面產品NEO,它在上海進入了臨床試驗和產業化程序,已植入多位癱瘓病人大腦,讓他們能夠下床坐輪椅,自行完成端起水杯喝水等動作。
“我們研發腦機介面產品不是為了和馬斯克競爭,而是希望解決臨床上的癱瘓、失語、神經性疾病等急切需求,讓癱瘓病人動起來。”洪波在演講中說。與國際上其他半侵入式腦機介面產品相比,NEO的尺寸更小。雖然只有硬幣大小,但這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包含300多個晶片和其他電子元件。
作為半侵入式腦機介面技術成果,NEO只需植入大腦的硬膜外,不必直接接觸腦細胞就能採集腦電訊號。而且,患者只需要接受一次微創手術,終生不用更換體內腦機介面產品的電池。這些優勢解決了困擾業內人士的開放式創口、免疫干擾、電極脫落等問題。
去年,洪波教授團隊與醫生合作,為一名癱瘓病人實施了無線微創腦機介面的臨床試驗手術。這名病人因車禍導致脊髓損傷、四肢截癱,臥病在床12年。植入微創腦機介面產品後,病人可以用意念控制機械手,獨立完成端起水杯喝水等生活基礎動作。
今年11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護團隊完成了全國第三例、上海第一例NEO臨床試驗植入手術。今年8月,NEO成為我國首款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式的腦機介面產品。此次手術是這款產品進入特別審查程式後的首例植入手術。目前,接受手術的患者恢復情況良好,術後第三天已能下床坐輪椅。
洪波教授介紹,博睿康腦機介面研發中心、公司第一條微創工藝生產線坐落在上海張江科學城,近5000平方米的中試基地也將在張江建成。藉助張江的積體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鏈生態,第二代NEO產品將採用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專用晶片,實現中國腦機介面產業鏈的自主可控。這類產品將為癱瘓、失語、神經性疾病等患者帶來福音,不僅能幫助他們完成喝水、吃飯等基礎動作,還有望幫助他們完成寫字、彈琴等精細的運動控制。
張江協同聚力新質發展論壇上,還發布了《浦東生命科學產業服務生態圖譜》。它圍繞企業創新發展各階段的需求,以技術賦能、融合賦能、空間賦能三大維度,勾勒出浦東生命產業科學服務生態系統的全貌,包括高水平科研機構、藥物篩選和臨床試驗等服務機構、風投基金、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高質量孵化器等創新載體。圖譜集納了超過400家浦東生命科學全產業鏈創新服務機構,為國內企業利用創新生態更好發展提供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