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年,康熙下旨實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也就是說以後家裡新添了人口也不需要多交“人頭稅”了。
老百姓一聽不用多交錢,自然對康熙感恩戴德,說他是難得一見的好皇帝。
於是,康熙心情大好,決定給辛苦工作的臣子們也發發福利。
可是,就連宮中的侍衛都拿到了賞錢,唯獨十三阿哥胤祥什麼都沒有。難道是康熙忘了自己還有這麼個兒子?
不過,這樣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1709年,康熙給眾皇子封爵。其他的皇子要麼封了親王,要麼封了郡王,最差的也是個貝子,22歲的胤祥卻什麼封賞也沒得到。
到底這對父子之間發生了什麼,以至於康熙如此厭惡胤祥,根本當他不存在呢?
其實,康熙早些年還是非常疼愛和看重這個兒子的。
胤祥是康熙的十三子。他的生母章佳氏出身不高,只是個二等侍衛的女兒,而且在他13歲那年就去世了。
失去了生母,外祖家也不夠顯赫,但好在胤祥自己很爭氣。他能文能武,詩書騎射俱佳,所以康熙很喜歡他。
每次出巡或者行圍,除了皇長子和太子外,康熙一定會帶上的就是胤祥。甚至,康熙還曾經讓他代替自己前往盛京(意思是“大清興起之地的都城,即現在的瀋陽)祭祀。
康熙如此地愛重胤祥,說是把他當成接班人來培養也不為過。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胤祥卻突然失寵,還被康熙圈禁了起來。他究竟做了什麼?
具體原因並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但他被圈禁的時間正好是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而且康熙曾在一次回覆奏摺時寫道:胤祥乃不大勤學忠孝之人。
此時在康熙眼中,胤祥儼然是一個不忠不孝的人。
作為皇帝,康熙希望兒子們個個優秀,卻不允許他們有野心,所以他十分痛恨皇子們結黨營私、覬覦皇位。
由此可以想到,胤祥之所以失寵於自己的皇阿瑪,多半是因為捲入了“奪嫡”的風波,從而被康熙所忌憚。
但從後來雍正對胤祥的態度來看,胤祥恐怕從來沒有過爭儲的心思。很有可能就像《步步驚心》這部劇中演繹的那樣,他是替雍正背鍋而已。
雖然康熙很快就解除了對胤祥的圈禁,但直到去世他都沒有重新接納這個兒子。
被父親冷落,沒了前途,還揹著“不忠不孝”的罪名,胤祥的日子過得十分清苦。
直到雍正即位後,他的人生才再次發生了轉折。
雍正剛一登基,就任命胤祥為總理事務大臣,並晉封他為和碩怡親王,同時賞賜了23萬兩銀子給他。
可極度缺錢的胤祥卻很乾脆地拒絕了賞銀。即使是在雍正的一再堅持下,他仍然只肯收下其中的13萬兩。
他從前半生的經歷中得到了一個教訓,那就是生在皇家,什麼父子、兄弟之情都要放在君臣之義的後面,居功自傲更是要不得。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哪怕是自己的親哥哥,哪怕雍正給了他非同一般的權勢和地位,他也很清楚,自己作為臣子應該始終保持恭順的態度。
也正因為如此,生性多疑的雍正才那樣信任胤祥,把各種軍國大事全都放心地交給他處理,成就了一段“棠棣情深”的佳話。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不都是這樣嗎?想要長久的和諧關係,關鍵是“拎得清”,要認清彼此的邊界,守好各自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