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二縱圍殲了郝鵬舉叛軍,陳老總怒斥被俘的郝鵬舉:“從你叛變到被俘,前後僅十一天……你既然到了此地,一切應由人民處理。”
有史料說郝鵬舉是解放戰爭中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被俘後被處決的國民黨軍將領,筆者沒有掌握太多資料,不知這說法對不對,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郝鵬舉是在被押解轉移的時候被擊斃的,陳老總並不知情,他是主動承擔了“殺郝”的責任。
當時的陳老總和粟總抓了郝鵬舉之後,正在謀劃對付更棘手的,殺不殺郝鵬舉,還真不是他們做的決定。
王耀武難對付,那是眾所周知的事情:1932年,王耀武在的白軍三十二旅當團長的時候,被第四次“反圍剿”的紅軍圍困在宜黃,連老蔣都認為王耀武守不住宜黃,讓他趕緊撤退,結果王耀武硬是守了二十四天。
蔣軍屢戰屢敗,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像王耀武這樣能硬抗的,老蔣一高興,就直接把王耀武從團長提拔為少將旅長,王耀武居然還憨笑著對他的校長說了實話:“圍成那個樣子,根本就突不出去啊!”
老蔣身邊充滿了刁鑽奸猾之徒,好不容易有了個“憨厚”的王耀武,自然要破格提拔,於是王耀武就成了黃埔三期生中唯一的集團軍司令、綏靖區司令和省政府主席——在論資排輩的蔣氏集團,王耀武的升遷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為了在王耀武的地盤上殲滅王耀武的有生力量,1947年2月10日,華東野戰軍第一、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縱隊分三路從臨沂地區秘密北上,位於膠東的第九縱隊和位於渤海的第十縱隊也開始向萊蕪方向開進,全部主力預定16日前到達萊蕪、新泰地區集結。
為了迷惑王耀武,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帶著二縱、三縱和特務團、騎兵團、魯南軍區第十師共十八個團,偽裝成野戰軍主力,在臨沂以南虛張聲勢。
陳老總和粟總這番部署,是冒了一定風險的:老蔣和陳誠好忽悠,王耀武那個精明人卻很賊,一旦他發現我軍真實意圖,把部隊收縮到濟南城裡不出來,這仗就不好打了。
2月15日,華野總部根據掌握的敵情,向各縱隊下達作戰預備命令:以第一、第六縱隊為左路,進攻萊蕪、吐絲口鎮;以第四、第七縱隊為中路,進攻顏莊;以第八、第九縱隊為右路,進攻和莊的一九三師。命令十縱搶佔口鎮以北的錦陽關,切斷集團的北逃退路。
作為土生土長的山東人,王耀武太熟悉家鄉的戰局了,他知道老蔣和陳誠都在吹牛,不管是在蘇北還是魯南,解放軍沒有任何“一個整師和一個整縱隊”折損,再加上他陸續收到了華東野戰軍北進的情報,於是他判斷:陳毅和粟裕必定存著殲滅他的南下部隊的企圖。
陳誠命令王耀武在北線部隊迅速南下,王耀武卻在2月16日凌晨電令四十六軍撤出新泰回顏莊,李仙洲的指揮部和七十三軍從顏莊撤至萊蕪——這不是跟陳誠唱對臺戲,而是王耀武知道,這時候撤都已經有些來不及了。
王耀武電令李仙洲撤退,既沒有經陳誠批准,也沒有向老蔣彙報。
王耀武命令李仙洲所部後撤,可讓粟裕吃了一驚,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敵人突然後撤的情況下,當時很使我們許多同志擔心,因為我們部隊尚未到齊,有的兵團首長要求以右路軍切斷敵人退路,左路軍向萊蕪挺進。即使不能將敵人全部殲滅,也可以吃掉它的‘尾巴’。這個意見幸虧我們沒有同意,否則部隊一伸出去,這五萬多敵人就很難消滅。”
這裡順便說一下,七十三軍軍長韓浚,就是電視劇《特赦1959》中葉立三的歷史原型,他說自己把王耀武最好的一支部隊打光了,又痛斥李仙洲一味服從陳誠,那是有歷史依據但並不完全符合史實的:韓浚在罵李仙洲一味服從陳誠的同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當時的表現。
其實當時真正看出陳粟部署的是王耀武,韓浚仗著自己有美械裝備,還想跟解放軍較量一下,認為還沒打就跑太沒面子,也有損士氣。
據軍史記載,當時王耀武下令李仙洲、韓浚速撤,他們是反對的,所以撤退也是磨磨蹭蹭,同時越過王耀武給陳誠發電報“請示”,結果陳誠把電話把王耀武罵了一頓:“為何不得命令,擅自後撤!著即命令北線部隊恢復原來的部署!”
王耀武還想跟陳誠太極,老蔣的“手諭”也到了:“敵軍在蘇北、魯南地區作戰經年,損失慘重,士氣低落,現已無力與我主力部隊作戰,並有竄過膠濟路、北渡黃河避戰的企圖。為了吸住敵人,不使北渡黃河得有喘息機會,而在黃河南岸將敵殲滅,以振人心,有利我軍以後的作戰,切勿失此良機,務希遵照指示派部進駐新泰、萊蕪。新、萊兩城各有一軍之兵力,敵人無力攻下,敵如來攻,正適合我們的希望。”
王耀武一拍大腿:“完嘍,李仙洲回不來了,韓浚也回不來了!”
2月17日,四十六軍返回新泰,七十三軍主力返回顏莊,馬上就陷入了大包圍圈,王耀武這時候還想拉“李大哥”一把:陳粟有集中兵力先消滅七十三軍,再消滅四十六軍的企圖,必須採取緊急措施,命令已經到達顏莊的四十六軍火速撤回萊蕪,與七十三軍合力固守,七十三軍軍的七十七師經博山南下歸還建制,千萬不要分散兵力,被人家逐個吃掉!
李仙洲聽從王耀武的命令準備後撤、蝟集為時已晚,七十七師一夜之間被殲滅,萊蕪也陷入了重圍。王耀武重新判斷,認為解放軍這回是先打突出的四十六軍,再打七十三,於是王耀武改變命令,讓四十六軍放棄顏莊,退入萊蕪城與七十三軍會合——這一招奏效,四十六軍趁著包圍圈沒有合攏,迅速鑽進城去,避免了在野戰中被殲。
萊蕪城有了兩個軍,看起來是難打了 但是王耀武坐飛機到萊蕪上空轉了一圈,心都涼了:解放軍和支前民工鋪天蓋地而來,陳誠的南線兵團根本就沒有北上解圍的意思!
王耀武再次命令李仙洲突圍撤退,這次同樣沒有請示報告過陳誠和老蔣,而是派副參謀長帶上他的信飛往南京向老蔣。
老蔣原本不同意李仙洲撤退,但是王耀武“先斬後奏”,特也有些無可奈何,只好讓李仙洲多加註意後方和側翼的安全,李仙洲“心領神會”的表示自己也不願意撤退,說堅守萊蕪,支撐到陳誠的南線兵團救援更穩妥。
李仙洲猶豫不決,黃埔一期的韓浚不愧當過紅軍,他也跟王耀武一樣看出了情況不妙,就極力主張要撤快撤,最好是明早(22日)就開拔,但是四十六軍軍長韓練成反對:我需要一天的準備,只能23日再撤。
李仙洲這個“綏靖區副總司令”在韓浚和韓練成面前並沒有說一不二的權威,韓練成不走,他也沒轍,更妙的是23日準備出發的時候,韓練成“失蹤”了。
韓練成為什麼“失蹤”,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他把李仙洲逃跑的時間拖延了一天,又讓四十六軍失去指揮,這樣才好讓華東野戰軍有充足的時間在李仙洲潰逃的路上布好口袋陣。
萊蕪一戰,第二綏靖區副司令官李仙洲,第七十三軍軍長韓浚、副軍長李琰、參謀長周劍秋,第七十三軍十五師師長楊明、副師長徐亞雄,第七十三軍一九三師師長蕭重光、副師長柏柱臣,整編四十六師副師長陳炯、副師長兼整編旅旅長海竟強、整編旅旅長甘成城、整編旅代旅長曹威等被俘,不久之後,王耀武也追隨這些人的腳步,穿著長袍做了俘虜。
李仙洲幾乎全軍覆沒,十二軍的霍守義卻遵照王耀武的命令一夜之間奔逃一百多里,我軍兩個縱隊追趕不及,只好眼看著他退入濟南城。
霍守義後來在兗州投誠,就沒有進戰犯管理所,而李仙洲剛被俘時,還瘸著腿對陳毅抱怨:“我們此次失敗,主要是國防部戰略指導錯誤。王耀武先生干涉下面太嚴,他直接給軍、師甚至團下命令,我在前方有時也不知道。”
李仙洲抱怨王耀武越級指揮,卻忘了老蔣和陳誠都是越過王耀武直接指揮他,這也是當年蔣軍高階將領的常態:小勝吹成大勝,擺了就甩鍋,這都是跟他們的“蔣校長”學的。
萊蕪一戰,蔣軍死一萬,被俘四萬六千八百,俘虜中有兩個中將、七個少將,顏面盡失的老蔣把王耀武叫到濟南機場一頓臭罵:“你們只是在萊蕪這個戰役裡就損失了兩個軍、一個師,萊蕪既已被圍,你為什麼又要撤退?遇到這樣大的損失,你是不能辭其咎的。這次你選派的將領也不適當,李仙洲的指揮能力差,你不知道嗎?撤退時他連後衛也不派,這是什麼部署!”
王耀武口中唯唯,心裡有苦說不出:“萊蕪戰役,損失慘重,百年教訓,刻骨銘心。”
王耀武生怕回答錯一句話,就被老蔣下令當場槍斃,至於他是否應該為李仙洲兵敗萊蕪負責,讀者諸君應該是十分清楚的:王耀武已經兩次預判到陳粟的下一步軍事行動,並採取了應對之策,為什麼李仙洲還是全軍覆沒?真正應該自殺以謝五萬頭豬的,是不是老蔣和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