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是一個全年氣候炎熱、地理位置十分封閉的地方。北面橫亙著喜馬拉雅山脈,另一面則被印度洋包圍,實際上就是亞洲大陸延伸入印度洋的一個大型半島。只有在西北角的一個隘口,是外面世界最容易進入印度大陸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開伯爾山口,位於今巴基斯坦的西北部。
印度的歷史由於沒有相應的文字記錄,因此十分模糊。古印度文明最早誕生在印度河畔,名為哈拉帕文明,現代研究認為是由一群個子矮小、皮膚黝黑的人所建立。雖然這個文明早已滅絕了,但是這個人種還大量存在於現代的印度,這就是達羅毗荼人,他們在印度歷史上一直沒有什麼存在感,彷彿一個旁觀者。
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時候,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群牧民趕著牛羊到處晃盪的時候,發現一個隘口,並從這裡進入了印度平原。這個隘口就是開伯爾山口,這群牧民就是雅利安人,如今仍然高高在上的生活在印度。
雅利安人進入了印度平原後,就征服了原來的土著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在印度地區生活下來了,建立了吠陀文明,並開創了種姓制度,將人分為5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4個種姓和不入種姓的達利特。達利特多以達羅毗荼人為主,即現在印度還存在的"賤民"。
雅利安人跟中國的草原遊牧民族一樣,熱衷於分裂,進入印度後不久,就分裂了若干個小國家。這些小國家之間成天刀來劍往,打得昏天黑地,後世稱為列國時期。由於佛教誕生於這個時期,所以又稱之為佛陀時期。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時候,還剩下16個國家,史稱十六雄國時期。這跟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不同的,春秋戰國實際上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內部諸侯國的紛爭,而印度的列國都是獨立的,不隸屬於某一個政權。
雅利安人與達羅毗荼人
公元前六世紀末期,波斯人又發現了開伯爾山口,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率軍從這裡入侵印度,並在印度建立了一個省。公元前327年,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又從開伯爾山口殺入了印度,此時的印度多國林立,希臘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打了一通仗,沒能征服當地的各個政權,之後由於士兵的厭戰很快就退出了。
在希臘人走了後不久,一個名叫旃(zhan)陀羅笈多·孔雀的人統一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區,並把入侵的希臘塞琉古一世給揍了回去,建立了著名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傳到孔雀的孫子阿育王時,達到了巔峰,幾乎一統了整個印度,後世再也沒有能出現達到孔雀王朝規模的政權。因此,阿育王在印度的歷史地位十分崇高,現在印度國旗中間的圓形圖案就是阿育輪。阿育王大力推廣佛教,佛教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阿育王死後,佛祖也沒能保佑他的子孫,孔雀王朝就崩潰了,印度又陷入分裂狀態。
印度國旗中間的阿育輪
孔雀王朝崩潰後,希臘人、塞人、安息人先後進入了印度,並建立了多個政權。原本遊牧在中亞的大月氏人,由於跟匈奴靠得很近,而大月氏又幹不過匈奴的鐵騎,屢遭匈奴暴打,悲催的大月氏人被迫不斷向南遷徙。
當大月氏人到達印度的時候,突然驚喜的發現上天給自己準備的一個大彩蛋——一群弱雞的各種人建立的小國,自己在匈奴面前雖然很脆弱,但是在這個地方竟然能縱橫天下無敵手,於是驚喜的大月氏人在此停留下來,建立的著名的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持續了大約一二百餘年後走向了分裂,一個後世稱之為笈多王朝的政權興盛起來,這是印度本地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帝國政權。也是印度的古典文化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婆羅門教再度興盛,後逐漸的轉變為印度教,是現在印度教的濫觴。
笈多王朝結束後,印度再次走向分裂和混亂,持續了約四五百年。被唐朝揍得活不下去了的突厥人後裔又找到了開伯兒山口,給印度大陸帶來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德里蘇丹國在印度北部建立過多個穆斯林政權,而德里蘇丹國本身就內訌不斷,並沒能征服整個印度,卻迎來了蒙古人和另一股突厥人帖木兒的入侵,並導致了德里蘇丹國的崩潰。帖木兒的後人阿克巴建立了莫臥兒帝國。這個時期,伊斯蘭教和印度本土的印度教開始產生了嚴重的衝突,一直延續到現在。
莫臥兒帝國修建的泰姬陵
16世紀的莫臥兒帝國江河日下,又遭到了歐洲列強的前赴後繼的殖民掠奪。從葡萄牙殖民開始,一直到英國在印度獨大,建立了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開始步步蠶食印度的領土。後來又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混亂時期,英國政府正式介入印度並完成了現代印度的統一。
二戰後,日不落帝國終於日落西山,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力量受到了嚴重削弱。印度內部爆發了獨立運動,由"印度聖雄"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影響較大。二戰後美國崛起,由於跟英國的歷史矛盾,美國人積極的削弱英國的影響力,對英國政府施壓,迫使英國放棄了很多的殖民地,印度因此得以獨立。
1885年,一個英籍印度退休文官A.O.休謨創立了一個黨派,名叫國大黨。1920年,國大黨的領袖M.K.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議案,國大黨領導了多次運動,尋求印度的獨立。並於1947年印度獨立後接管了印度政權。然而這個國大黨跟英國有著根深蒂固的聯絡,其領導人大多有英國遊歷的經歷。比如印度著名的領袖甘地曾在英國學習法律,尼赫魯還是劍橋大學畢業的。
尼赫魯與甘地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並不排斥英國,甚至以英國的繼承人身份自居,因此國大黨執政印度時期,認為自己繼承了英國的地位,從而也繼承了英國殖民時期的各種"遺產",這些"遺產"中就包括了英國人的"麥克馬洪計劃",這是中印一直以來的領土爭端的起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