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重,後主劉禪得知他大限將至,派出尚書李福來詢問國家大事,其實就是諸葛亮百年後的繼任者。諸葛亮用全身的力氣艱難地說出蔣琬和費禕兩個人的名字。當李福再問後面的繼任者是誰的時候,諸葛亮只是搖搖頭不再說話。
為什麼諸葛亮不再向朝廷舉薦自己的繼任者呢?
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諸葛亮作為當時蜀漢真正的掌舵者,他非常清楚蜀漢的國力,而自己北伐沒能完成,在自己死後,蜀漢最多維持幾十年之久,最後的結果必然還是迴歸統一。只是諸葛亮不願意面對這個結果。而諸葛亮能向朝廷舉薦蔣琬和費禕,已經是諸葛亮為蜀漢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此外,在諸葛亮死後,蔣琬與費禕先後成為蜀漢的頂樑柱,而他們可以穩定蜀漢至少幾十年。如果真有繼任者,也應該由他們兩人去發掘,去培養,哪怕諸葛亮再提出幾個人選,那些人到那時必然也是垂垂老矣,又能做些什麼呢?因此,接下來的繼任者必然是需要蔣琬和費禕去尋找並培養。
如果費禕不是遇刺,以他的年紀,確實還能繼續穩定朝廷,也許是可以找到一個繼任者。只可惜遇刺身亡,姜維得以身居高位,雖然名義上是繼承丞相遺志,興兵北伐,但也正是如此,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諸葛亮不願再多說的原因還有就是後主劉禪的無能。與劉禪朝夕相處幾十年,諸葛亮深知劉禪只是一箇中庸之主,根本無力保家衛國。在諸葛亮生前,還能對劉禪多加規勸,而一旦離開人世,就沒人能夠正確引導他,而蜀漢的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說到底還是蜀漢弱小,人才更是匱乏,諸葛亮多年下來也就發掘培養了寥寥數人,一旦這些人離開人世,蜀漢又豈能久存?不是所有人都有著諸葛亮這般經天緯地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