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淫邪,禍亂天下”,這是《元史》對元成宗皇后伯嶽吾·卜魯罕的蓋棺定論。這個很不友好的評價主要源於卜魯罕在“大都政變”中的失敗,那麼卜魯罕在這場政變中具體又是什麼表現呢?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二月,元成宗駕崩。由於一直沒有一套穩定的皇位傳承製度,加上成宗此時已絕嗣,元朝又陷入了“讓誰來當皇帝”的尷尬中。而且在元成宗重病期間就“居中攝事”的卜魯罕和總攝朝政的左、右丞相,在新皇人選上也產生了分歧。
卜魯罕和左丞相阿忽臺,傾向於扶立忽必烈三子忙哥刺一系的安西王阿難答(忽必烈的孫輩)。右丞相哈剌哈孫則是忽必烈嫡子真金一系海山和壽山兄弟(忽必烈的曾孫輩)的擁躉。
由於幾番討論也達不成一致,卜魯罕和阿忽臺決定撇開哈剌哈孫單幹。卜魯罕一邊下令封鎖驛道,防止正在塞北駐防的海山獲知訊息。一邊派人急召駐防西安的阿難答秘密入京,儘快登基即位。
卜魯罕想打海山、壽山兄弟一個措手不及,以最小的代價實現皇位更迭。想法很美好,但具體操作卻出了紕漏。
首先,她傳召阿難答時要求他“隻身”入京,不要帶兵(阿難答麾下有15萬大軍)。為何如此,史籍中沒有留下相關記錄。依據卜魯罕其後的種種表現,筆者猜測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卜魯罕怕人多動靜大,導致訊息外洩。二是,卜魯罕認為只要阿難答安全抵達大都,自己以先帝皇后的身份就能確保他登上帝位。既然誰也阻止不了,還需要帶大隊人馬過來折騰麼?
但這也導致阿難答到大都後成了“光桿司令”,一旦有什麼異變他難以應對。結果恰恰就因為這一點,導致了阿難答和卜魯罕的悲慘結局。
其次,卜魯罕對右丞相哈剌哈孫的態度太“端正”了。
當雙方在皇位繼承上產生無法妥協的分歧時,他們的關係就是敵人了,而且參照“傳統”還是不死不休的死敵,但是卜魯罕並不這麼看。
因為自認為穩操勝券,卜魯罕並沒有將哈剌哈孫當作敵人,可能視其為可重新收攏的政見分歧者。因此卜魯罕不僅沒有動手滅了哈剌哈孫,甚至都不願意將哈剌哈孫限制、看管起來。
哈剌哈孫則利用這個“便利”幹了兩件事。
一是將朝廷各部司的印信全部收繳,然後稱病躲家裡不出來,導致朝廷被迫“停擺”,各種政務一時無法處理。由於皇位傳承並不是卜魯罕一句話的事,它需要朝廷組織一系列的儀式並向整個帝國傳遞相關詔令、政令等等。所以哈剌哈孫的行為,也嚴重阻礙了阿難答的登基。
到這個份上,換別人可能都要派兵去屠哈剌哈孫滿門了。但卜魯罕仍然不願意將哈剌哈孫視為敵人,只是不斷派人勸說哈剌哈孫儘快返回朝堂。其結果是,哈刺哈孫繼續拖延時間,並幹了第二件事。
哈刺哈孫在裝病期間,秘密派人聯絡海山和壽山,通知他們儘快以奔喪的名義前來大都爭奪帝位。
因為驛路關閉,加上道路險遠,等遠在塞北的海山獲知訊息時,他沒時間來應對。而身居懷州的壽山,由於情況不明,不敢直接去上都。壽山選擇了個很浪費時間的辦法,先派幕僚到大都打探清楚情況後再說。
對於卜魯罕而言,此時她因時間差仍然握有先機。只要儘快讓相關政務流轉起來,把阿難答扶上帝位。海山和壽山兄弟,就難有作為了。但卜魯罕還是不願意對哈刺哈孫付諸武力,寶貴的時間就這麼被他以近乎無賴的方式給消耗掉了。
瞭解了情況的壽山最後下定決心,僅帶著幾十名侍衛就趕往大都。而卜魯罕對壽山的態度,可以說比她對哈刺哈孫更端正,卜魯罕也因此丟掉了自己最後的機會。
壽山這個皇位競爭者到大都後,卜魯罕估計仍然篤定自己穩操勝券。可能就是這個心理優勢,讓壽山在她眼裡不是敵人,而只是一個可以理解的覬覦皇位的“失敗者”。
卜魯罕不僅沒有派兵去剿滅壽山,還給予壽山足夠的信任和禮遇。對壽山一行人不管不問,還任由他以赴喪之名自由進出皇宮。
結果壽山在卜魯罕預定的登基大典前一天,率領自己的侍衛進入皇宮將卜魯罕拘押,然後以皇后名義召阿難答入宮並將其囚禁起來。整個過程非常順利,沒有任何傷亡。
控制卜魯罕和阿難答後,壽山和右丞相哈刺哈孫就以朝會的名義召叢集臣,將支援皇后和安西王的官員全部拿下並當殿斬殺。至此卜魯罕和阿難答徹底失敗,兩個月後阿難答被押往上都並賜死。而卜魯罕則被冠以“私通安西王阿難答”的罪名,廢后位並賜死。
這其實也是卜魯罕“本性淫邪”的由來,但她若真的有那麼一絲的“淫邪”,也不至於讓壽山搞出這場史上最小規模的政變。只能說卜魯罕的端正(或幼稚),根本就適應不了殘酷的宮闈鬥爭。
不過“大都政變”到此並未完結。
控制朝堂後,壽山就有了自己登基稱帝的想法。因此他給自己的哥哥寫了封信,信裡他向海山講了自己最近的一次占卜。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他當皇帝登基,不僅朝堂官員們支援,而且也最符合長生天(蒙古人很信這個)的意志。
正在路上的海山非常不同意自己弟弟的看法,他到上都後很快就說服了壽山和眾朝臣擁立自己登基。除了口才好,更重要的原因是海山還帶著三萬鐵騎,一起來“講道理”。
大德十一年五月,海山在上都舉行的忽裡勒臺大會上,正式被蒙古眾權貴推舉為汗並登基稱帝,即元武宗。
編者附:
作為補償以及政變奪權的獎賞,海山將自己的弟弟壽山冊立為“皇太弟”。兩人承諾,海山死後皇位傳於壽山,壽山死後再將皇位傳回海山一系。結果海山對壽山比較“端正”,壽山登基成為元仁宗,但壽山對海山卻不怎麼端正,他將皇位留給了自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