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年,楊廣率數十萬大軍南征,王僧辯的兒子王頒也參戰。南朝陳滅亡後,王頒找到父親的舊部一千多人,陳霸先為自己34年前的行為買單。
王僧辯、陳霸先,南朝後期兩位英雄,他們從友誼到敵人,沒有誰對誰錯,但都是輸家。
547年,對於要不要接納侯景,南朝梁內部有分歧。大臣認為:“侯景反覆無常,將來是個禍患,不應該得罪高澄。”
梁武帝蕭衍晚年糊塗,他想透過接納侯景來實現對河南的控制,為將來收復淮北與山東奠定基礎。
侯景有河南十三個州,兵強馬壯,如果能加盟南朝,梁武帝將“如虎添翼”。
梁武帝此舉,讓南朝梁埋下覆滅的種子。
高澄下令追擊,慕容紹宗節制各路兵馬,侯景與南朝聯軍失敗,河南沒有落到南朝手中,還讓侯景看到南朝的虛弱。
蕭淵明率10萬大軍北伐,迎接侯景南下,被慕容紹宗一頓吊打,暴露了南朝軍事實力虛弱以及內部矛盾的現實。
548年,侯景在壽陽起兵,麾下兵馬8千,但梁武帝的侄子蕭正德做內應,叛軍很快就圍困臺城。
侯景之亂,很難平定嗎?答案是,如果梁武帝子侄團結一致,可以輕易滅掉侯景的軍隊。但是,蕭梁宗室熱衷內鬥,不積極救援,還相互攻殺。
蕭梁宗室見死不救,侯景攻克臺城,梁武帝被餓死。蕭綱、蕭棟相繼稱帝,被侯景控制,其他宗室則在內戰,打“滅侯景之戰”預賽。
蕭繹(梁元帝)勝利了,他消滅了兄弟、侄子,承擔起討伐侯景的責任,也為奪取帝位鋪平道路。
王僧辯、陳霸先,起初並不知名,侯景之亂死了一堆名將後,他們成為蕭繹軍團的左右手,充當滅亡侯景的前鋒。
王僧辯從上游出兵,陳霸先從嶺南北上,一起夾擊侯景。建康之戰,王僧辯、陳霸先密切配合,先攻克石頭城,然後三路進逼京師,侯景敗逃海上,被部下處死。
552年,侯景敗亡,但梁元帝並不高興。此時,淮南被北齊奪走,益州、襄陽則落入西魏(北周)宇文泰手中,南朝疆域大大縮水。
554年,梁元帝為了穩定上游,便遷都江陵,並告知宇文泰,希望他能歸還這些地方,並拒絕稱臣。如此,宇文泰大怒,派於謹南征,攻破江陵,梁元帝自盡。
梁元帝在遷都之前,對部將做了安排,王僧辯坐鎮建康、陳霸先在鎮江,杜龕、徐嗣徽、王琳也分鎮各地,彼此相互制衡,維持內部穩定。
梁元帝自盡,荊州陷落,王僧辯、陳霸先便一起擁戴蕭方智。此時,北齊又虎視眈眈,王僧辯、陳霸先又進行分工:王僧辯在京師,陳霸先去鎮江。
侯景之亂、江陵之亂,南朝梁已經元氣大傷,奄奄一息。王僧辯、陳霸先這兩位大臣,也將面臨新的選擇:輔佐新君,勵精圖治,還是取而代之。
王僧辯、陳霸先在侯景之亂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現實很殘酷,他們終將成為對手,走向對立面。
王僧辯,代表的是上游荊州、雍州門閥的利益。荊州、雍州士族,由於渡江時間比較晚,沒能跟遷居江南計程車族分享蛋糕,一直遠離中樞。
王敦之亂開始,東晉、南朝一系列的內亂,尤其是侯景之亂,讓江南士族遭遇毀滅打擊。梁元帝以荊州、雍州兵馬為前鋒,平定叛亂,故而荊州、雍州陣營崛起。
陳霸先,代表的是江南庶族,以及嶺南土著的利益。陳霸先陣營,主要成員都是這些人,陳霸先也是靠征戰嶺南才有“資本原始積累”,成為南朝後期的雄主。
蛋糕就這麼大,兩個陣營能一起分享嗎?答案是否定,此時南朝縮水嚴重,蛋糕非但不大,還越來越小,一個陣營都不夠分,豈能給外人呢?
那麼,王僧辯、陳霸先團結一致,密切配合,以自己威望穩住各自陣營,是否能穩定局勢呢?答案也是否定,因為魏晉南北朝的政局太過特殊。
曹丕取代東漢,建立曹魏,別人還能理解這種“禪讓”。因為,經過黃巾起義以及董卓之亂,東漢已經名存實亡,是曹操統一了北方,是自己打下基業。
司馬懿家族開始,皇位的“禪讓”就變成權臣奪取的標杆。曹魏國泰民安,只是曹丕、曹叡早逝,後繼君王虛弱,他們就想辦法當皇帝,接管老東家江山。
為了實現“魏晉禪代”,司馬懿家族無視道德、誠信。如此,所謂的誠信以及君臣綱常,都遭到破壞,桓玄、劉裕、蕭道成、蕭衍,都是這麼學,雖說略有不同。
周公、召公聯合掌權,為周宣王(蕭方智)鋪路的現象,不會在王僧辯、陳霸先的時代上演。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也不會在其他權臣那裡出現。
王僧辯、陳霸先就算努力輔佐君王,將來也會淪落到檀道濟、沈慶之、柳元景等人的下場。因為,南朝的君臣關係很微妙,皇帝與輔政大臣恩怨糾葛,終究要有一方是輸家。
王僧辯、陳霸先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各自陣營的骨幹考慮。兩雄遲早會撕破臉,走向戰場,陳霸先只是先發制人,搶先行動而已。
也許有人會說,陳霸先為何不學劉裕,讓桓玄(王僧辯)先取代老東家,然後自己在鎮江起兵勤王?
陳霸先學不了劉裕,陳霸先已經五十多歲,時間“不夠”。再則,陳霸先並沒把握在戰場上擊敗王僧辯,劉裕逆天的軍事能力,不是陳霸先可比。
軍事角度看,陳霸先與劉裕的距離,中間隔著一個宇文泰。如此,陳霸先決定採取襲擊,突襲京師,殺死王僧辯,自己掌握朝政。
陳霸先殺王僧辯,理由是:“王僧辯屈服北齊,同意讓蕭淵明當皇帝,違背協定,更有損國威。”
事實證明,陳霸先的理由就是藉口,陳霸先殺了王僧辯,依然上表稱臣。
但是,陳霸先的勝利,只是暫時的。557年,陳霸先稱帝,但南朝內部早已分崩離析,上游、嶺南也不服,江北揚州還是北齊虎視眈眈,南朝陳的政令不出三吳地區。
559年,陳霸先病逝,把爛攤子留給侄子陳蒨。如果不是陳蒨能力強,南朝陳可能提前滅亡,在王琳、北齊的夾擊下覆沒。如此,陳霸先將會跟侯景同傳,歷史評價差很多。
陳霸先有6個兒子,除了陳昌外都夭折。梁元帝時,陳昌、王頒(王僧辯兒子)都在荊州當人質。荊州被西魏攻克後,陳昌、王頒又去長安當“貴賓”。
陳蒨繼位,北周決定放陳昌回去,在南朝挑起衝突。陳昌也想當皇帝,還讓堂兄陳蒨趕緊交出皇位。結果,侯安都去迎接陳昌,直接把他推進江中,說是意外。
陳昌被殺,陳霸先沒了直系後裔,為侄子做嫁衣。589年,隋朝南征,王頒也參加戰鬥,他找到父親舊部一千餘人,效仿伍子胥,陳霸先的下場比楚平王更慘。
如此,王僧辯、陳霸先都是輸家,只是時間先後而已。王僧辯、陳霸先若想得到善終,前提是梁元帝活著,但宇文泰帶走了他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