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苟江八幅堰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支地方家族勢力,世襲統治中國西南一隅700餘年,歷經中國封建社會的唐、宋、元、明四個朝代,那就是播州楊氏土司。播州楊氏土司,盤踞黔北播州之地,對遵義精神及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以致在至今遵義的民間,仍流傳了許多關於楊氏土司的傳說故事。特別是關於楊氏末代土司楊應龍的傳說,更是傳得神乎其神。人們根據他統治下的山川河流之形貌,甚至賦予了楊應龍神的力量。那些生動的民間傳說,不但神奇了播州之地的山川,更神秘了這位傳奇的末代土司。
今天的遵義市播州區苟江鎮,有一個風景優美的人工水庫,叫八幅堰水庫。八幅堰,也叫八福堰,相傳為播州楊氏土司在明代所建。可能是因為這個水庫與播州楊氏土司有關,人們就在傳說中為戰敗滅亡後的楊氏末代土司楊應龍在八幅堰邊造了一座“假墓”。這個墳塋到底是否存在過,已無史料可考。但在今天的播州區苟江鎮、三合鎮一帶,至今卻仍流傳著關於楊應龍“死不保屍”的民間故事,極具趣味,值得一說。
話說在公元1600年,楊應龍率領播兵反叛明朝廷,被明朝大軍分八路進剿,圍困於海龍囤。當年6月,海龍囤終被攻破,楊應龍自殺身亡。民間傳說楊應龍死後,卻陰魂不散,經常在夜間找鎮守播州的明軍大將軍於夢中下棋。由於棋藝很高,對弈中又有帶一股陰陰的殺氣,每次都將讓這位大將軍被下得汗流浹背,最後失聲驚醒。
一天夜裡,這位大將軍又被殺得慘敗,於是問楊應龍:“大師棋藝如此這般這般精湛,請問大師姓甚名誰,家住哪裡?如此也好日後登門拜訪請教。”楊應龍一聲冷笑,幽幽回答:“我本一條龍,曾在播州呼風雨,現住‘八的八幅堰,九的九個坪,息烽對我應龍墳,白天千人拱手,夜晚萬盞明燈’,你說我為誰?”說罷拂袖而去。
這位大將軍還真認了真,真派人去尋查,並反覆思忖、分析那位大師回答的話。尋了好長一段時間,結果還真在芶江場的八幅堰邊,有一個小地名叫九坪的地方,找到了一個新葬卻無碑的大大墳墓。白天站在這個墓前,從息烽往重慶方向望去,一座座挺立山頭像人群在拱手作揖,跪拜面君。夜晚站在這個墓前,可見晴空中滿天星斗映入八幅堰的平靜湖水中,恰似萬盞明燈。這與那位大師回答之話一一對,絲毫不差。這位大將軍立即確認,那座新墳的墓主為播州楊氏末代土司楊應龍無疑。
並且,這位將軍在民間走訪時,也經常聽到這一帶農民叫苦,說這裡自從有了這座新墳之後,要麼天上就長時間不下雨,要麼下雨就長時間地下,讓這一帶莊稼已經連續幾年無收成。大將軍進而認定是這位播州末代土司楊應龍的陰魂在作怪,於是就派兵去掘墳。誰知無論怎麼掘,就是找不到棺槨。而且只要稍一停工,墳堆又立即長回了原樣。
一天,有個士兵實在累不行,休息時就倒在墳墓邊的一個石凼裡睡著了,其他人離開時因為沒看見,就沒叫他。等他醒來時,已是滿天星斗的深夜。他正準備離開時,突然間聽到墳裡有人在說話:“不怕千把鋤萬把鎬,就怕銅釘釘斷腰。”這個士兵嚇得滿身冷汗,立即跑回來報告大將軍。大將軍聽後大喜,等天亮後立即如法炮製,派軍從墳腰快速釘下了一顆巨形的銅釘。剎那間,怪事顯現,這座巨墳後面的竹林立即“噼哩啪啦”作響,根根高大的竹子,瞬間都變成了白馬,並頃刻消失不見。從此,這一帶重回風調雨順的好天氣,年年豐收,將軍也再無惡人入夢。
有人說,其實楊應龍已經快修煉成仙了,被他的狂言洩露了天機,等待的白馬提前就跑了,讓他功虧一簣,未能成仙。也有人說,活該他沒有做神仙的命,如果謙虛一點的話,就不應該在半夜輕意地口吐狂言,讓那將軍找到了治他的死穴。
事實上,楊應龍在海龍囤戰敗自殺,其屍體與普通士兵的遺體一起,早就被戰火焚燒,再已無法分辨。如果苟江八幅堰九坪真有楊應龍的墓了話,那也最多隻能是一座空墳。況且,在播州土司政權土崩瓦解楊氏九族被誅的當時,誰又敢冒天下之大不諱,為反叛朝廷的末代土司楊應龍建墓呢。還是那句話,民間傳說故事,只能是飯餘茶之後的閒說,且聽且分辨。
苟江八幅堰邊九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