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將星齊聚的時代。
明朝人羅貫中的一部《三國演義》讓劉、關、張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家喻戶曉。但,根據正史《三國志》記載,真正驍勇善戰,頗有謀略的頂級猛將可不只是這幾位。
以下出現在三國不同階段的四位將領,其武力值絕對屬於高階段位,而且各具特點。
各位其主的他們,其言其行,反倒讓這樣一個紛亂時代增添了幾分生機與趣味。
呂布:三軍皆懼,百步穿楊
在三國猛將排行榜中,呂布絕對稱得上是白金級段位的人物,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說的就是呂布武藝超群。在當時的各諸侯心中,呂布絕對是他們忌憚三分的人物。
自打董卓進入長安城的那天起,他就將大漢皇權當成弊履,朝廷百官視作玩物,一番恣意妄為,穢亂宮廷的舉動後,那幫平時一本正經,誓死效忠朝廷的大臣們居然束手無策,膽小如鼠。
而此時的呂布英姿勃發,氣宇軒昂,本該正是報效朝廷,力誅董賊的時候,他卻反其道而行之,殺丁原投董卓,助紂為虐,成了不折不扣的“三姓家奴”。
儘管,呂布的德行與心智全在負分以下,但其武力值又確實可位列三國諸將之首。
董卓在京城的諸多“騷操作”,引起了天下群雄的集體憤慨。因此,袁紹利用其“四世三公”的響亮名號,前後共召集到十八路諸侯軍,共抗董卓。
有反軍敢劍指義父,作為義子呂布理當盡孝。因此,他不假思索地跨上赤兔馬,手持方天戟,氣勢洶洶地突入諸侯軍中,那番勇猛,直叫日月無光,諸將膽寒。
燕人張翼德見狀,哪裡受得了這般鳥氣,只見他大喝一聲,拍馬來戰,戟矛相交寒光閃,龍虎相鬥塵土揚。
要說這呂布確實勇猛,力大如牛的張飛也明顯處於下風,眼看很快就要敗下陣來。就在此時。二哥關雲長長嘯一聲,提刀來戰。
丈八蛇矛偃月刀,雙雙攻向呂布要害。要說這“人中呂布”的名號絕非虛傳,面對關、張二人的凌厲攻勢,呂布仍舊面不改色,不管二將如何攻擊,他總能輕鬆自如地予以化解。
此時,大哥劉備也手持雙股劍拍馬來戰,“三英戰呂布”的經典橋段正式開始,然而,結果大家早已熟知,即便是以一敵三,劉關張三兄弟仍舊沒有在這場較量中佔得任何便宜,反倒讓呂布的知名度直線飆升。
呂布除了在戰場上享有萬夫不敵之勇外,其精湛的箭法也足以讓已然長眠地下的“飛將軍”李廣驚歎。
那支搭在百斤強弓上的利箭,經呂布射出後,便以凌厲之勢向前狂奔,最後竟從立在百步之外的戟上的小孔中穿過,這一幕,讓素來不和的劉備、袁術二人都看呆了,於是,遵照之前約定,紛紛罷兵息戰。這便是記載於正史《三國志·呂布傳》中的“轅門射戟”,其可信度自然要比羅氏小說中許多杜撰的橋段要高得多。
縱觀三國諸多將領,百萬軍中力抗群敵,百步之外精準中的,除了呂布,還有誰人能及?
可惜,英勇無畏的呂布確是一位毫無頭腦的莽夫,從他認賊作父的那天起,就已經註定了他悲劇性的人生收場,白門樓最終成了他的葬身之地,在今後精彩紛呈的三國較量中,呂布的缺席確實給人留下不少遺憾,但就算他日後能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其下場也不會比袁紹、項羽之流好到哪裡去。
單騎救主的趙雲:忠勇蓋世,義薄雲天
與呂布“有奶便是娘”的價值觀,形成鮮明對比的一員猛將便是趙雲。
趙雲原本是公孫瓚麾下一員少年將軍,與呂布一樣,也是年少有為,勇冠三軍。
自從在鄴城與劉備“一見傾心”後,便誓死效忠,再無二心。
劉備被曹兵逼至長坂坡,陷於險境,情急之下,劉備不得不拋妻棄子,領著手下文武向南逃奔。
但走到半途,趙雲卻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只見他單槍匹馬,直衝著曹營飛奔而去,當時蜀將大多以為趙雲要背主降曹了,但劉備卻堅定地認為,趙雲絕不是賣主求榮之人。
果然,趙雲在曹兵的重重包圍下,以勇猛的作風,嫻熟的槍法,冒著死於亂軍之中的兇險,將失聲哭泣的劉禪緊緊抱在懷中,保護著甘夫人一起,經歷千難萬險,最終突出重圍,將毫髮無損的劉禪,交到了主公劉備手上。
對於這種義舉,劉備自然感激涕零,從此,對趙雲著力提拔,大加重用。趙雲亦不負眾望,先後親自指揮了入川、漢水、箕谷等數場大戰,皆取得輝煌戰果。
此外,在軍事謀略與治國反略上,趙雲也數次提出過自己獨到的見解,比如,在關羽、張飛被害後,他曾力勸劉備,不要興忿兵而伐吳;再比如,在平定益州後,趙雲也曾建議按照霍去病的故事,將田宅歸還百姓。
趙雲的忠肝義膽,義薄雲天足以讓他位列三國四大猛將之列,他死後,諡號“順平”,這是蜀將對他“柔賢慈惠、克定禍亂”的最高肯定!
周瑜:羽扇綸巾,安邦重臣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擼灰飛煙滅。”
蘇軾的這番誇讚,周瑜當之無愧!周瑜出身士族世家,相貌俊美,胸懷大志,他與吳主孫策同年,遂成為知心朋友。
公元200年,孫策不幸遇刺身亡,周瑜遂成為手握軍政大權,決定命運沉浮的吳國重臣!
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後,氣焰囂張,當即向吳國提出,要求孫權將兒子送往魏國作人質。
周瑜在得知這一訊息後,當即指出:送人質給魏國,就是受人以柄,萬萬使不得,歷代統領江東之地的先祖,從來都是自力更生,經過九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現在江東人心安定,兵強馬壯,為今之計,不宜送曹人質,我們按兵不動,相機而行,若曹操真心復興漢室,我們從之,否則,便可與之對抗。
周瑜的此番話語,讓本就不想送兒子當人質的孫權下定決心,與曹軍對峙。
在接下來的赤壁大戰中,周瑜更是發揮了核心作用,而《三國演義》所描述的在赤壁之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諸葛亮,其實並未真正直接參與過戰爭!
赤壁大戰前,周瑜向孫權詳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曹兵多是北方人,根本沒有水上作戰的經驗,再加上由於水土不服,一到戰場就病倒一片,這些情況都是大大有利於吳國軍士的。
果然,當觀察到曹兵戰船用鐵索首尾相接後,用兵如神的周瑜馬上想到了火攻之計。而忠心耿耿的老將黃蓋卻自願獻出苦肉計,讓曹兵在麻痺大意下,領略了一場連燒了三天三夜的“火光盛宴”。
赤壁之戰,是三國形勢發生顛覆性改變的重大戰役,從此,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而以少勝多的經典戰法也讓周瑜一戰成名,乃至讓後世無數人欣然稱頌,許多讚揚他的傑出詩文,都流傳至今。
周瑜,既是三國時期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將,更是一位深沉睿智的軍事謀略家!
張遼:勇猛剛毅,以一當十
說完了呂布與蜀、吳二國的猛將,再將目光轉向曹軍陣營,當中就有一位虎背熊腰,勇猛剛毅的將軍,正受曹操之命,前往征討烏桓的路上,他便是魏國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遼。
當初也正是張遼力排眾議,堅持要與向來彪悍的少數民族烏桓作戰,結果,張遼用自己勇猛的行動與卓越的軍事才能,打破了眾人口中“烏桓不敗”的神話。
當烏桓單于血淋淋的首級橫挑於張遼大刀之下,當數十萬烏桓大軍被張遼所率曹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的時候,曹魏“五子良將”之列,怎麼能沒有張遼將軍之名?
在接下來與東吳大軍進行的合肥大戰中,張遼亦創造了一個“以少勝多”的神話。
當時,張遼所部僅僅只有千餘人,卻要對陣東吳十萬大軍。懸殊如此之大,讓曹魏的合肥守軍皆是垂頭喪氣,士氣低迷。
然而,面對東吳的凌厲氣勢,張遼卻毫不畏懼,他掄起一把大刀,直衝吳軍陣營,只見他逢將便砍,遇兵即殺,一雙佈滿血絲的眼睛鼓得老大,如猛虎下山,蛟龍出海,這等勇猛自然讓吳兵心膽俱裂,紛紛潰散。
於是,這場原本註定失敗的戰役局勢瞬間扭轉,張遼憑藉過人的勇猛,讓曹魏士兵看到勝利的曙光,紛紛奮起反抗,直到大勝而歸!
張遼這飆到頂格的武力值,理應妥妥地進入三國四大猛將之列。
結語
三國時代的故事,後世中流傳最廣,受眾最多,無論是年逾耄耋的老者,還是牙牙學語的孩童,都對三國人物津津樂道。
的確,在那樣一個天下紛亂,將星輩出的年代,一位位身手不凡,謀略高深的大咖們,用自己異於常人的表現,所創造出一部部經典傳奇,足以流芳百世,彪炳千秋!
他們這些光鮮事蹟,也將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代代流傳,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與品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