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路隨處可見中國的“鷹派”人物的一些言論。在聽完之後,不難發現他們有著共同的點:敢於直言不諱,對外強硬,對內愛國。
有人讚揚他們的勇氣和智慧,有人批評他們的激進和冒險。不過,無論如何,他們都是中國社會的一股重要力量,影響著中國的國際形象和戰略走向。
在這些鷹派人物中,有三位尤為突出。而他們的“嘲諷”物件無非就是日本和美國。“滅掉日本”“幹掉美國”等言論引起了國內外的轟動和爭議,也讓很多人好奇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
一、為何鷹派成為熱議的焦點?
要理解鷹派為何能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我們首先得明白“鷹派”的含義。鷹派通常是指那些主張強硬外交政策、支援以力量和決斷來維護國家利益的人物。
這些人與平和、妥協、追求和諧外交關係的鴿派形成鮮明對比。而在現今這個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利益交錯的時代,鷹派的存在顯得尤為重要。
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在近現代歷史中,多次遭受外部勢力的欺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再到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的深重屈辱歷歷在目。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鷹派的出現,或許正是對那段悲慘歷史的一種回應。
從現實來看,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與其他國家的摩擦也隨之增加。無論是在南海問題上與鄰國的爭端,還是與美國在貿易、科技等領域的對抗,鷹派人物都能準確、迅速地為民眾提供一個清晰的方向。
他們以直接、有力的言論,給人一種信心,相信國家能夠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說到底,“鷹派”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強大、富強的深厚渴望。對於很多普通中國民眾來說,他們已經厭倦了那種低頭哈腰、忍氣吞聲的日子。
而鷹派的直言不諱和強硬立場,恰恰滿足了人們對國家應有威嚴和尊嚴的期待,同時也代表了一個國家從弱小到強大的歷程中,對外部世界的堅定回應。
那麼,這些“強硬”的人都有誰呢?
二、“滅掉小日本”的艾躍進
從網際網路平臺的介紹中,我們知道艾躍進是一位軍事思想家,馬克思主義的狂熱追求者和擁護者。他曾經在南開大學任教,並開設了軍事理論課程。
一般而言,像“軍事”“思想”等課堂知識是比較枯燥乏味的。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在乏味的課堂上找到樂趣,艾躍進教授用幽默生動的語言講授軍事知識和戰略思想,在他的課堂上幾乎是“座無虛席”。
而吸引學生們的方式,就是用他“硬語”。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每個人對日本都有著深深的仇恨和輕視,認為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敵人,必須被徹底消滅。
他曾經在課堂上說過:“中華民族富強以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滅掉小日本、美國撒泡尿照照自己”等。諸如此類的言論,震驚了很多人,也讓很多人佩服他的勇氣。
其實,艾躍進之所以對日本如此憎恨,與他個人的經歷有關。他出生於1958年,因為自身工作的緣故,艾躍進從書籍中看到大量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或許是想到了日本軍隊在南京大屠殺中殺害無辜百姓的場面,亦是“體驗”了日本轟炸機在天津投下炸彈時帶來的恐怖。而恰恰是這些讓他對日本產生了刻骨銘心的仇恨,並且堅定了他要為中華民族報仇雪恨的信念。
艾躍進教授認為,日本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只會模仿和盜竊他人的文化和技術。同時,日本是一個沒有道德的國家,只會欺騙和侵略他人的領土和資源。
而解決的辦法:中國必須在核武器方面超越美國,然後用核武器對日本進行全面的打擊,徹底消滅日本這個邪惡的國家。
這些言論在我看來,那是十分認同的。不過,這也給艾教授帶來了不少流言蜚語。
在當時,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者,甚至是一個法西斯分子,他的觀點是不理智的、不現實的。還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危險的分子,他的存在可能為“核攻擊”推波助瀾。
不過,堅定信念的艾躍進教授並沒有因為外界的反對而改變自己的立場。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思想,直到2016年因胃癌去世。
在他去世前不久,他還在學校上課,並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寧願死在講臺上,也不躺在病床上。”
隨著日前日本不顧隨意排核廢水,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現在來看,艾教授的言論一點都不“狂熱”。
畢竟,像日本那樣的國家,只靠“制裁”是不會讓日本屈服的。
三、吃“糖衣”的張召忠
古有護海鄭成功,今有少將張召忠。
張召忠出生於1952年,出生一個貧窮的農村。他從小就喜歡讀書,中專畢業後,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為一名導彈技術兵。
由於他表現出眾,部隊領導決定送他去北京大學學習阿拉伯語,這是一個改變他命運的機會。
張召忠在北大學習了四年阿拉伯語,畢業後被分配到海軍總部工作,擔任阿拉伯語翻譯。
他曾經在伊拉克、英國等多個國家工作過,掌握了英語和日語,並且對國際政治和軍事有著濃厚的興趣。
他後來又進修了機械電子、聯合作戰指揮和國防管理等專業,並且開始從事海軍武器裝備的研究。
張召忠的才華得到了認可後,他先後晉升為海軍少校、大校、大校和少將,並且成為國防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學科帶頭人。
在此期間,他發表了數百篇論文和十餘部專著,獲得了國家和軍隊級的科技進步獎和育才獎。
同時,他還擔任了多個學術組織的理事或特邀研究員,並且享受了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其實,張召忠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學者,也是一位有影響力的軍事評論員。
他從1992年開始參與中央電視臺的節目製作,在節目中以幽默風趣、深入淺出的語言分析國際大事和軍事動態,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尊敬。
張召忠正式退休後,並沒有消停,而是繼續活躍在網路上,與網友互動交流,分享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不僅如此,他還參與了脫口秀和《最強大腦》等節目的錄製,展現了自己多才多藝的一面。
一身技能的他有著先進的思想和獨到的見解,而他最大的特點與艾教師大同小異,都是“直言不諱,對外強硬,對內幽默”。
他在電視節目中,經常發表一些霸氣的言論,比如說要用船撞沉美國航母,或者說只要敢開戰就能三天統一臺灣。
在張召忠看來,美國是一個霸權主義的國家,只會利用自己的軍事和經濟優勢,干涉和破壞其他國家的內政和發展。於是他主張,中國必須在軍事方面加強自己的實力,然後用軍事手段對美國進行有效的威懾和反制,徹底打破美國的圍堵和封鎖。
而今,張召忠已經退役,但他仍然活躍在公眾視野中。繼續為人們普及軍事知識,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人們:國家的安全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
四、“老美沒資格”的戴旭
戴旭,一名退役的中國空軍大校。
戴旭不同於其他軍人,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飛行員,更是一名有著敏銳觀察和獨立思考能力的軍事評論家。
他的文章、講座和電視採訪經常引發公眾的關注。戴大校的觀點往往獨樹一幟,不拘一格,而他言辭犀利,直接,有時甚至有些顛覆性。
在一次公開講座上,戴旭曾這樣描述自己:“我是一名飛行員,更是一名思考者。當我的戰機翱翔在藍天時,我不僅僅看到了地平線,更看到了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作為曾經的中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多次獲得飛行榮譽。但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更加關注國家的安全和未來。為了這個目標,他開始深入研究軍事戰略,並開始公開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們知道,“與眾不同”的觀點總會引發爭議。
有人支援他,認為他是軍事領域的一股清流;也有人反駁他,認為他的觀點過於激進。
但無論如何,戴旭都堅持自己的立場,不畏壓力,勇敢發聲。
一次,他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諱地指出了中國軍隊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這篇文章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軍內高層對此表示不滿。但戴旭並未因此收斂,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
還有一次,他受到了一些不明人士的威脅,要求他停止發表“反動”的觀點。但戴旭毫不畏懼,他回應說:“我是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人民的福祉,我寧願冒險,也不會停止我的腳步。”
經過一系列的風波,戴旭逐漸從軍隊退居二線,但他並未消沉。他開始撰寫書籍,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心得都寫了下來。這些書在軍事愛好者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其實,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虛偽的國家。一直以來,打著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口號,掩蓋自己的貪婪、暴力、霸道等本質;只會用所謂的市場、競爭、創新等理念,掩蓋自己的危機、衰退、腐敗等現實。
為此,戴旭主張,中國必須在戰略方面堅持自己的道路,然後用戰略手段對美國進行有效的應對和制衡,徹底打破美國的干涉和威脅。
同樣,戴旭的言論引起了很多反對和質疑。不過,戴旭並沒有因為外界的攻擊而收斂自己的聲音。
結語
“鷹派”,是一種外交政策的選擇,也是一種國家利益的表達。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類似的鷹派人物還有很多。
他們以獨特鷹派言論和行動,展現了中國對日本和美國的態度和立場,影響了中國與日本和美國的關係和互動。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鷹派立場,反映了中國人民對日本和美國的情感和心理,激發了中國人民對日本和美國的思考和探索。
或許,他們的鷹派立場不是最好的選擇,也不是最恰當的表達。但他們的鷹派立場,無疑是最真實的聲音、最有力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