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多爾袞率領14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山海關直撲而來,一路上衝散了防守山海關的吳三桂的2萬大順軍精騎,事後便在離山海關10裡之遙的地方安營紮寨。
可是,李自成自始至終竟不知這支大軍的存在,而2萬大順軍被衝散了,卻不知這是一股怎樣的軍隊,最起碼,他們應該報告山海關外出現了一支神秘的軍隊。
作為此部大順軍主將的李雙喜,一向有勇有謀,他應該認識到,既然能輕而易舉地將其萬人馬衝散,那麼這支軍隊就絕不是一般的團練甚或遊擊。
他應該明白,山海關的吳三桂大軍差不多進駐關城內,那麼這支軍隊是從哪裡來的呢?如果他的視野開闊一些,他便能想到那滿清軍隊的到來。
就退一萬步說,他的確不知道這是一支怎樣的軍隊,但起碼他應將這支軍隊的出現報告李自成及其決策層。他報告了嗎?人們不得而知,反正,李自成及其高階軍師幕僚都不知這支神秘軍隊的出現。
按理,就宋獻策及李巖甚至李自成本人而言,如果他們知道有這樣一支軍隊出現,那麼他應該能判斷出這是一支怎樣的軍隊的。
可問題在於,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宋獻策乃至李巖,他們似乎都缺乏居高臨下乃至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自入定京師後,只把目光盯在了新朝的建立之上,而缺乏對整個中華大地的形勢分析,他們的目光似乎根本就沒有關注於那東北角上的大清國,與多爾袞及其屬下的范文程、洪承疇等的戰略眼光形成了顯明的區別。
正因為他們似乎從來就不知道大清國的存在與威脅,是以,他們即使知道有這樣一支軍隊出現,或許,他們亦就不會想到這是來自關外的大清國。
假如李雙喜及其所部軍隊弄清了這是一支怎樣的軍隊,那麼歷史又會是怎樣的呢?
假如李雙喜報告了李自成這支神秘軍隊的存在,歷史又會是什麼?
或者說李自成及其決策層知道了多爾袞的到來,乃至多爾袞和吳三桂的聯合,歷史又將是怎樣的呢?
我們不敢去設想歷史。
歷史是沒有假定的。
反正,整個四月二十一日夜間,當李自成坐在他的中軍大帳裡為第二天的繼續攻城而冥思苦想的時候,他的一切所做所為似乎都只是在盲人摸象。
夜,黑沉沉的夜啊!
黑夜終於過去了。
山海關內外,晴朗的清晨透出了一陣陣清新的愉悅之氣,太陽在海平面上不斷地往上拉昇,大海亦不斷送來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氣息。若不是前日裡那城上城下激烈的廝殺,那彷彿還在空氣中瀰漫飄逸的火藥味兒,這該是一個怎樣的日子啊!
但無論怎樣,四月二十二日這一天,都將是極有意義的,而且是被歷史所永遠記住的。
辰時時分,李自成率領著一幫親兵內侍和軍師文臣早早地便出得中軍營帳,今日裡,他決定親自指揮攻城,自任前敵總指揮。
只見他身著青布衣衫和氈笠,那腰懸的紫金神龍劍和精神抖擻的烏駁馬則襯出了他的威風與武耀。
他們一行人等來到了離中軍營帳不遠的一座土堆上,從這裡可以遙遙地望見山海關西羅護城的座座城垛。
可是,李自成方才觀望片刻,突然,只見整個山海關內城及護城裡塵煙驟起,滾滾煙塵大有遮天蔽日之勢。
李自成看得明白,他斷定:吳三桂要棄城而走了,而逃跑的方向則正是東面的一片石方向。
於是,他當即便大聲地喊道:“傳令下去,西羅及北翼護城之攻城大軍,速往一片石方向後撤,然後堵截包圍關寧軍、予以全部殲滅。”
幾名親兵領命而去。
不多時辰,包圍西羅及北翼護城的大順軍便一起向吳三桂逃跑的一片石迅速集中。
只見大順軍戰馬嘶鳴、兵器顫抖,旌旗招展,吳三桂及其關寧大軍還未出城,李自成及其大順軍卻已經嚴陣以待了。
一直站在北部內城城頭的吳三桂看得十分明白,待大順軍已經撤向一片石之開闊地帶時,他會心地笑了,他不禁在心裡道:李自成,我終於把你清進這個絕好的戰場了。
於是,他把手中的斬將刀猛地一揮,即大聲道:“傳令下去,大開城門,殺向一片石!”
立時,只聽外城內城金鼓齊鳴,萬炮竟發,隨著城門開啟,一隊一隊的關寧鐵騎便似潮水一般蜂湧而出,向著一片石方向衝殺而來。
8萬關寧軍傾巢而出。
吳三桂親自督陣。
李自成亦看得十分明白,他和宋獻策及李巖迅速馳往離一片石不遠的一塊高地上,李自成揮動令旗,指揮大順軍合圍正奔殺而來的關寧軍。
瞬時間,只見方圓20裡的一片石,浩浩幾十萬大軍絞殺在一起,人喊馬嘶,刀兵相接,炮聲如雷,大順軍和關寧軍互相你來我往,我往你來,不分彼此,激戰攪起的煙塵遮天蔽日,在慘淡的陽光下簡直使人喘不過氣來。
關寧軍一投入戰場,立時便感覺到了大順軍的威力,其勇猛與頑強似乎亦前所未見。
而大順軍一展開攻勢,同樣亦感到自己的對手絕非是等閒之輩,關寧軍真是名不虛傳。
吳三桂則更是身先士卒,他帶領由當初血戰救父時的50敢死隊擴充套件而成的兩千精騎,在整個戰場上左衝右突,哪裡出現險情,他的敢死隊就會奔向哪裡,他曾經說過,他的敢死隊也就是他的急救隊或是滅火隊。
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搏殺戰中,關寧軍的戰鬥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整個關寧軍共分成五個衝殺集團,每一集團分別由1萬騎兵和5000步兵構成,這樣馬步結合,互為依託,而且各集團之間亦互為犄角,互相配合,如此,整個關寧軍的衝殺便成了集團式的滾動。
但是,大順軍同樣是你死我活地奮力搏殺,他們似乎已經明白,這一仗差不多亦就是決定他們命運的大決戰了,尤其是那些領兵大將們,曾幾何時,他們因入定京師後的吃喝玩樂而消磨了鬥志,可今日,當他們明白,此戰已成為決定他們命運的大決戰的時候,他們又一次展示了他們曾經擁有的搏殺雄風。
如此,一個是層層圍困,一個便是奮勇搏殺;一個是誓死堵截,一個則是糾纏衝突,戰爭早已成了白熱化,自晨至午,喊殺之聲、刀兵馬鳴之聲,加上那隆隆的炮聲,簡直完全震撼了山海關內外的青山與大海,那山海相接的雄渾彷彿亦在地動山搖般地為其哀泣禱告。
當吳三桂和李自成殺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多爾袞又在哪裡呢?
此時此刻,多爾袞則正安靜的坐在中軍大帳的軍架上閉目舉神,親兵和屬將則不時地來向其報告戰場的形勢。
本來,他曾經亦計劃早一些投入戰場,可是,他仔細一想,還是待雙方都殺得精疲力竭時最好。在他想來,這樣投入戰場,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有利因素:
首先,雖然吳三桂已經保證和他聯合滅李,但是誰又能根本保證這吳三桂沒耍什麼把戲,是以,他必須觀望些時間才是。
其次,雖然這次戰爭的根本目標是李自成,但是吳三桂卻仍沒有投降大清,若能使吳三桂在此戰後大傷元氣,那麼,日後勸其投降乃至控制他亦就容易多了;
最後,推遲出戰,亦是為了更好地養精蓄銳,待那大順軍精疲力竭時給他致命的一擊,由此便能最終打敗李自成。
午後剛過,多爾袞站在軍帳門口仔細傾聽,他發現,整個戰場的人喊馬嘶聲和炮擊聲似乎已在慢慢減弱,他明白,雙方似乎都已精疲力竭了,他斷定,李自成必定已是強弩之末。
於是,他當即對一幫親兵大聲道:“快,傳令下去,全軍殺向一片石!”
其時,浩浩的14萬清兵早已等得不耐煩了,他們一接到命令,立時便如脫韁的野馬,傾巢而出。
清兵按照早已制定好的計劃,全線出擊。
一時之間,只見塵煙四起,喊殺連天,勇敢剽悍的清兵,凡見到不是白布裹身系肩者,揮刀便砍,搭箭便射。
大順軍早已精疲力竭,卻突然出現如此兇猛的一支奇兵,再加上他們怪異的裝束,大順軍從未見識過,這樣,一個個大順軍的將士竟是茫然不知所措,那些兵士尚不知這是怎麼回事,便立時被砍殺。
其時,先鋒大將劉宗敏正在全神貫注地和關寧軍拼殺,經過半天的激戰,他雖然亦顯出疲憊之勢,可他畢竟勇猛過人,畢竟還能支援。
可是,當一支奇異的軍隊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時,他立時便驚得目瞪口呆,還沒待他回過神來,一支箭便已射中他的後背,若不是幾名護駕親兵救得及時,他便要命喪清兵的刀下了。
當時,李自成和宋獻策及李巖等一干人,都正站在高處一面指揮圍攻,一面靜觀戰事發展,卻不曾想,突然之間竟發生如此巨大的變故,他們沒有心理準備,全都驚得不知所往,而李自成則似乎亂了方寸,不知該如何指揮的了。
恰在這時,整個一片石戰場竟又突然狂颳起了一陣狂風,狂風捲起了陣陣塵埃,戰場上黑雲壓沉,塵霧瀰漫,大順軍的將士根本就睜不開眼睛。他們只覺得,這支奇兵的窄衣短袖和長辮子正不斷地在他們的眼前飛舞。
當然,待他們稍稍回過神來,大順軍還是試圖拼死抵抗,畢竟,這已經成了迫不得已的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