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民族英雄”岳飛的兇手是誰?有朋友會說“這個問題不難,去看看岳飛墓前的跪像就知道了!”事實果真如此嗎?秦檜、岳飛同朝為官,即使他貴為宰相,也很難處死一位大將,真正在他背後撐腰的,是“九五之尊”宋高宗趙構。
受儒家忠君價值觀影響,趙構銅像是不可能出現在岳飛墓前,而且他還被描繪成一位受人矇蔽的“中興之主”。他的皇位完全是偶然得來。電視劇《精忠岳飛》裡有這麼一段情節:趙構去宮裡拜見父親趙佶,結果後者竟然都忘了這個兒子叫什麼名字。
現實有沒有這麼誇張不得而知,但如果沒有“靖康之難”,趙構這輩子只能是個閒散王爺了。作為僅剩的獨苗,趙構躲過了一次次金兵搜捕,最終總算在臨安建立南宋朝廷,與金國、偽齊對峙。他想要坐穩江山,離不開武將們,因此,岳飛、韓世忠等名將都有大展拳腳和立功升遷的機會。
但另一方面,趙構也深知無法消滅金國,而且對收復舊都的興趣並不大,再加上經歷了“苗劉兵變”,他內心對武將們是又倚重、又防備,這種矛盾心理在他對岳飛的所作所為裡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臺北蘭千山館收藏的《賜岳飛批剳卷》是一件說服力很強的物證。
這件文物曾藏於項元汴、清內府,後流落民間。它是趙構寫給岳飛的一封密信,完成於紹興和議前兩年,此時南北對峙、劍拔弩張,趙構對岳飛顯得態度很低,比如開篇“討好岳飛”,說他“征戰良苦”,同時又說出“如卿體國,豈待多言”這種半威脅半懇求的話,看似親密實則懷疑的態度可見一斑。
這件文物不僅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書法價值也非常高,學界稱它為“最美聖旨”,趙構在行、草書上的成就勝過其父,而且他也是兩宋期間僅有的崇尚魏晉、學到“二王”用筆精髓的書法大家,後世趙孟頫也臨摹過他的作品。
《賜岳飛批剳卷》縱36.7釐米、橫67.5釐米,共11行、100個字,字徑約3釐米。趙構用筆精謹乾脆,筆畫動作豐富自然,衄挫、換鋒、提按、翻筆極為靈巧,體勢內擫、結字中和流美、欹正相生,筆筆魏晉風度,得《聖教序》之精華。
這件作品是我們學習“魏晉用筆”的絕佳範本,將它好好臨摹幾遍,將極大提升自己的筆法、結字水準。
來源:三餘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