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大家都耳熟能詳,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飯局,歷來為人津津樂道。在學習高中課本上鴻門宴一課時,大家對於鴻門宴上驚心動魄的場景也好像身臨其境,後世也有很多人在不停的假設如果項羽在宴會上殺了劉邦,或許也就沒有後來的楚漢之爭了,更不會有大漢王朝四百年的基業。
其實個人認為,在上項羽根本就沒想殺劉邦,真正想殺劉邦的是范增。
鴻門宴本來只是一場普通的飯局
其實所謂的鴻門宴,並不是為了殺劉邦而設計的一場宴會,本來那只是一場很普通的飯局。我們來看看為何會有這場飯局,項梁被章邯擊敗殺死之後,楚懷王乘機掌握權力,於是他派劉邦西向入關滅秦,而派項羽和宋義北上救趙,並且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兩個月後項羽和各路諸侯軍風塵僕僕的趕到函谷關,發現有兵把守,而且聽說劉邦已經進入咸陽,大怒,派當陽君英布攻破函谷關,進入關中。劉邦當時駐軍在灞上,沒有和項羽見面,這時劉邦手下一個叫曹無傷的人看到項羽勢大,於是跑去和項羽告密,說劉邦準備當關中王了,秦朝的珍寶都佔為己有。
項羽再次大怒,下令第二天犒勞士卒,攻破劉邦軍隊,這時范增也在一邊添油加醋,說劉邦沒入關之前貪酒好色,入關後卻變了性子,說明他志向不小,而且忘氣者認為劉邦頭頂有天子之氣,應當儘快攻擊劉邦軍隊。假如沒有後來的事情,項羽和各路諸侯的軍隊應該很容易就擊敗劉邦,以後也就沒劉邦表演的機會了。
有時候一個人成大事,不光需要主觀的努力,也需要一點點的運氣。劉邦就有這種運氣,項羽的叔叔項伯和張良是鐵哥們,之前項伯殺人張良曾經救過他,所以項伯和張良是過命的交情。偏偏項伯這個人很講義氣,擔心張良死在亂軍之中,於是連夜去告訴張良項羽準備攻打劉邦的事情,並且讓張良和自己走,離開劉邦。
張良也是重義之人,不願捨棄劉邦,於是劉邦刻意結交項伯——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然後和項伯解釋了一番,入關以後籍吏民、封府庫等待項羽,至於派兵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止盜賊,希望項伯能替自己給項羽好好解釋一下。項伯接受了劉邦的說法,並且囑咐劉邦第二天一大早就來當面向項羽賠罪。
項伯回去就原文轉達了劉邦的說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並且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認為劉邦是替我們打下了關中之地,是有功之人,不應該攻擊劉邦。項羽聽了項伯的說辭之後,其實內心已經認可了這種說法,司馬遷的記載是項王許諾。此時項羽已經取消了第二天攻打劉邦的命令,就等著看看劉邦來怎麼說了。
第二天一早劉邦就來到了項羽軍中認罪,劉邦說我們一起合力攻打秦國,是親密無間的戰友,沒有預料到我先入關,肯定是有小人離間我們,才讓我倆有了誤會(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結果項羽直接說了句,要不是你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來和我報告,不然我怎麼會這樣呢(籍何以至此)。
我們看項羽這句話,甚至能感覺到項羽有些愧疚,於是順理成章的留下劉邦喝酒,好哥們好戰友畢竟好久不見了,現在矛盾也解決了,喝個小酒吃個飯挺好的,這就是鴻門宴的由來。
范增要在鴻門宴上殺劉邦
其實范增很清楚的看到,在秦朝滅亡之後,項羽和劉邦的關係已經從戰友變成了競爭對手,所以當項羽大怒之下要攻打劉邦的軍隊時,范增在一邊添油加醋,勸項羽趁早攻打劉邦不要錯失機會(急擊勿失)。
可是項羽在項伯的說服之下改變了攻打劉邦的決定,又看到劉邦一番認罪服軟,項羽已經取消了對劉邦的殺意。於是自己決定要在酒桌上把劉邦幹掉,估計在帳外也已經埋伏著刀斧手了,而且項羽應該也知道。史書記載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范增已經預先埋伏好了刀斧手,多次給項羽使眼色,而且用自己的玉玦示意項羽,結果項羽默然不應,這恰恰說明項羽不想殺劉邦。
後來范增看項羽對劉邦沒有了殺意,於是自己安排項莊趁舞劍的機會幹掉劉邦,結果劉邦又在項伯的庇護下逃過一劫。這時張良和劉邦已經感受到了危機,所以張良出去把樊噲叫了進來,然後接著上廁所的機會跑回了自己的軍營。
留下張良善後,張良把劉邦準備的白壁和玉斗分別獻給項羽和范增,司馬遷記載項羽的反應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說明項羽是接受劉邦的認罪和解釋的,而范增則因為自己殺劉邦的機會沒有了,大怒之下把玉斗仍在地下用劍撞破了。
千古一宴,司馬遷的描寫精彩絕倫、驚心動魄,後世對於項羽為何沒有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有很多的討論。其實我們透過仔細分析可以看出,項羽在鴻門宴上根本沒有殺劉邦的打算,只是范增想趁機幹掉劉邦。
從客觀上來說,在劉邦已經認罪服軟的情況下,如果在殺掉劉邦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當時不僅僅有項羽和劉邦兩路義軍,還有各路諸侯在觀望,所以這也可能是項羽不想在鴻門宴上殺劉邦的一個因素。再者來說,我們來看後來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說明項羽是想做諸侯盟主,不是想做皇帝,他會認為沒必要殺劉邦。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不恰當之處敬請指正。
參考:《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呂思勉《秦漢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