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的地圖就像一個正在練功的人,伸出了一條“功夫腿”,踹向山東。有大小腿有腳丫子,看起來很生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
濮陽作為帝都,距今約有四千多年。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不過黃帝在位時間太長,傳給昌意之子,也就是黃帝之孫顓[zhuān]頊[xū],定都帝丘(今河南濮陽)。
夏朝時,帝啟定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太康遷都斟[zhēn]鄩[xún](今河南洛陽偃師),少康先定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後又遷都原(今河南濟源),帝杼遷都老丘(今河南開封),帝廑遷都西河(今河南安陽),帝癸[guǐ](夏桀)遷都斟鄩。少康中興的這個少康,定都帝丘,即今河南濮陽。
春秋時衛國亡於赤狄,將都城從朝歌遷到帝丘,此後稱濮陽。戰國時的吳起、商鞅、荊軻,都來自衛國濮陽。秦漢時設東郡,濮陽成為東郡首府。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佔據兗州。曹操之父曹嵩在探親途中被徐州牧陶謙的部將張闓所殺,曹操發兵徐州,但後院起火,陳宮與和兗州陳留太守張邈一起暗中聯絡呂布,在兗州起兵。曹操與呂布在濮陽大戰百日,差點被擒,不過最終還是拿下了濮陽。
唐朝時在濮陽置澶州,澶淵縣也因避李淵之諱而改名澶水縣。到了宋朝,在此置澶州澶淵郡鎮寧軍節度,俗稱澶淵。
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遼統和二十二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抵達黃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宋真宗北上親征途中,宋軍用床弩射殺遼朝南京統軍使蕭撻覽,士氣大振,枕戈待旦。
1005年(北宋景德二年,遼統和二十三年),北宋與遼朝訂立和約,互為兄弟之國,北宋每年給遼朝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史稱澶淵之盟。
清朝袁枚的《澶淵》:
路出澶河水最清,當年照影見親征。滿朝白麵三遷議,一角黃旗萬歲聲。
金幣無多民已困,燕雲不取禍終生。行人立馬秋風裡,懊惱孱王早罷兵。
濮陽市,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鄰市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山東省聊城市、泰安市、濟寧市、菏澤市,河南新鄉市、安陽市,河北邯鄲市。
濮陽市地處黃河以北,面積約4266平方千米,下轄1區5縣:華龍區、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範縣、臺前縣。範縣和臺前縣,就是濮陽踹向山東的那條“腿”。
元明清以及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範縣基本上都是歸山東管轄的,臺前縣是後來才成立新縣,原為山東壽張縣一部分。清朝範縣知縣鄭板橋的《贈範縣舊胥》:“範縣民情有古風,一團和諧又包容。老夫去後相似切,但願人安與年豐。”
1963年,金堤河流域暴雨頻發,造成河水氾濫。由於當時金堤河跨越河南、山東兩省,給洪水的治理帶來不便。為了高效統一治理洪災,避免金堤河上下游之間出現不同步,開始行政區劃變更。
1964年,把原屬山東省的範縣劃歸河南,山東壽張縣撤銷,其在金堤以南的地區劃歸範縣;將金堤以北、原屬範縣的櫻桃園、觀城、古城、古云、王莊集等5個鄉鎮劃歸山東莘縣;金堤河以北的範縣縣城及原屬櫻桃園的金村、張村劃歸河南省。1978年,範縣東部設臺前縣。臺前縣深入山東,和山東六個縣相鄰,分別是莘縣、陽穀、東平、梁山、鄆城、鄄城。
這次為金堤河水利治理而進行的跨省調整,形成如今濮陽的地圖輪廓,也是濮陽這條“功夫腿”形成的原因。
濮陽這條腿呈西南-東北走向,長約80千米。範縣和臺前縣大部分地區在黃河與金堤河之間,金堤河注入黃河,因此這個夾角越收越窄,範縣像是大腿,臺前縣像小腿和腳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