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藍字“讀道鄉村”關注
2024年2月3日中央一號檔案正式釋出,檔案在第一部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其中高度聚焦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由此可見國家對這一關乎國計民生問題的重視程度之高。接下來,本文從“誰來種地”問題的綜合分析入手,羅列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以及各地省/市政府針對“誰來種地”給出的模式探索,以飱讀者。
“誰來種地”是當下鄉村重大問題
2024年 中央一號檔案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2箇中央一號檔案。檔案開篇對國家糧食安全問題著墨頗多,並提出了落地性強且更細化的七項舉措,其中對“誰來種地”這一問題作出重要部署。
聚焦解決“誰來種地”問題,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產經營隊伍。”
糧食安全是關乎十四億人吃飯的民生大計,其背後誰來支撐糧食生產,“誰來種地”的問題更值得深思。更進一步來講,“誰來種地”不只是誰來生產糧食的問題,更是數億鄉村居民的生活和生計問題,是鄉村治理所面臨的難題。
解決“誰來種地”四大舉措
為解決這一現實問題,自2013年起,中央一號檔案便提出“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此後11年間,檔案多次聚焦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設,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等關鍵詞也多次伴隨體系構建的要求出現。農業向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已成為今後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因此,精準施策,全力解決如何吸引各類主體種地才是關鍵。
舉措一:完善雙層經營體制
一是堅持基本制度,勇於探索創新。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實行“三權分置”,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促進土地規範有序流轉,透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逐步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推動農村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二是規範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在農戶自願、集體同意的前提下,加快推進農戶間、承包農戶與其他農業經營主體間透過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方式流轉土地經營權實現土地規模經營,或者不流轉土地經營權,將重要的田間作業環節交由社會化服務組織完成,形成服務規模經營,降低成本,提升產量,實現規模效益。
三是培強各類主體,推動協同發展。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支援有條件的小農戶加快成長為家庭農場,支援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引導農民合作社興辦企業,推動經營主體由數量增長向數量質量並舉轉變,經營主體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服務帶動效應顯著增強,基本形成以家庭經營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託、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進新時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舉措二:最佳化財政支農政策
一是將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建立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不斷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確保糧食生產財政投入總量持續增長。加強涉農專案績效管理與評價結果運用,推動財政資金髮揮最大效益。
二是最佳化糧食生產補貼政策,在維持現有耕地地力補貼的基礎上,將2021—2022年針對糧食生產的專項補貼制度化,同時採取有效措施提高補貼標準和補貼精準性。增加並改進對糧食規模經營主體的直接補貼額度和方式,加快出臺對糧食經營規模階梯遞增的補貼政策。
三是調整農機補貼導向,取消或降低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的常規機械補貼,將適應規模化種植的耕種一體化作業機具、糧食烘乾、山地丘陵作業機具納入優先補貼範圍。將大型農機具、智慧農機裝備補貼力度提高到40%以上,促進農機更新替代,提升農機現代化水平。
舉措三:增加金融服務供給
一是持續深化農業農村部門與金融部門聯合合作機制,最佳化並出臺農村金融供給政策,有效緩解種糧農戶及糧食規模經營主體融資難、流動資金少等困難。推動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援、社會積極參與的農業多元化投資格局。
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發揮省、市、縣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拓寬智慧財產權、畜禽活體等動產質押範圍,降低擔保費率,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農房)、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大型農機具等依法合規抵押融資新模式。
三是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範圍,逐步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全覆蓋;創新適合種糧大戶及糧食規模經營主體的保險品種,提高政策性保險的保障水平。支援社會化風險賠付評估機制,適當提高賠付標準,簡化賠付手續,吸引更多種糧大戶參保投保,增強抗風險能力。
舉措四:培養農業生產經營骨幹
一是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所需的高層次人才,面向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種養大戶帶頭人和中級及以上職業農民,開展定製化、體驗式、孵化型系統培育,造就一批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
二是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帶頭人培訓,省級瞄準產業發展示範引領人員、到鄉大學生、回鄉能人、返鄉農民、入鄉農業企業家等開展示範性培訓,市級聚焦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和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人員開展提升培訓,縣級圍繞糧食和縣域特色產業開展技能培訓,著力培育一批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三是加大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就地培訓力度,充分發揮各地農業培訓示範基地、“科技小院”及科技特派員作用,幫助農戶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農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重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觀念新、生產技能優的農業科技示範主體,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科技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持續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中央一號檔案“誰來種地”
各地政府給出的答卷與方法
從調查情況來看,“誰來種地”在不同地區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在普通的中西部平原地區,土地產出比較高,農村人口還比較多。儘管不少地區的村莊已經有些空心化,但多數老人還居住在村莊,且要依靠農業收入來“自養”。
而在一些市場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由於第二、第三產業的就業機會更多,農村人口的非農化程度比較高。如調查發現,在一些東部發達地區,以及中西部的大城市市郊農村,相當部分老年人口也進入了第二和第三產業。以至於,這些地方在完成糧食生產任務的時候,只能寄希望於培育和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誰來種地”的成都答卷
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解決“誰來服務”的問題是關鍵。位於崇州市的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處處是“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矯健身影。幾百戶村民將幾千畝土地透過村集體託管給了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管理,耕、種、管、收等每個環節合作社都精心組織、精打細算,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
土地交給合作社後,農戶也實現了“一地三收”:一是生產託管保底收益分紅,二是合作社統購統銷生產資料的收益分紅,三是生產託管後他們還可以出去打工創業。
“誰來種地”的雲南答卷
以前,小農戶“單打獨鬥”的經營模式生產效率低、成本投入高、市場競爭力弱,嚴重製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但隨著農業生產託管服務的不斷完善,雲南省“誰來種地”已經有了答案。
農業生產託管服務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主推服務方式,已成當下農業社會化服務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近年來,雲南省著力抓好農業生產託管,加快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機耕、機種、機收、植保飛防等都提供統一服務,不僅每畝土地降低生產成本30%、增效5%以上,也讓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投身到加工、流通、服務等產業領域,成為專業化、職業化的產業人員。近年來,享受到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農戶逐漸增多,有效解放了農村勞動力,破解了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面臨的種地熱情減退問題。
“誰來種地”的湖北答卷
隨縣是湖北版圖面積最大的縣,享有“鄂北糧倉”的美譽,當地以全省2.4%的耕地面積生產了3.0%的糧食。但近年來,由於種糧效益低,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誰來種田成為當地一大難題。基於此,隨縣拓寬思路,以澴潭鎮、洪山鎮2個農業大鎮為試點,整合農技、農機、供銷等職能,成立2家鎮級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與農戶簽訂社會化服務協議3852份,惠及農民1萬餘人,有效化解了這道難題。
鎮鎮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田保姆”服務,這就是隨州給出的答案。把小而散的耕地交給專業化運營公司,公司在不打破原有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格局的前提下,將農戶零散耕地集中起來,以村為單位簽訂整體託管服務合同。透過規模化集中採購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提供機械化耕、種、防、收、烘乾等技術服務,從源頭不斷降低農戶生產成本,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獲取租金分紅收入,為增加村集體收入,公司年終時將按合同總金額8%給村集體分紅,有效破解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難題。
“誰來種地”的安徽答卷
種地不掙錢,耕地被“撂荒”,國家糧食安全咋保護?安徽省淮南市這樣求解。該市在全國首創以“兩委託兩跟進一託底”為主的農業生產“大託管”模式,針對性地破解當下農業生產經營領域存在的土地細碎化、農村“空心”化、規模經營難、良種良法推廣難等問題,實現了“農業生產集體管,保底有收益,賺錢能分紅,經商務工再不愁”。
按照“兩委託兩跟進一託底”農業生產“大託管”模式,淮南市引導農戶將土地“委託”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將土地“委託”給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生產經營,同時協調生產要素、社會化服務“跟進”,引入保險“託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和農民增收。“補丁地”聚成“整塊田”,分散自耕變為規模經營,粗放管理走向精細調控。農業生產效率進一步得到提高。
“誰來種地”的江蘇答卷
破解“誰來種地”的難題,宜興是江蘇省的一個縮影。該市堅持把高素質農民培育作為關係長遠、關係根本的大事來抓,透過系統培訓、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擁有較高素質的青壯年農民從事農業,吸引有能力的外地農業人才來宜務農,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市農業農村部門圍繞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定位,著力打造以新型農業企業家為引領、新型高素質農民為主體、新型農技服務隊伍為支撐的現代化農業人才新格局。育新農民、興新產業、建新農村。透過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宜興“新農人”隊伍越來越壯大,宜興鄉村振興的畫卷也越繪越多彩。
小結
其實“誰來種地”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也在持續解決。今年中央一號檔案專門提及,也是為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穩固鄉村治理。 不論是小農戶、家庭農場還是農民合作社,要提高他們的生產經營水平,要解決“誰來種地”問題,首先要有對他們的吸引力,要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使種地有錢賺,讓他們在種地過程中享受獲得感和幸福感。
--THE END--
素材整理:讀道鄉村
素材來源:讀道文旅
版權宣告:我們致力於版權保護,轉載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註明。源自網路素材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後臺留言,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鄉村振興丨文旅專案規劃設計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