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雪清塵
一場轟轟烈烈南方雪早已經謝幕,本以為即使高山上也只有些許殘雪遺存。沒想到海拔1314米的金華磐安最高峰青梅尖,積雪如初,連平原的村莊也都還雪很厚,一路山脊叢林攀登雪地穿越,居然還能看到這麼大的積雪,確實是意外的驚喜。
青梅尖又名清明尖,位於磐安縣仁川鎮黃檀林場,海拔1314米,取一生一世,青梅竹馬之意,所以現在叫做青梅尖。是磐安第一高峰,也是浙中第二高峰,處金華、台州、麗水三府交界處,有一腳踏三州美譽。
從仁川榮坑口往青梅尖,山道七繞八拐,大約13公里,風門嶺差不多為中點。如今公路直達風門嶺及青梅尖,開車不用半個小時。而徒步則山路彎曲,越行越陡,險峻中有著別樣的風光。山裡多古道,道多沿溪行。古道時而與公路重合,時而在防火帶穿越。
登青梅尖,必經風門嶺。 風門嶺古道,是古代金華府通往台州、溫州沿海地區的官道、鹽道。
沿著積雪的古道上行,來到風門亭。風門嶺是兩山夾縫般,就像一個石門坎,一個大風口。當地古諺有云:“提起十里風門嶺,十八後生嚇掉魂。”據說,風門嶺常年雨多晴少,氣候多變。風門嶺往上,有兩條路,往左通黃檀林場,往右通滾濤村,均可抵青梅尖。我們是往左黃檀林場,登青梅尖後下山到滾濤村,大巴車在滾濤村等候。
這裡的雪好像很乾,不易融化,所以一路積雪。
青梅尖有“萬山之國”之譽,山體突立如金字塔,又稱“天頂”。山澗細流以主峰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流入始豐溪、好溪、文溪、西溪和夾溪,匯入婺江、曹娥江、甌江、靈江,素稱“群山之祖,諸水之源”。
青梅尖頂上共有33臺發電風車,這些風車80米高,轉子風葉22.5米長,分兩期建成,這裡風況好,年平均風速5.6米,一年能發一百三四十萬千瓦時電。大風車也是青梅尖的一大景觀。天氣好拍照頗為好看,尤其是日出日落之時更為壯觀。
終於登頂青梅尖,青梅尖的獨特魅力吸引著驢友和遊客來打卡:一是1314米最高峰處的界標,以及這“一生一世”的寓意;二是不遠處界碑“一腳踏三州”的雄壯、大氣;三是青梅尖上如今有很多發電風車,每一個都像巨人屹立,“呼呼”作響,一排排望去,自成氣象;四是石奇、瀑秀的百丈潭也在青梅尖下。
從“1314”下來,又沿山頂水泥路(前兩年建風電時特意開山挖路)往西,約二三公里路,算是青梅尖的分界線。這裡有一塊三角界碑,三面分屬磐安、仙居、縉雲,踩在界碑上遂有“一腳踏三州”之說,古時婺州、台州、處州也。因時間來不及,沒去界碑處,直接往下山的路。
下山的這一段滿是積雪的防火帶有點險峻,要不是有曾經有過的驢友留下的繩索,真的是難以下行,不過也有橫切過去繞到叢林穿行而下,速度要慢一些。 而帶著小孩的則從公路繞行。
時近黃昏,才接近下山目的地,回望青梅尖,遠山積雪大風車,別有風情。
到達滾濤村,“滾濤”這村名就很特別,意思無非這裡天氣惡劣多變,山上山下兩副模樣。“滾濤半天空,黃檀無影蹤,不是下雨就颳風。”當地俗語這樣描述。而山坳裡的滾濤村積雪也未融化,一片銀裝素裹。
正所謂:青梅尖下滾濤村,銀裝素裹積雪存。山高林密通頂峰,驢行攀登把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