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分為東、北、南三路人馬,我們先來看曹操所在的東路軍,即兗州軍團,有哪些諸侯,有多少人馬。
圖-兗州
徐州廣陵郡功曹臧洪(官職十五品),這個不起眼的人物,就是討董聯盟的首倡者。
漢朝的臧氏是名門望族,西漢初的燕王臧荼,東漢初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臧宮,是漢朝臧氏的代表。
圖-古廣陵,今揚州的位置
臧洪是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人,其父臧[zāng]旻[mín],早期為為徐州從事,后辟司徒府,歷任雍奴縣令(官職五品)、吳郡太守(官職三品)、揚州刺史(官職三品)、、中山太守(官職三品)、太原太守(官職三品)。在揚州刺史與中山太守之間,他進入軍中,為匈奴中郎將(軍職四品)、長水校尉(軍職四品)。
臧旻任匈奴中郎將期間,持節前往南匈奴見單于,化干戈為玉帛,兵不血刃化解紛爭。臧旻長於觀察,文筆極好,回來後口陳手劃,講述了匈奴及西域風土人情、山川河流走向、草木鳥獸等。太尉袁逢奇其才,讚歎不已:“雖班固作《西域傳》,何以如此?”
長水校尉(軍職四品)是北軍五校之一,統率胡族騎兵。
臧洪體貌魁梧,有異於人,舉孝廉為郎,領琅邪國即丘縣長,後辭官。張超領廣陵太守後,闢臧洪為功曹(掾屬)。
圖-揚州長江邊
臧洪建議廣陵太守張超,率軍兩萬北上,與其兄陳留太守合兵,誅除國賊董卓。
189年底,徐州廣陵太守張超率軍兩萬,來到其兄兗州陳留太守張邈的地盤上,兩人兵力有五六萬。
圖-開封(屬古陳留郡)
張邈和張超兩兄弟,是涼州三明之一張奐的侄孫,少年時在洛陽,與袁紹、袁術、曹操等都熟識。
張邈是“八廚”之一,即八位仗義疏財,盡散家財接濟貧困之士,以俠義聞名的名士。
兗州東郡太守橋瑁見張氏兄弟起兵,也偽造朝廷三公書之信揭露董卓罪惡:“群臣遭逼迫,無以自救,企望各地興義兵,解國患難。”
橋瑁(喬瑁)字元偉,梁國睢陽縣(今河南商丘)人。
圖-古東郡首府濮陽的位置
橋瑁的族父(祖父兄弟之子)橋玄,舉孝廉,歷任洛陽左尉、齊相、上谷太守、漢陽太守、司徒長史、將作大匠(官職三品)、度遼將軍、河南尹(官職二品)、少府(九卿之一)、大鴻臚(九卿之一)、司空(三公之一)、司徒(三公之一)、太尉(三公之一)。橋瑁遍歷三公,在領河南尹之前,還拜度遼將軍,假節,領兵討伐鮮卑、南匈奴、高句麗等胡族。
橋瑁曾任兗州刺史(官職三品),遷兗州東郡太守(官職三品)。兗州刺史所在的東平國,人口約45萬,東郡人口有60萬,雖然兗州刺史可以監察、彈劾本州太守,排位在東郡太守前,但本地實際掌握的資源還是東郡太守多。
橋瑁的夢想是成為其族父橋玄那樣的人,拜將軍征戰四方,回朝再拜三公。
大將軍何進死前,為對付宦官,令東郡太守橋瑁屯兵洛陽以東的城皋。何進死後,橋瑁剛回到東郡,手上有一支殺氣騰騰的大軍。
橋瑁從東平國去東郡後,兗州刺史空了一段時間,董卓入京後,表前太尉劉寵(與陳王劉寵同名)的侄子劉岱為兗州刺史。
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劉岱是劉邦長子齊王劉肥之後,劉岱的父親劉輿,官至兗州山陽郡太守(官職三品),劉岱的叔父劉寵(與陳王劉寵同名),舉孝廉,歷任東平陵縣令、豫章太守(官職三品)、會稽太守(官職三品)、將作大匠(官職三品)、宗正(九卿之一)、大鴻臚(九卿之一)、司空(三公之一)、司徒(三公之一)、太尉(三公之一),也是個遍歷三公的大人物。
劉岱舉茂才,除授任侍御史(官職七品)、侍中(皇帝親信),董卓表為兗州刺史(官職三品),駐東平國。
圖-東平縣西邊有個東平湖,名稱都來自古東平國
劉岱有個弟弟劉繇,領下邑縣長,闢為司空掾屬,除授侍御史(官職七品),因戰亂避居在家。
兗州刺史劉岱與東郡太守橋瑁早有嫌隙,見兗州反董形勢已成,立刻出來振臂一呼,號召兗州乃至天下州郡起來反董。
於是兗州八個郡國都動員起來,山陽太守袁遺、濟陰太守袁敘、濟北相鮑信、驍騎校尉(軍職四品)曹操都加入進來。
袁遺,字伯業,汝南郡汝陽縣人,是袁紹、袁術的堂兄。袁遺是袁湯孫子中最年長的,雖然其父親袁平死得早,但他是袁湯長孫,資源不比堂弟們少。
袁遺初為司隸長安縣令(官職五品),後領兗州山陽太守(官職三品),有冠世之品德,包容天下之氣量。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熟知諸子百家,登高能賦,睹物知名,遍觀天下,難有對手。
曹操曾評價袁遺:“長大仍孜孜以求,勤學苦練,唯有袁伯業(袁遺)爾。”
袁敘,汝南郡汝陽縣人,是袁紹、袁基、袁術的親弟。袁紹自小過繼給伯父袁成,因此袁紹又是袁基、袁術、袁敘的堂兄。
圖-古濟陰郡首府定陶所在
在董卓入京這個時間點上,袁逢四個兒子官職如下:袁紹(過繼給袁成)授中軍校尉(軍職四品),領司隸校尉(官職三品);袁基授太僕(九卿之一,官職二品);袁術授虎賁中郎將(軍職四品);袁敘領濟陰太守(官職三品)。
鮑信,字允誠,泰山郡平陽縣(今山東新泰)人。鮑氏起於西漢末期的豫州牧、司隸校尉鮑宣,東漢時鮑氏是名門望族。鮑信的父親鮑丹,官至少府(九卿之一,官職二品)、侍中(皇帝親信)。
大將軍何進闢鮑信為騎都尉(軍職四品),何進出意外前,令鮑信回泰山郡募兵。董卓入京後,表鮑信為濟北相(官職三品)。
鮑信有個弟弟叫鮑韜,兄弟兩個先在泰山郡募兵千餘精兵,又到濟北郡招兵買馬,集結兩個郡兵力,有兩萬大軍,五千乘輜重,其中七百騎兵精銳。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驍騎校尉(軍職四品)曹操逃出洛陽後,在兗州陳留郡東南部的襄邑、己吾募兵,有五千人馬。
刺史、太守都是地方封疆大吏,曹操這個四品軍職不如三品的刺史太守高,而且他在地方也沒有官職。董卓表了很多人為刺史、太守,不知何故,唯獨沒表曹操。
兗州還有兩路人馬未到,一個是泰山太守應劭,一個是任城國相鄭遂。
應劭,字仲遠,汝南郡南頓縣人。應劭的父親應奉,舉茂才,領荊州武陵太守(官職三品)、司隸校尉(官職三品)。應劭少時好學,博覽多聞,舉孝廉,闢為車騎將軍何苗的掾屬。領沛國蕭縣令(官職五品)、北海郡營陵縣令(官職五品),董卓表為兗州泰山太守(官職三品)。
應劭剛到泰山郡,不久前鮑信來泰山募走千餘精兵,王匡募走五百強弩兵,應劭自己兵力還捉襟見肘。
泰山郡緊鄰的青州,有黃巾百餘萬,隨時可能進入泰山郡,形勢朝不慮夕。
對於戰爭,應劭有自己的思路,早在討伐涼州羌胡之前,應劭主張“漸消之略”,也就是賞賜羌胡中不叛者,恩威並施,不要急於一戰定乾坤。
車騎將軍黃埔嵩要徵東北三千烏桓討伐西北的羌胡,應劭也反對,理由是這會破壞東北的勢力平衡,鮮卑等可能會趁機壯大。
應劭的眼光獨到,幾乎準確預言了歷史走向。後來曹操滅掉烏桓,從西晉開始的五胡亂華,就是鮮卑人為主導的。
應劭在領泰山太守前,職位一直不高,由於政見不同,他得罪了不少朝中大人物。董卓表應劭為泰山太守,應劭多少有些感恩。對於兗州諸侯這種起兵反董的方式,應劭也不贊同,加上缺兵少將,便沒有參與。
鄭遂,作為任城國相,或許也想參與討董,但任城國只有三城,人口不足20萬,自保尤不足,若派兵西進,黃巾軍可能就要鳩佔鵲巢了。
東路討董軍,也稱兗州軍團,主要有:
兗州刺史(官職三品)劉岱,董卓所表;
兗州山陽太守(官職三品)袁遺(袁紹、袁術堂兄);
兗州濟陰太守袁敘,(袁紹、袁術親弟);
兗州陳留太守(官職三品)張邈,董卓所表;
徐州廣陵太守(官職三品)張超,張邈之弟;
兗州東郡太守(官職三品)橋瑁,董卓所表;
兗州濟北相(官職三品)鮑信,董卓所表;
驍騎校尉(軍職四品)曹操,在兗州募兵。
兗州軍團又稱東路軍,兗州八個郡國有六個參與,再加上徐州廣陵郡和曹操的兵馬,兵力十餘萬,總體實力比兗州本身還要略強。兗州兵馬在兗州陳留郡的酸棗結盟,討伐董卓,史稱“酸棗之盟”。
酸棗位於黃河與濟水的夾角地帶,方便兗州諸侯沿大河集結,更方便糧草運輸。酸棗以西不遠的原武,就屬河南尹,再往西就是糧草囤積重鎮敖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