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業危機對企業的人事政策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某些行業的員工甚至不得不嚴重擔心自己的工作, 而在其他領域,就業前景還是一片光明。一種特定行業的發展尤其旺盛。
需要大量電力和天然氣的公司目前勞動力市場狀況日益惡化。根據慕尼黑Ifo研究所的分析,過去幾個月,無論是金屬工業、造紙工業、焦化和礦物油加工,還是玻璃和陶瓷工業以及石材和泥土加工業的商業環境都明顯惡化。
化學工業領域特別低迷
製造業從業人員數量目前停滯不前(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0.3%)。但Ifo經濟學家寫道,有跡象表明這些企業的訂單下降和裁員意圖,尤其是在能源密集型行業。根據聯邦就業局(BA)的統計,建築和汽車行業的僱員人數與去年同月相比也大幅下降。
目前最大的輸家是尤其受到能源價格上漲影響的化學制藥行業,經濟前景相應黯淡。聯邦化學品僱主協會 (BAVC) 警告稱,許多公司正在減少在德國的生產,希望在能源價格較低的國家進行更多投資。
這對人事政策的影響顯而易見。化學與能源聯盟 (IGBCE) 的一項會員調查顯示,38% 的員工非常或非常害怕失去在公司的工作。工會主席Michael Vassiliadis最近警告說,“情緒中瀰漫著對未來的恐懼。”
根據 BAVC 的資料,化學和製藥行業產量下降。2023年產量減少了8%,實現銷售額為2300億歐元。而2022年仍為2610億歐元。Ifo 經濟學家Anna Wolf 表示,預計在人事規劃方面“處於 2008/2009 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存在“就業大幅減少”的風險。
製藥公司正在減少招聘
招聘廣告上也可以反映出經濟增長期已經結束。儘管該行業也面臨退休人數高、年輕人才短缺的困擾,但許多化學和製藥公司都在推遲招聘。柏林市場研究公司 Index 的一項調查顯示,去年招聘的職位總數降至 117400 個,比前一年下降了 12%。而前幾年,職位空缺甚至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2022年,該行業公開招聘的職位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近25%。2021 年,企業釋出的就業崗位甚至比 2020 年第一個新冠年份多了39% 以上。
Index 董事總經理 Jürgen Grenz 表示:“職位空缺如此大幅下降令人擔憂。”
尤其是公共服務業正在壯大
然而,許多行業也在創造就業機會。就業人數最近達到4590萬人的歷史新高,這主要是由於移民和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的提高。護理和社會服務以及醫療保健行業出現高增長,僱員總數比去年同月增加82000人。酒店業(+29000)和IT行業(+27000)也出現了強勁增長。
特別是服務業目前正在大規模創造就業機會。聯邦統計局的一項調查顯示,到2023年,新增員工中有十分之九找到了工作。具體增加了29.5萬人。
絕對增幅最大的是公共服務提供商、教育和衛生部門,新增員工 11.6萬名。公共服務人員比 2012 年增加58.4萬人。
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一項研究顯示,到2022年,共有480萬人將在公共部門擔任公務員或繳納社會保障費的僱員。這比 2012 年增加了 58.4萬人,增幅達 14%。據報道,特殊目的協會或像德鐵這樣的私營法律形式的公共服務公司的員工還沒有算在其中。IW 稱,如果算上這些群體,同期員工人數增加了 94.3萬人,漲幅為16%,目前已達到670萬人。
高學歷:可持續發展,網路安全
LinkedIn 等職業網路還可以看到另一個明顯的就業趨勢:可持續發展的職業,或者能源或資訊科技領域的職業正在蓬勃發展。LinkedIn平臺2019年至2023年的新的職業排名中,“可持續發展專家”位居第一。其次是網路安全專家、公共部門顧問、有影響力的營銷經理和能源專家。
不過LinkedIn主要針對高等學歷的員工,該榜單僅代表真實就業市場的一部分。
職業培訓領域變化不大
從培訓統計資料來看,職業新人的狀態還比較保守。聯邦職業培訓學院(BIBB)多年來一直在更新最受歡迎和最不受歡迎的培訓職業榜單。近年來,前十名的變動不大。
2023年最受歡迎的培訓課程是汽車機電技術員,新學員達23517人,其次是辦公室文員(23442人)和銷售人員(20658人)。IT技術員近年來不斷發展,從第五位攀升至第四位,有19080名學員入職,其中近90%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