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遊文寫道,正月初三,雞足山蘭宗法師講山中未之事挽留徐霞客,並指著扁形樹,問他是否在別處見過。何況,雞足山的美景也令他留戀。正月初四,徐霞客觀大士閣後瀑布,感覺置身蓬萊仙境。他看大覺寺神奇噴泉,想一探究竟。他還在玉龍閣和寂光寺抄錄碑文。
(公元1638年)正月初四,徐霞客在悉檀寺吃過飯,攜帶柺杖,往西經過迎祥、石鍾二寺。他先前從報恩寺後,渡過溪水分路,誤沿龍潭溪而上,來不及經過大士閣走出此地,而挑夫和顧僕卻順此過來。顧僕說大士閣後有很奇妙的瀑布,從這裡下去不遠。徐霞客聽他的話,就翻越山脊。山脊很狹窄但平坦,脊南是瀑布流下去的峽谷,脊北是石橋下的溝澗,山脊從西邊伸來的息陰軒,經過這裡往南突起成牟尼庵,到大士閣結束。
瀑布從西南穿過峽谷,玉龍閣橫跨在瀑布上。他從觀瀑亭對面的崖上俯瞰,瀑布從玉龍閣之下散落,懸空的銀練墜在崖端,深一百多丈,直注峽谷底。峽谷狹窄,山溝深陷,俯視見不到崖麓。他坐在亭中俯仰,絕頂雲霧飄浮,懸在九天之中,絕崖積雪墜落,嵌入九地之下。在雨後清澈天色映襯下,花光浮動,徐霞客覺得彷彿置身蓬萊仙境。天台山石樑,有的從曇花亭邊伸來。此時徐霞客的思緒飛到玉龍閣,就來不及南下過瀏覽大士閣的勝境,他仍然返回山脊,往南沿峽谷口共走了一里,攀到瀑布之上,登上玉龍閣。
玉龍閣橫跨瀑布上游,位於兩座山間的峽谷口,是雞足山三距中的西支與中支距聚處,水從羅漢壁、華嚴寺流來,到這裡懸空墜落,往下衝搗。玉龍閣像石橋橫跨青山,鵲橋飛越天空,可惜沒有人居住,沉寂得令人生出落花流水的想法。閣名是楊冷然師孔題寫,與觀瀑亭都是賓川知州蔣爾弟所建。
有一塊碑臥在樓板上,徐霞客蹲伏下去,抄錄碑文後,他沿中支往西上息陰軒。他順軒左往北越過溝澗,進入大覺寺,叩拜遍周法師。遍周師繼承無心師的衣缽,今年滿七十,年齡、德行都高,是山中年高而有道德學問的人。
徐霞客先前和他約定在新年時去祝壽,但從獅子林下來遲了,又空手前來,特別感到不安。法師留他在東軒吃飯,軒中有水從亭池中向上射入天空,池不大,中間放著一個石盆,盆中插一根錫管,水順錫管倒騰於空中,水高將近三丈,一縷玉痕,從下向上噴射,隨風飛灑,散落成空中之花。以前觀賞時,徐霞客很驚奇,就懷疑,雖然錫管插在池中,必定和池水沒有關係,何況既然能倒噴三丈高,為什麼不超出三丈以外?這裡肯定另有一股水源,其高度和這噴水相同,那股水往下朝這裡墜落,再從這裡往上噴,就只能到此高度止,其埋藏的機關應在池底,不是池水能夠從下往上噴射。
他一詢問,果然是軒左有三丈多高的山崖,水順崖墜落,用錫管接住,接水處有三丈高,所以倒射而出也一樣高,錫管沿地下埋了數十丈,才從池中豎起,錫管一絲氣都不洩漏,所以能如此噴發。在雁宕山小龍揪之下,從前有雙劍泉,泉水高三尺,但那是自然石洞,後來被人鑿洞而水不再湧起,是漏氣的應驗。徐霞客在訪黃石齋時,曾見洪武門一家店鋪的盆中,也有水往上噴射,盆中有一個球丸般的圓物,跳伏其上,水高只有三尺,他當時因急於尋找黃君,來不及細細察看,應該也是這類情形。
徐霞客吃過飯,在西軒抄錄碑文。軒中山茶已經盛開,他先前已見過,這次就折了一枝。他和遍周告別,往西半里,經過一座橋,往北上坡,進入寂光寺。他與寺中的住持剛才一起在遍周的東軒用餐,此時住持還沒回來。徐霞客還沒抄錄完碑文,夜色卻即將來臨,他攜帶的紙已經用完,就返回悉檀寺。他又順大覺寺東,探訪了一下龍華寺、西竺寺,只是天黑不能詳細看了。
敬請關注“景緻記錄”看古今美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