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減速,是讓旅行慢下來的第一步。“慢旅遊”更看重在行走中感受目的地歷史、文化等維度帶來的精神能量。人們可以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品味目的地的精彩內容,以深度體驗換得優質時間。
選擇“慢旅遊”的人們,有的住進大理的小院,或在古鎮閒逛或在田埂邊吹風;有的在成都的老巷子裡漫步,感受地道的巴適生活……他們不為“打卡”和“出片”,獲得身心愉悅和精神滿足,才是這趟旅程的目的。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旅遊往往成了一件時間緊、任務重的事情。隨手開啟一個社交平臺,諸如“特種兵式旅遊教程”“一天玩遍某某城市”“某某園區‘打卡’攻略”的資訊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當人們厭倦了洶湧的人潮、密集的行程,一種主打“慢”字的出遊方式漸漸興起。不考慮景點多少、不特意規劃行程,選擇“慢旅遊”的人們更多地去深入體驗當地文化,讓思緒慢下來。
“慢旅遊”的出現和興起,並非對“打卡式”“特種兵式”旅遊的簡單反思或替代,而是與深度遊供需的發展和“慢文化”的迴歸緊密相連,並給文旅消費帶來了新的思考。
物理減速 實現深度體驗
在河北保定的龍西公路上騎行,山川溪流、古老村莊如膠捲倒帶般掠過眼簾;登上往返於魯中山區的7053/4次公益“慢火車”,看遍沿線古村落和特色小鎮,一路風笛一路歌……物理減速,是讓旅行慢下來的第一步。
按照學界對“慢旅遊”的認知,以公共汽車、腳踏車和徒步代替航空和高鐵出行,減少景點數量、減緩旅遊步調與延長目的地停留時間等,是其重要特徵。
科技的發展,使得短時間內穿梭於不同旅遊目的地之間成為可能,卻也讓旅遊體驗大打折扣。重回慢速交通工具的懷抱,實際是以放緩遊覽速度、減少目的地數量的方式,增加在每個目的地的停留時間。人們可以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品味目的地的精彩內容,實現心靈放鬆。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人們能輕鬆蒐集到各種旅遊知識及間接經驗,促使人們更加自主地安排行程。
此外,旅遊者心態的轉變,也是“慢旅遊”區別於其他旅遊方式的重要標誌。
“浙東村落的拂曉,雞鳴、狗吠、鳥啼聲此起彼伏,在閣樓中的民宿房間慢慢醒來。推開店主保留下來的舊時窗扇,抬眼望去,晨霧迷濛中,一座彷彿屬於古代文學的村莊鋪展在眼前。雖然只是一個短暫停留的旅人,但那一刻,鄉土中國在我眼前具象化了。”在酷愛走鄉串村的曉曉看來,“慢旅遊”更看重在行走中感受目的地歷史、文化等維度帶來的精神能量。
選擇“慢旅遊”的人們,有的住進大理的小院,或在古鎮閒逛或在田埂邊吹風;有的在成都的老巷子裡漫步,感受地道的巴適生活……他們不為“打卡”和“出片”,獲得身心愉悅和精神滿足,才是這趟旅程的目的。
實際上,無論物理減速還是心態轉變,它們共同指向的都是深度體驗。
細細品味當地特色美食、深度參與目的地本土活動、探尋新的旅遊內容等,都是傳統旅遊方式難以滿足的深度體驗。物理減速從時間維度上提供深度體驗的可能,心態轉變則在情感維度上激發深度體驗的需求。有深度體驗為時間增添附加值,無論“慢旅遊”的時間長短,底層邏輯賦予這種旅行方式的總是優質的時間。
“慢文化”湧現 文旅消費升級
在技術進步塑造的權力場域中,對速度和效率的追求帶來了“快文化”,推動社會不斷加速。慢慢地,被速度裹挾的社會大眾減速需求愈發強烈,催生了“慢文化”的復歸與興起,以“慢文化”為主旨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如“慢食”“慢城”“慢時尚”等開始湧現。
從更廣義的角度來說,“慢旅遊”是“慢文化”撞上旅遊所迸發的生活方式的變革和產業升級的火花。在中國,亦不乏“慢文化”底蘊,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等。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實踐,“慢旅遊”展現出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並推動了旅遊中的文化消費升級。
走下“慢火車”,淄博的“齊長城宿集”旅遊民宿集聚區、“博山菜”美食品牌等,讓來到這裡的遊客在賞景之餘體驗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消費。這是“慢旅遊”對旅遊目的地的物質層面,即“吃、住、行、遊、購、娛”全產業鏈的“減速”。運用當地綠色食材烹飪的特色美食、保持地方建築特色的民宿、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文創紀念品等,共同塑造了“慢旅遊”場域下的文旅消費圖景。
沿著山西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山上蒼松滴翠,村中綠意蔥蘢,紅色文化、鄉土文化隨處可見可感。這是“慢旅遊”對旅遊目的地的精神層面,即人文元素的凝練和傳播。依託目的地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營造能實現“慢旅遊”的氛圍,並透過品牌打造等方式將其有形化,增進旅遊者的共鳴共情,這是“慢旅遊”傳承和推廣地方歷史人文與民風民俗的路徑。
讓旅遊“慢”下來,其實也是文旅融合與相關產業加速發展的一種印證,促使旅遊景區轉型升級,重視消費者的旅遊體驗,重視文化內涵的開掘,探索更多“旅遊+”新遊玩方式。
在騎行中邂逅獨特風景
範海剛 李玉曼
“龍西公路,跑山的群裡報名,接龍啦!”日前,河北保定騎行愛好者楊昊所在的“追風者機車聯盟”聊天群活躍了起來,不少“摩友”積極回應,赴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龍西公路是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境內的一條旅遊公路,串聯狼牙山、易水湖等景區,沿線山川溪流、古老村莊相映成趣,成為易縣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
楊昊之前跟朋友在龍西公路騎行過幾次,“那種沒有目的地、邊騎邊玩、享受大自然的感覺特別棒。區別於傳統旅行,這種方式最大的樂趣就在於邂逅獨特的風景。”楊昊說。
今年夏天,楊昊和幾個朋友騎行龍西公路,出發沒多久便下起了大雨,他們便在附近的溪谷山莊避雨休息。“雨中搭帳篷,你們體驗過嗎?”楊昊滿臉興奮,坐在帳篷裡聽雨、嘮嗑,十分愜意。雨停後,不遠處的山上雲霧升騰、易水湖霧氣繚繞的美景令人難忘。楊昊一行索性在此停留,慢慢走、慢慢看。
騎行不僅是旅行的方式,也是自我鍛鍊的過程。對於石家莊騎行愛好者劉偉來說,一輛陪伴自己8年多的腳踏車,強健了體魄,也見證了無數風景。從紫荊關十八盤的挑戰,到騎車看新疆草原雪山……每次行程都給他留下了獨特的騎行體驗。
2021年秋冬,劉偉因工作安排,被借調到張家口市崇禮冬奧村。騎友在冬天有“封車”一說,而劉偉覺得這正是冬練的好機會,第一時間便將愛車運了過去。“有難得的休息日時,我就抓緊去騎上一騎,在‘雪如意’、太舞都留下了‘騎跡’。在騎行中領略雪國風光,也緩解了工作壓力。”劉偉說。
騎行讓時間慢了下來,也讓心慢了下來。
為了探訪“曲陽八景之一”的濟瀆巖摩崖石刻,劉偉騎行到城郊獨古莊村,在群石流水間找到了石壁刻字和傳聞中的蘇東坡題字“浮休”……慢節奏的騎車旅行,讓劉偉邂逅了更多美好風景,留下了難得的旅行體驗。“讓身體和心靈一起上路,在騎行中收穫屬於自己的風景,讓美好故事在每個騎友的身上發生。”劉偉說。
踏上綠皮小火車放鬆身心
孫叢叢
早晨7點17分,隨著汽笛聲響,一列綠皮小火車從山東淄博站啟動,迎著朝陽緩緩開出。
高鐵時代,這趟平均時速30多公里的7053/4次公益“慢火車”仍在魯中山區每日往返著。它曾是沿線村民進出大山的唯一交通工具,是一列名副其實的“莊戶列車”“帶貨列車”。而今,綠皮車、慢生活、不漲價、山野行、煙火氣,正延展著這趟列車的價值。許多遊客沿著它經行的線路,春看百花、秋賞紅葉,開啟一段放鬆身心的齊魯鄉村“慢旅遊”。
今年50多歲的楊紅霞,對第一次乘坐7053/4次公益“慢火車”時的情景記憶猶新。“我們原本是在西桐古站下車,但朋友說從口頭站前往景區更方便,就索性多坐了兩站。出站後,經過10多分鐘的路程,就到了馬鞍山風景區。我們坐纜車上山,探訪古兵營、齊長城,在山頂把太河水庫收入眼底,用一天的時間慢慢遊覽,體驗非常好。”她說。
“上班族”孫浩踏上這趟列車時,並沒有規劃行程。“我從萊蕪東出發,本想直奔淄博,到了南博山站,看到好幾個拿著登山杖的人從這裡下去,就和同伴臨時起意,安排了一次‘一日遊’。”孫浩介紹,南博山站附近有青龍山、松子崖等,他們先找個地方安頓下來,第二天徒步半天,中午再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農家飯,還不耽誤坐車趕回城裡。“在‘慢火車’車廂裡也有不一樣的感受,大家面對面坐著,氛圍很融洽,去趕集的、遊玩的、照看孩子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很容易就瞭解到一些鄉間風俗。這對於長期生活在城裡的人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他說。
這趟列車還途經魯中15個古村落、6個特色小鎮,將齊山、馬鞍山、開元溶洞、泰山等景區串珠成鏈。為了給遊客提供更多“慢旅遊”體驗,沿線許多地方積極拓展文旅新業態。比如,淄博市淄川區打造“齊長城宿集”旅遊民宿集聚區、博山區打響“博山菜”美食品牌等,讓來到這裡的遊客在賞景之餘能夠放鬆身心,找到更多貼近自然的機會。
“7053/4次列車還套跑別的區間,巧的是我也坐過。乘降所、上車補票、臥鋪代硬座、哐哧哐哧的顛簸聲,是綠皮車的專屬體驗。”楊紅霞說,因為家人生活在兩地,她經常坐車從淄博中轉,時間充足時就會找個小站下來玩一天。“現在一些小城市發展得不錯,有山有水,生活愜意,很值得去看看。”她說。
快旅慢遊 公路深體驗
朱 萌
今年10月,總里程達1.3萬公里的山西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全線貫通,將全省976個景區、景點串聯起來,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吸引大量遊客自駕、騎行。
“驚豔!不愧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銅陵行者俱樂部總經理李富勇在參觀了古樸雄渾的五鳳樓後發出感慨。10月底,他帶領一支太行山金秋自駕車隊從長三角出發,途經河南、河北,奔赴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賞文物古建、品特色美食。車隊行至群山環繞的振興村,山上蒼松滴翠,村中綠意蔥蘢,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鄉土文化隨處可見可感。一位自駕車友說:“村史展覽館匯聚近3000本古村村志,走進步行街上的特色小吃、傳統作坊等寶藏小店,近距離接觸本地文化,體驗特別好。”
在太原市劉家堡村,非遺一條街、美食一條街和古建一條街,讓這個美麗鄉村的“開啟方式”不止一種。太原剪紙、太原鑼鼓、西華門舞獅、扎染、陶瓷、泥塑、古琴等非遺專案入駐,70餘個非遺院落散佈村中。
太原漆器傳統手工技藝傳承人郭喜梅說:“每到節假日,都有許多遊客專程來村裡遊覽。為了滿足遊客需求,我們改進工藝,推出更實用精緻的飾品、伴手禮,還開展非遺技藝講解和體驗活動。”
除了能靜下心來看古建、品非遺,圍繞三個一號旅遊公路,國際越野車集結賽、國際腳踏車賽、房車遊等活動的開展,吸引著廣大遊客“慢遊”山西。
“最美平定風情線”太行一號旅遊公路平定段上,長跑愛好者、騎行愛好者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我一早從南山公園北門出發,沿著太行一號旅遊公路跑到了‘萬里長城第九關’娘子關,相當於跑完一場馬拉松。”陽泉鐵龍長跑團成員時志廣介紹,旅遊公路串聯起許多公園、農特產品展銷點,每次長跑都是一次重新認識陽泉的過程。
在沿線的龍鼎湖驛站,幾位來自浙江的遊客自駕房車來到山西。遊客何先生說:“我們一路走走停停,哪裡風景好我們就留下來。這裡風景好,服務設施也非常好,準備在這裡多停兩天,享受太行山中的慢生活。”
乘“鐺鐺車”慢品海濱之城
郭凱倩
“鐺鐺鐺!鐺鐺鐺!”微風徐來,鈴兒輕響,繼北京、青島等地之後,廣西北海前不久也上新了“鐺鐺車”,伴著清新的海風,成為開啟海濱漫遊的最佳伴侶。
趁著週末晴空萬里,北海市民小梁帶上相機,搭上“鐺鐺”專線,在休閒愜意中將濱海美景盡收眼底。“這次的‘鐺鐺’專線把北海的傳統景區、新興景點串聯起來,很讓人心動。”小梁說,“鐺鐺車”讓人有機會從一個新視角細細品味這座城市。
外地遊客黃玲一行原本是自駕到達北海的,但他們也選擇乘坐“鐺鐺”專線,在“慢”下來的時光中融入城市肌理。“我們在社交平臺上看到北海開通了‘鐺鐺車’,線路囊括銀灘、老街、外沙棧橋、僑港等八大景區,都是我們準備去的地方。買一張通票,當天可以無限次乘坐,不用查地圖、不用導航,也不用發愁停車換車的問題,特別符合外地遊客的需求。”黃玲說。
坐在“鐺鐺車”上慢慢行進,黃玲用眼睛細細打量這座城市。儘管來過北海多次,這次“慢旅遊”還是讓她發現了一些新變化。徜徉北海老街,北海海關大樓舊址、大清郵政北海分局、電報局舊址等遺蹟舊址重新修復開放,裡面的陳列展覽有助於瞭解北海近代開埠歷史。
讓黃玲逗留最久的是北海銀灘,新業態“三館一灘”重新定義了濱海休閒。在海境時尚館的“最美海邊圖書館”尋書香、到奇境海洋館觀看美人魚表演……“現在到銀灘不一定要下海游泳,還有更多新體驗等待探索。”她說。
“鐺鐺車”還直接穿行銀灘步行潮街,連線各個點位。這也是目前除了電瓶觀光車外唯一能夠駛入銀灘景區併到達潮街的交通方式。用不同的方式遊北海,總能有新的驚喜和發現。不妨跟隨“鐺鐺車”,發現北海的“慢時光”。
2024年12月7日《中國文化報》
第4版刊發特別報道
《當旅行的腳步慢下來 且停且看且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