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途經上虞的豐惠古城,起初並沒有停留的打算,但旁邊山尖尖上的這座起鳳塔卻著實醒目,返程時恰好從它的另一邊路過,就在古代廉政典範孟嘗的出生地孟嘗村旁邊,用小飛機代步“上山”探訪了一番。這座寶塔和鳳鳴山景區一樣,承載著“昔有仙女跨鳳乘鸞至此”的美麗傳說,不僅以其獨特的名字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更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在當地影響力甚廣的地標建築。
傳說中,有仙女跨鳳乘鸞在此地起飛,鳳鸞的聲聲鳴叫,如同天籟之音,穿越雲霄,飛向南山,從此便留下“起鳳”和“鳳鳴”等充滿詩意的名字,更為這片土地賦予了蓬勃生機與活力。沿著起鳳塔內的螺旋型扶梯盤旋而上,在頂層可以鳥瞰四周全景,把美麗鄉村和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據明朝萬曆年間的《新修上虞縣誌》記載:“起鳳塔,縣東五里,為邑之巽峰,萬曆五年(1577),令林公廷植捐俸百金為倡,建塔車郎山上,傍有庵三間。”相傳自起鳳塔建成後,上虞的氣運立時興旺。在那個時代,上虞人才輩出,狀元、進士層出不窮,舉人、秀才更是數不勝數。可惜歲月無情,風雨如磐,起鳳塔和起鳳庵也曾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多次的損毀與修繕。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在政府的決策倡導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豐惠企業家龔信潮先生的慷慨解囊(出資1200萬),起鳳塔終於在2010年得到了重建。重建後的起鳳塔,高33米,底層佔地118平方米,塔身七層六角(原塔高約25米,同樣為六角七層),巍然屹立於車郎山之巔,氣勢恢宏,雄風再展。
如今的起鳳塔造型仍為重簷復宇樓式結構,各層的十二生肖神獸石像一尊不缺,栩栩如生。黃銅鈴鐺響聲渾厚悅耳。塔窗為木製玻璃窗門,塔門由厚重實木製作,純銅門環和棕色油漆古色古香,莊重肅穆。鋼筋水泥的塔底、塔柱,特製青磚實疊,遠勝過明代黃泥黏合的青磚工藝。車郎山上起鳳塔巋然屹立,猶若擎天大柱。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分享轉發、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影片素材可約,謝謝。)
起鳳庵則被更名為普蓮寺,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三聖殿、財神殿、包公殿等,均為三開間的高大建築。而寮房、唸經堂等配套設施也是一應俱全,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在比較開闊的露臺上,還被開墾種植出幾畝菜園,看上去頗為別緻。
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清晨的朝霞初照,或傍晚的落日餘暉,起鳳塔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觀賞。人們在這裡登高望遠,感受大自然的壯麗與神奇;在這裡祈福許願,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對這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駕前往,有山路能直達寺廟,最近的車站“瓦窯頭”在山腳,當地625路公交車可到,但需要徒步上山。
最後也八卦下寫作文時產生的兩個疑問,歡迎上虞或其他當地人解解惑哦:一,為什麼車郎山要改名為塔山呢?雖然通俗,但憑空少了些底蘊,似乎有點可惜;二,上虞文人跟餘姚有仇嗎?蒐羅資料的時候,發現不少犀利的“貶姚之語”,深感有趣,想必內有隱情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