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蘇浙別動隊第一支隊第三大隊成立,共產黨員任鐵鋒(當時化名王際光)任大隊長。1937年10月20日傍晚,任鐵鋒受命率第三大隊開赴華漕前線,接替胡宗南所部守衛蘇州河南岸500米長的防線,並指揮第一中隊進入北岸陣地,炸燬了磅北橋,堅守陣地兩晝夜,擊退了日軍多次渡河進攻,直到將陣地交給前來接防的友軍……
87年後的今天(12月13日),一座反映華漕地區和上海郊縣抗戰的專題性紀念館——華漕抗戰史蹟陳列館,坐落在中國軍隊英勇抵抗日軍侵略的抗戰遺址(今華漕鎮華漕村北街17號)之上。這是全市首個街鎮抗戰紀念館。
整個抗戰史蹟陳列館中彙集了一批紅色史料和文物,這間生動的黨史“教室”全面展現了華漕地區的抗戰記憶,以及華漕在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的積極探索與實踐,從“華漕抗戰”的英勇歷史到“今日華漕”的轉變,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從中感受全體中華兒女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全面抗戰時期第一場百萬人的大戰,驚心動魄。抗戰全面爆發後,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隊與民眾攜手合作,譜寫了華漕抗戰可歌可泣的戰歌。”上海抗戰研究會會長、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認為,華漕抗戰是落實統一戰線的範例,集中反映了華漕地區積極投身抗日鬥爭作出的卓越貢獻和巨大犧牲,具有英勇抗戰彪炳史冊、創造華漕地區優秀傳統、弘揚抗戰精神的生動案例等多重歷史意義。
“華漕抗戰史蹟陳列館是上海市第一個街鎮級別的抗戰紀念館,開了一個好頭,也是致力於民間抗戰記憶與傳播的優秀案例。”蘇智良表示,華漕要將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平臺,透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報告會、宣講團、演講比賽等活動吸引青少年走進陳列館,感受華漕紅色基因。
記者瞭解到,華漕抗戰史蹟陳列館原址為華漕小學閒置校舍,2015年打造為原華漕抗日戰爭紀念館。因原華漕抗日戰爭紀念館史料有限,且華漕地處三區交界,先後歷經多次行政區域隸屬的變更(江蘇、青浦、嘉定等),為了更好地推進本次建設,全面完整呈現抗戰時期華漕地區的歷史,2024年起,華漕鎮聯合上海市委黨校、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等專業機構開展史料收集、研究考證、系統策展等工作。
經過數十位專家多輪發掘、研討、論證,得到了兩個重要成果:戰鬥於華漕一帶的蘇浙別動隊第一支隊第三大隊是全民族抗戰初期,上海黨組織直接領導的第一支人民武裝隊伍;抗戰時期華漕地區對於青東抗日遊擊武裝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與作用。這一發現,對深入瞭解華漕抗戰歷史、傳承紅色文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以及促進地方歷史文化研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蘇浙別動隊第一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任鐵鋒同志後人代表高竟成當天也在現場。任鐵鋒是高竟成的姑爺爺,任鐵鋒的妻子高裡亭是她的姑奶奶,高竟成在父親的薰陶下,對家族歷史和先輩的英勇事蹟有著深厚的感情和認識。
站在任鐵鋒照片前面,高竟成十分感慨:“我姑奶奶是救護員,他們在戰場上認識的。來上海之前,姑爺爺在敵人的監獄裡,受盡酷刑。但是上了戰場,他們英勇殺敵。在那麼艱苦的情況下,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現場贈予華漕抗戰史蹟陳列館一批珍貴藏書與研究成果,這批書籍將作為華漕抗戰史蹟陳列館的重要資源,為前來參觀的群眾瞭解抗戰歷史提供史料依據。
此外,“聚前灣紅色文化宣講團”也在當天成立。未來,華漕將透過持續吸納道德模範、社群達人、學校師生、白領職工、宣講骨幹等方式,不斷壯大紅色文化傳承弘揚隊伍,並定期開展紅色文化宣講活動,讓紅色基因在華漕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據介紹,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華漕抗戰史蹟陳列館將透過專題研討、專家授課、巡展特展、主題活動等形式,進一步擴大華漕抗戰史蹟陳列館的影響力。
記者:毛海萍
供稿:淺晚月
初審:趙若楠
複審:姚怡瑩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