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長國道G219國道線上最美的驛站,馬關,這個位於雲南邊陲的靜謐之地,山川壯美、風光旖旎。
人們來到馬關,看見這裡深厚的文化和歷史,也貼近自然,感受那一份追尋許久的寧靜……越來越多的旅行者,選擇住進馬關,過上旅居生活。
旅居馬關,感受田園山水生活
在距離縣城約40公里的大慄樹鄉臘科村,貴州來的婁玉珍已經開辦“臘科·山隱”民宿快兩年,而讓她決心在這裡開一家民宿的理由,只是因為兩年前跟好姐妹來此參加了一次當地的“民歌會”。
這個不到10個房間的民宿,也先後接待了來自北京、廣州、上海、湖南、青島等全國各地的遊客,大家高高興興來,也開開心心在這裡生活,好吃、好玩一段時間,又帶著幸福的喜悅離開。
臘科村是一個有著300多年曆史的彝族村寨,目前仍保留著部分清末、民國時期的建築,具有濃厚的歷史和文化氣息,正是這樣一處古樸、寧靜之地,吸引著遊人,抖音平臺擁有超100萬粉絲的博主來過之後,感嘆“不想走了”。也正因婁玉珍這樣踏實肯幹的民宿老闆,讓臘科村的聲名鵲起,變得順理成章。未來,臘科村也將依託相關政策的支援,成為馬關縣構建“G219國道線上最美驛站”重要的一環。
馬白鎮馬灑村,離馬關縣城只有6公里,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村落有超過400年的歷史,是馬關縣最大的壯族聚居村寨;這裡盤山環水,四面青翠,古木參天,“千畝草場、萬畝森林”是馬灑的可愛模樣;“霧縵雲山”索道連線著上述這“百”“千”“萬”的自然天成。
馬灑村像是天然的綠色屏障,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與吵鬧,在這裡,人們儘可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鎮長陳亞銀藉助網際網路平臺,讓人們認識馬灑、來到馬灑。馬灑村祭龍、花飯節等民俗節慶活動,每年都吸引數萬名遊客到此,未來這裡也將把康養、壯族醫藥、體育賽事、景區旅遊服務相結合,為旅居馬關貢獻十足力量。
此外,城子山沿路有美麗的果園,登高望遠可俯瞰縣城全貌;馬鞍山的湖光山色是休閒、露營燒烤的絕佳之所,佔地25畝的“阿雅帆船露營地”,融田園風光、農耕文化和休閒娛樂等為一體;龍樹腳村的民族風情吸引著遊客前來休閒度假;古林善鄉大吉廠壯觀的雲海,披著光澤,氣勢磅礴;潺水巖壯觀的千米飛瀑,水流如絲如縷、如銀河瀉地,水聲隆隆譜寫出大自然的華美樂章。
旅居馬關,探尋歷史人文風情
馬關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兜陽節、花山節,傳遞著馬關人民的熱情、活力。同時,處於國境線上的馬關,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這裡擁有了深厚的“邊關文化”。
都龍鎮的茅坪村,距離縣城約40公里。始建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的“茅坪國門”就位於茅坪村委會南面1公里處,這也是中越邊境雲南段唯一存留的石砌國門,是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鎮子的“中越互市街”,匯聚了各色馬關美食和兩地民族服飾,在這個一公里長的集市上,人們可以採買到各種精美的民族服飾和手工藝品。
此外,以羅家坪村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旅遊村寨,已經成為不少遊客的打卡目的地;馬關古林箐有歷史悠久的“鹽馬古道”,沿途許多古樸的村落、豐富的植被和壯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遊客;百年滇越鐵路也從馬關駛過;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龍半坡、石丫口碉樓”也依舊置於巍峨山巔,見證一方歲月的交替和歷史的變遷。
旅居馬關,解鎖特色地道美食
馬關轄區內居住著漢、壯、苗彝、瑤、傣、布依等11個民族,各民族間友好交往,文化相互滲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構成了馬關舌尖上的美味。
壯族花米飯的五顏六色,是植物染料浸泡白糯米染制而成,軟糯可口,帶著植物的清香,嘗一口,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臘科火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每年臘月,當地人將宰殺好的年豬,卸下四腿,用鹽醃製後,均勻地在火腿上塗抹配料,再長期煙燻火烤,才形成了臘科火腿特殊的風味。
蕎粑粑,是八寨最地道的小吃,用當地苦蕎磨製而成的苦蕎粑粑,營養豐富,滋味可口。
此外,馬關的八寨銅鍋宴、拉基豆豉、凉雞、玉米餌塊等美味,都已成為遊人來到馬關的“必吃美食”。
綠樹山林、飛瀑溪水、山村田園,構建起馬關縣一幅幅優美的山水畫卷;歷史遺蹟、文化遺產、多民族的歷史交融孕育出這裡豐富的特色美食文化。旅居馬關的生活,便是這樣處處充滿美好。
記者 楊振 文
郭磊錫 江蕊先 圖
黃明耀 影片
責編 王楚雲
校對 馬寅瑞
終審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