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漢中的特色美食,你會想到什麼?如果讓你給外地遊客推薦,你會推薦什麼?
麵皮
漢中麵皮歷史久遠,麵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面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麵皮菜豆腐是漢中人每天必吃的早餐。每逢節假日、年關,不管是出差的、求學的,還是在外打工的回到漢中,一下火車、汽車,首先吃上一兩碗才出籠的熱麵皮。彷彿隨著口舌間的享受,一切出門在外的煩惱以及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便也都煙消雲散了。
菜豆腐
菜豆腐,又稱菜豆腐粥,製作歷史悠久。菜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根據口味不同可以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後清香意爽,餘味無窮。菜豆腐營養價值高,既經濟又實惠。如果你來漢中,來一碗熱麵皮就著一碗菜豆腐,那真是----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苕粉皮
傳統的粉皮是由生長在山上的蕨根莖搗碎,取其澱粉加工而成。但是這種加工方法已經很少,基本都是用土豆或紅薯製作成澱粉,然後製作成粉皮,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涼拌、煮火鍋等,嚼之光滑,柔韌,自帶幾分涼爽。寒熱皆宜,老少喜愛。粉皮的調味非常講究,一般都佐以少許的菠菜、豆芽、紅蘿蔔,調入鹽、醋、醬油、芥末、姜蒜汁、紅油辣椒汁及味精,頗能誘發食慾。
漿水面
漢中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麵時所起。它一直是漢中人民喜愛的麵食,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白菜,芹菜也可。製作時,將菜洗淨,在沸水中煮燙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麵湯,一至二日待菜色變為金黃即可,再用食油,精鹽,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薑末,花椒粉等佐料調好的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作為潲子。漿水面條要用人工擀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麵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是漢中的名小吃。
寧強麻辣雞
麻辣雞是陝西漢中寧強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風味小吃,屬於冷盤。高檔的宴席少不了它;老百姓的餐桌上時常見到它;朋友來了一定要吃它;給人饋贈也常常選它。它就是鼎鼎大名、享譽西北的寧強地方風味小吃王家麻辣雞。相傳最早出自王婆夫家前輩所僱一成都廚師之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寧強城內悄然興起,八十年代末開始在寧強城鄉普及。此菜色澤金黃鮮亮,肉質細嫩脆爽,肥而不膩,麻辣出頭。吃後舌尖、嘴皮火燒火燎,使人既怕又愛,經不住誘惑而一吃再吃。
西鄉牛肉乾
西鄉牛肉乾是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的特產,也是漢中有名小吃,並於2017年被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西鄉牛肉乾製作技藝是陝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採用傳統制法精製而成的西鄉牛肉乾的特點是表面為紅褐色,內部淡紅色,切面有光澤;有醬滷製品特有的濃郁香味;具有相應品種應有的鹹、麻、辛、辣、甜味;呈條、塊、片、絲狀,肉質緊緻,略帶彈性。食之芳香可口,鹹淡適中,酥而不綿,餘味悠長。
略陽罐罐茶
陝西漢中略陽縣位於秦嶺西段南坡,嘉陵江上游,西北與甘肅康縣、成縣、徽縣,兩當毗鄰。“比其地為用武之區曰略,象山之南曰陽”而得名。略陽“古為白馬氏之東境,白馬氏族即古羌族。傳說,罐罐茶乃古羌族的遺風。略陽罐罐茶的分佈地域性極強,一方水土,一方習俗。有民間歌謠道:“東南路里水泡茶,城西兩路(大、小西路)面罐茶。北路河裡油炒茶,熬茶的罐罐雞蛋大”。這“面罐茶”和“油炒茶”是略陽罐罐茶中極有代表性的兩種飲茶風俗。罐罐茶是略陽縣的傳統茶點,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其中面罐茶後者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麵糊加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清早或客來時,以早點搭配飲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
紅豆腐
上元觀紅豆腐是陝西漢中市城固縣的傳統特色小吃,外觀棗紅色,內呈黃色。具有鬆軟、細膩、鹹辣不出頭、味尾醇厚、清香爽口、餘味悠長等特點。問世百餘年來一直保待傳統制作工藝,質量久享聲譽。曾獲多項獎項。漢中人幾乎家家都會製作紅豆腐,紅豆腐色澤鮮豔,內為乳白色,質地鬆軟、細膩,味道醇厚、鹹辣適中、清香爽口。在漢中,紅豆腐雖然不是餐桌上的主菜,但確是廣受大眾歡迎的下飯菜。
寧強核桃饃
寧強核桃饃,陝西寧強著名的傳統特色麵食,將核桃仁去皮後與椒鹽、芝麻等一起製成餡泥,再將油麵經過三次發酵後,抹上核桃泥,放入烤爐裡烘烤後製得的糕點。本品口感酥脆,味道香甜,特別適合老年人及兒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