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統計資料顯示,蛇年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出遊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遊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由此可見,國內旅遊業依然保持穩步向前。然而就在輿論熱議之時,一位在國內操盤多家景區的朋友L君卻憂心忡忡的找到勁旅君詢問:是不是國內很多景區這個春節生意真的非常好啊,但是為什麼自己操盤的景區有一個算一個,春節期間的業績全部斷崖式下跌呢?!勁旅君隨即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一輪小調研,訪問多家景區春節期間的經營業績,然而得到的反饋卻著實令人意外。
01朋友A君在華北地區操盤一家主題樂園類景區,算是當地區域頭部景區,今年春節客流量和營收雙雙下滑超過30%以上。“我們這還算是業績堅挺的。”A君透露,同區域周邊大小景區春節業績普遍低迷,中小景區業績大多斷崖式下降,有些甚至同比腰斬,慘不忍睹。即便是區域內數一數二的大景區/頭部景區,春節業績也屬於勉強維持,同比往年不出現大幅下滑就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朋友B君在東北操盤一家溫泉度假類景區,談及今年春節業績時,連用一串“非常差……”來形容,按照她的說法,景區業績差到什麼程度呢,差到資料羞於讓自家員工知曉。朋友C君在西南操盤一家山水類景區,今年春節業績爆掉70%以上,創下近五年以來的新低。沒被疫情打倒的這位行業老手,卻被這波超低業績幹到自閉了,他甚至開始懷疑,到底是自己跟不上時代了,還是這個行業徹底完蛋了?朋友D君在華中經營一家農場類景區,面對勁旅君的調研,她嘆氣稱,由於春節客流量再創新低,已經無心無力幫忙提供具體的客流量和營收資料了……勁旅君統計顯示,參與調研的幾十位景區操盤手中,除了一位明確表示景區春節營收出現超過10%的增長,一位表示春節業績勉強跑平旺季節假日水平之外,其餘均反饋景區今年春節客流量和營收雙雙爆降,多位表示景區業績創下近幾年新低。02不僅是國內中小景區春節業績崩盤,頭部景區也開始出現業績承壓,增長乏力的現象。今年春節景區類上市公司中,多家國內頭部景區客流量拉胯。例如,九華山客流量47.1萬人次,同比去年春節的47.19萬人次,勉強持平;黃山客流量超20萬人次,同比去年春節的20.8萬人次,基本相同;長白山客流量7.57萬人次,也基本持平。頭部景區不僅客流量觸及天花板,遊客消費亦明顯下跌。有朋友春節期間在西部某網紅頭部景區考察發現,大眾在景區的人均消費額持續下降,已經降到20元以下,一旦客流量增長失速,景區營收崩盤就在眼前。去年勁旅君曾丟擲過一個觀點:國內景區行業呈現明顯的“二八現象”,即全國20%的頭部景區吃掉了80%的客流量,導致景區行業兩級分化嚴重,頭部景區依靠掠奪中小景區的存量市場,在短時間內確保自身業績的穩定增長。如今看來,頭部景區陣營中也開始顯現“二八現象”,客流量進一步被更強勢的金字塔尖景區吸走,那些實力羸弱的頭部景區將淪為更強者的墊腳石,和中小景區一樣遭遇生存瓶頸。03這個春節,為什麼國內景區的生意開始崩盤了?一個客觀的原因在於天氣。今年春節期間,國內多地遭遇極端天氣情況。例如,長白山在1月28日除夕當天遭遇暴雪,對客流量產生嚴重衝擊。B君解釋,受到今年東北整體氣溫偏高,再加上春節假期比往年更早影響,景區春節客流高峰來的比往年更晚,給業績帶來不利影響。C君嘆氣抱怨,今年春節初一初二氣溫驟降,初三到初五又是連綿大雨,導致連續五天景區客流稀少,只有初六初七勉強客流量回升,賺了點本錢。另一個客觀原因在於今年大眾旅遊半徑更大,中長途旅行、出境遊的加速復甦讓大眾有了更多旅遊選擇。A君向勁旅君分析,去年春節受到消費降級、國際形勢等多重因素影響,其實很多本地遊客還是以中短途周邊遊為主,使得本地景區客流量迎來一波爆發式增長。但是今年春節,很多本地遊客無論在心態上,還是花費上,明顯不再保守,大家開始扎堆外流。而來到本地的外地遊客又更青睞網紅景區、頭部景區,使得很多依賴當地休閒度假型遊客的景區客流量銳減。還有一個少有人注意的客觀原因,那就是今年春節很多景區在活動、策劃、專案等方面的投入銳減,導致景區缺乏足夠吸引大眾的營銷噱頭,進而無法有效引流變現。D君向勁旅君透露,2023年以來景區運營愈發艱難,去年開始大幅縮減各類成本,以往每年春節多多少少會投入些預算,引入點新專案、搞點新活動,哪怕是搞點門票促銷活動之類的。但是今年春節,鑑於去年各個節慶的投入產出比一般,再加上降低成本的硬要求,景區乾脆選擇“一動不如一靜”,雖然看似丟掉了春節的收入,但由於沒有投入,裡外一算賬,也不算太虧。“畢竟景區要先活著,才能考慮賺錢的事兒。”D君無奈解釋。04值得注意的是,在探討今年春節景區行業糟糕處境時,A君向勁旅君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在他看來,天氣因素也好、經濟環境也罷,這些客觀原因終究只是表象,真正將景區行業託向谷底的核心因素只有一個——整個景區行業在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出現了短時間內難以逾越的巨大瓶頸。事實上,今年春節的電影行業給整個大消費領域敲響了警鐘。眾所周知,這兩年國內電影行業持續低迷,去年票房表現尤為拉胯。很多電影行業從業者將這一現象歸咎為大眾的注意力被短影片、短劇吸引,導致沒有人再願意進入影院花幾十塊錢看場一兩個小時的電影,甚至開始哀嘆電影產業即將走向末路。然而,今年春節一部《哪吒之魔童鬧海》7天50億+的票房奇蹟,徹底粉碎了“大眾不再熱衷看電影”的論調。《哪吒之魔童腦海》、《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唐探1900》等多部優質大作造就春節檔近百億票房的表現更是給國內電影產業打出一波開門紅。不是大眾不愛消費了,而是值得大眾消費的好東西太少了。有網友為此調侃,電影從業者一邊抱怨大眾不去影院,一邊非要將一坨坨“翔”強行塞到大眾嘴裡,還要讓大眾掏錢,哪有這樣的道理?!“景區行業何嘗不是如此?”A君反思,最近他在翻閱遊客給自己操盤景區的差評時發現,絕大多數遊客都在抱怨景區服務差勁、產品無聊。景區從業者不去反思自己在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問題,反而一味抱怨遊客不來了,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當一個景區沒有新鮮的遊玩體驗、沒有引發情緒共鳴的表演、沒有足夠吸引人的新景色,大眾憑什麼去消費,你不崩盤誰崩盤?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但凡這兩年能在產品和服務上有一點點突破的景區其實無一例外都火了,雪餅猴帶火的長春動植物園、開封媒婆引爆的大宋武俠城、《跟著團長打縣城》引出了臨沂紅嫂旅遊區……歸根結底,這兩年大眾對旅遊需求的要求更高了,但景區卻沒有及時升級供給質量,這是當下景區深陷經營困境的根本原因。A君同時坦言,自己現在非常清楚的意識到問題所在,去年也想了很多辦法嘗試破局,不過皆收效甚微。或許是眼界有限,或許是能力不足,當下景區從業者們大多尚未在一團迷霧中找到突圍方向。但越是這樣,他反而越期待,景區行業今年能夠出現一個類似《哪吒之魔童鬧海》的超級爆品,透過其破局經驗給景區同業們更多啟發和參考,幫助大家一起突破瓶頸。畢竟,常年沉浸在一線的景區操盤手們的學習領悟能力向來是一流的,他們缺乏的只是點撥、機遇與時間。都說不破不立,如果春節的一次崩盤,能喚醒整個行業的創新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