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自然心理健康》雜誌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探討了孕期母親的心理健康與兒童大腦發育之間的關係。該研究為醫學界理解子宮內環境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見解,並表明,除了對母親自身有積極影響外,孕期情緒健康還是兒童大腦發育的一個重要保護因素。
以往研究顯示,孕期的抑鬱、焦慮和壓力可能對兒童的大腦發育產生持久的負面影響。母親的焦慮和抑鬱已被發現會影響兒童內側顳葉和前額葉皮層的灰質密度以及海馬體的生長。孕期的健康因素還可以改變大腦皮質-邊緣系統(cortico-limbic system),該系統有助於調節應激反應和情緒狀態。這些廣泛的影響在出生至嬰兒早期的女性兒童中觀察到更為明顯。這些發現凸顯了關注孕期心理健康以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必要性。
研究採用縱向前瞻性出生佇列設計,透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研究了孕期母親的幸福感與7.5歲兒童大腦發育之間的關係。選擇這個年齡段是因為它是大腦發展的一個關鍵神經發育時期,此時會發生重要的認知過程和大腦變化。
研究物件包括在新加坡進行產前超聲波掃描診所的亞洲(馬來、印度或中國)孕婦。為了避免出生併發症的混雜效應,研究在孩子出生後進行了MRI檢查,其中孕周超過30周且出生體重超過2公斤的兒童被納入。
研究者假設孕期的積極情緒與大腦結構(如杏仁體和海馬體)以及功能網路(如預設模式和視覺網路)的顯著差異相關。母親的心理健康透過貝克抑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和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進行評估。
此外,調查還包括了社會經濟狀況、與朋友和家庭的關係、生活壓力以及其他與孕期健康和福祉相關的話題。這些資訊用於構建一個整體的社會環境逆境因子和四個風險領域的評分——個人、人際關係、社會經濟和生活壓力。
接受結構性MRI的參與者樣本包括381名兒童,其中369名還進行了功能性MRI程式。在控制了整體社會環境逆境因子和兒童在接受MRI時的年齡後,研究發現,孕期母親更積極的情緒與女性兒童(而非男性)較大的雙側海馬體體積相關。然而,母親的積極情緒與大腦皮層的厚度或丘腦、杏仁體、側腦室或基底神經節的體積沒有顯著相關。
在功能網路方面,母親更積極的情緒與右側額頂葉和視覺聯合網路、顯著性和丘腦-海馬網路以及後部預設模式和注意網路之間更高的功能連通性相關。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了兒童的性別和年齡以及產後育兒壓力和其他風險因素後,這些結果仍然顯著。然而,這些結果與孕期焦慮或抑鬱症狀無關。
這些發現表明,孕期的積極情緒可能透過神經基礎從母親傳遞給後代,從而在大腦早期發育過程中發揮作用。在所有顯著相關的結果中,只有雙側海馬體的變化在男性和女性兒童之間有所不同。這項研究暗示,確保母親的心理健康可能會為後代帶來持久的神經發育益處。
雖然這項研究具有多個優勢並提供了新的見解,但作者也承認了一些侷限性。雖然透過神經影像學評估了大腦發育,但母親情緒和福祉的資料是透過主觀報告收集的,因此可能受到回憶和社會期望偏見的影響。研究參與者都是亞洲人,因此缺乏對其他人群的普遍性。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0-024-00202-8
責編|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