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美齡
來源:摘自《50個教育法,我把孩子送入了斯坦福》
今天這篇文章是來自陳美齡的教育感悟,她自己就是個學霸。同時還把三個孩子送上名校,她所總結的培養好學孩子的9個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2015年,我的三兒子被斯坦福大學錄取,正式入學了。
“斯坦福?是那所超越了哈佛,美國競爭度最高、錄取率最低的大學嗎?” “把家裡的三兄弟全都送進了斯坦福,真厲害!” “怎麼做到的? 秘訣是什麼呢?”
諸如此類的疑問向我集中而來。
這不是可以簡單解釋清楚的,水滴石穿,並非一二日之事。美國的大學不會以筆試作為統一入學測驗。
要優秀,那是當然的。除此以外,至今完成了什麼樣的事情,今後是否有達成什麼目標的可能性,這兩點很關鍵。也就是說,大學透過統覽一個孩子的整個人生,決定其是否可以入學。
因此,想要把自家孩子送進一流大學的家長們,在平時就要注意充實孩子的生活,最大限度拓展可能性,必須把孩子培養成一名不僅學習優秀,又有能力和個性魅力的人。
因此我從來沒和別人比較過,所以不知道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很特別。而且育兒這件事,根據孩子和家庭情況的不同,最適宜的方法當然也不一樣。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許多人向我表示想要了解一下“Agnes式教育法”。
下面分享的培養好學孩子的9個方法,就是我個人的育兒、教育法,與其說是為了使孩子考取世界一流大學的所需技能。倒不如應該說是以培養世界通用、活躍於全球舞臺的年輕人為目標而撰寫的參考方法吧。
給孩子說明上學的理由
在兒子們上小學以前,我一定會問他們一個問題:“說說看,你為什麼要去學校上學呀?”因為上學好像是必然之事,他們都會有點吃驚。而每次問完後,都會被他們反問道“到底為什麼要上學呢?”
先讓孩子對此抱有疑問,然後父母再認真回答他,這對孩子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如果他們能夠充分理解上學的意義,就算年齡再小也能懷著大志去上學。
“以前的小朋友從家人那裡學會耕田、捕魚、打獵的方法,長大成人後也能靠這些技能討生活。” “現在,要是不會讀書寫字和算術,每天都無法正常生活了。”“實際上,這個世界仍然有許多孩子想上學都上不了。所以算是連同他們的份,真的要努力學習,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只要不斷重複與孩子談話,即使他年齡再小,也能很好地理解到,去學校上學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能夠有上學的機會是很幸運的。如果孩子從內心深處認同這一點,那麼他們上學就會變得很積極。
“因為大家都去,那你去也是理所當然的啊。”“不學習會變笨蛋。”類似消極的話絕對不能對孩子們說。
“上下夠不著”最是辛苦
怎樣才能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呢?
我認為,只有“做”與“不做”兩種選擇而已。對學習能力強的孩子來說,學習本身即是快樂。而對於學習困難的孩子來說,盡情地玩才最開心,雖然學不到東西,但學校生活是愉快的。
那麼,哪一方最辛苦呢?
心裡頭想要學習成績變好,可不知道怎麼做;但又礙於面子和自尊,連問別人都不敢。慢慢地,連自己到底哪裡不會都搞不清楚,該怎麼請教別人也不曉得。
如果陷入這種“上下夠不著”的狀態,孩子就會開始討厭學習,覺得學校就如同地獄一般。這種狀態是最辛苦的。
那麼,怎麼做才能不淪入這樣的境地呢?
那就是從最開始就要下決心把學習“做到底”、“搞清楚”。碰到不懂的,要不恥下問,打破砂鍋問到底,直到弄明白為止,此外別無他法。
如果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而很苦惱,父母和周圍的人要及時注意到這一情況,然後伸出援手,負責教到最後。
父母可以花一個禮拜時間,始終和孩子面對面交流,找出他不懂的地方,試著一起復習。只要讓他知道身邊圍繞著願意幫助自己的人,以後再碰到不會的問題,孩子就會變得願意主動尋求幫助。
即便自己再忙,當兒子們問我關於學習上的問題時,我絕不會說“等一等”、“現在很忙啦”這樣的話。即使正好在做飯,也會立即把火關了,對孩子說“要問什麼呀?”然後當場回答他。
為了培養出能夠快樂學習的孩子,這樣每天不斷的努力,很有必要。
陪孩子做作業,直到上初中為止
兒子們的作業,在他們上初中以前,我都儘可能陪著他們做。這是想檢查一下孩子會不會做,但更多的,是想和他們一同享受學習樂趣。
在漢字考試的前一晚,我一定會給孩子做一次模擬測驗,不會的地方反覆多做幾次。儘量保持笑呵呵的輕鬆狀態,有時候邊吃著東西,邊研究熟記方法。
“‘羊’長大後會變‘美’哦。”“把幸’倒過來還是‘幸’。”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背記方法。反正就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快樂學習,不要覺得很辛苦。
在我家,並沒有特別指定一個固定場所來寫作業和學習。學習何時何地都能進行,我們儼然把它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
陪孩子做作業,對父母來說確實很麻煩,是一件需要耐心的活動。但是,它也無疑是親子互動極為親密的時機。
能好好完成作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習慣。在孩子上小學期間,我希望他們能紮實地養成這種習慣。
拓展擅長的,就能提高不擅長的
在學校學習,孩子總會有擅長和不擅長的科目。父母很容易瞎擔心,然後拼命把這不擅長的硬扭成擅長的。而我卻反其道而行。首先放手讓孩子鑽研擅長科目,讓他們盡最大可能去提高水平,增強學習上的自信。
大兒子特別喜歡數學。所以我就拜託朋友家正在上大學的兒子作為家庭教師,幫助大兒子盡情地繼續鑽研數學。於是數學已經成為他最為擅長的科目。像語文那些本來不擅長的科目,大兒子也漸漸有了自信,所有課程的成績都慢慢上來了。
二兒子擅長英語,從他小時候起,我就有意識地讓他用英語寫寫故事,讀各種各樣的書。他還很喜歡音樂,因為覺得“要寫出好歌詞,語言能力是必需的”,二兒子還自發地拜讀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
三兒子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學會的速讀,明明誰都沒有教過他。原本他就是個擅長閱讀的小孩,也許多提供些書給他看,算是投其所好了吧。
像這樣拓展擅長的範圍,覺得“自己能行”從而擁有自信,那麼孩子在不擅長的領域也會主動學習。
如何取得好成績
做學問,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想要選入好的大學,好成績僅僅是最低要求。為此,得讓孩子喜歡上考試。
事實上,我本人就非常喜歡考試,我自己就是運用下面這些方法,至今為止通過了不少考試。
例如數學之類的考試,關鍵在於理解概念與解題速度。因此我反覆告訴孩子,總之要快速做完所有題目,然後務必要留出檢查的時間。數學這個科目黑白分明,只要付出紮實的努力,考出滿分一百分也是有可能的。
關於論文答辯的問題,讓孩子們嘗試換位思考,從被出題的一方轉換至出題方的角度。從老師的角度思考的過程中,兒子們等於又複習了一遍,其間找出學習中最關鍵的要點。然後自己寫下問題,試著進行回答。
為了讓孩子們愛上考試,這些技巧,我都以比較有趣的方式傳授給了兒子們。
比如說,從幾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的答題卡式考試。
首先確認一下,如果選錯了是否會扣分。然後計算出回答每個問題需要花費的時間。如果時間足夠,按順序一道道解題就行。但如果時間似乎不夠用,而且即使選錯也不會扣分的話,那就所有題目先大致填塗自己認為的正確選項。之後,再一題一題地重新改出正確答案就行。
我會告訴兒子們:“面對考試,只要抱著像玩遊戲一樣的心態就可以了。這麼做,考試也會變得樂在其中哦。”
等到高年級,評分標準越發模稜兩可。我經常對兒子們說這樣一句話:“如果想得到一百分,就要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力氣。”這樣一來,即便最後沒拿到一百分,起碼也一定能拿到九十分左右的成績。
讓孩子喜歡上考試和學習
“哪裡答錯了,試著再做一次吧。”兒子們的考試卷拿回來以後,我會特別注意得分低的題目,和孩子們一起不厭其煩地重新做題,直到會做為止。因為我希望他們能帶著自信邁向學習的下一階段。
並且,我還會對他們說:“不能光憑考試分數去衡量自己實力的哦。”比起考試分數,我更關心兒子們理解了多少課程內容。
分數顯示的只是孩子對老師設定的考試問題能正確回答出多少而已。只要孩子實際上都理解了課程內容,就沒什麼問題。理解了,下次上課的內容也一定能學會。
即便孩子考試成績差,也絕對不可以責罵他們。要是孩子變得恐懼考試,那就糟糕了。應該和他好好溝通,“不明白的地方要是學會了就好了呢。”然後和孩子一起復習直到會做為止。
要培養不懼怕考試,愛上學習的孩子。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在背後給予孩子支援,讓他能充分理解上課內容,享受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關於鯨魚的知識時,為了讓孩子對鯨魚感興趣,可以試著帶他調查一下一年的捕鯨量資料,和孩子討論一下為什麼會有反對捕鯨的人;找一找有鯨魚出鏡的動物節目,然後一起觀看。
像這樣,針對一個主題從多角度考慮,嘗試接觸各方各面綜合的資訊。孩子的視野開闊了,對於該主題也會真正產生興趣。喜歡上學習,分數就會跟上來。
英語越早開始越輕鬆,方法要得當
英語,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國際語言。學會了英語,孩子的世界一瞬間變的廣闊。
今後,想要孩子們活躍於世界舞臺,這些都是必會事項——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見,聽懂對方說的話;用英語做調查、學習;用英語寫報告。
想要孩子學好語言,越早開始越輕鬆。在我家,孩子出生不久後,我就開始注意儘量在孩子周圍營造一個英語的環境。
如果孩子只習慣於一種語言,那麼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就需要花費相當大的努力。趁孩子小時候還未出現明顯的個人好惡,理所當然地在日常生活中努力營造雙語環境,這一點尤為關鍵。
可以從讀英語圖畫書開始,循序漸進地給孩子讀一些兒童文學,看一些面向外國兒童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學唱一些歌曲。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接觸純正地道的英語吧。如有條件,帶孩子去比較近的國外,讓他實際操練起來,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但光是口頭上說“以後會英語很重要,要好好學”,孩子只會倍感壓力,說不定反而會讓他討厭英語。因此,倒不如讓孩子用英語的方式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比如,如果孩子喜歡足球,就給他看英文解說的足球比賽,看關於鍾愛的足球選手的英語報道;如果孩子喜歡時尚,試著建議他讀一讀鍾愛的模特或品牌的英語資訊。
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喜歡上英語,慢慢地也就學會了。
都說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出“ All-rounded person(多才多藝的全面人才)”。在歐美國家,只對技術和經濟方面感興趣的人,通常被認為沒有什麼素養。
只會學習,但素養不夠,也無法被認同為博學多才之人。想要培養出各方面能力均衡、全面發展的孩子,藝術和運動方面也要好好予以重視(附:)。
關於音樂,隨便什麼樂器,只要會彈一種就行。倒沒必要達到高超的水平,自己能夠彈出聲音、創造音樂,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經驗。
我的三個兒子,都是四歲左右開始學的鋼琴。由於沒有經常練習,所以彈得也不怎麼好。但是,學了的東西絕對不會是無用的。
他們都沒有特別突出的運動才能。即使如此,在他們小學時期,除了在學校上體育課以外,我還讓大兒子加入了所在地區的少年棒球隊,二兒子則進入足球隊。
為了鍛鍊身體也好,培養團隊精神也好,運動都是培養身心方面最好的活動。上進心、忍耐力、領導力等等,都可以透過運動學到。
熟練運用網際網路
如今,網際網路儼然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網際網路可以免費獲取世界各地蒐集來的資訊,是非常方便的工具,拓展了人類的潛力。
但是另一方面,網路上良莠不齊的資訊氾濫,有很多不適合孩子的內容,事實抑或謠言的分辨也很困難,因此父母的指導必不可少。
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熟練運用網際網路。告訴孩子,網際網路有著便利和危險的兩面性。父母得從交給孩子手機開始,就要商量好如何使用。這一點很關鍵。
例如,用網際網路的社交媒體和朋友取得聯絡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出現欺凌的情況,或者因為和陌生人成為朋友導致被捲入意外事件。必須告誡孩子,日常生活中也潛藏著這些危險。
另外,資訊一旦在網路上擴散就很難消除,所以也必須告訴孩子務必注意保護好隱私。
我一直這麼教導孩子:“即使可以匿名,也絕不能做出傷害別人權利的事情。自由表達意見可以,但要做一些積極的有建設性的發言。要明智地處理好與網路的關係。”
當然,使用網際網路時的注意事項老師也有教,兒子們也學到了例如“寫報告的時候,不能照抄別人的論文和意見”等規則 。
最近也發生了不少透過“複製貼上”抄襲論文和作品而產生問題的事件。因此,父母也要承擔起教導孩子的責任。
如今世界正如火如荼邁入全新的時代,父母也要儘快學習新事物的優勢和危險之處,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End---------
繼續閱讀:
121我二胎備孕生女兒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