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我看一下女朋友,我去上個廁所。”
“幫我看一下女朋友,我去打兩把遊戲~”
“幫我看一下……”
不知從何開始,網際網路上開始流行所謂的“嬌妻文學”;
每當短影片一刷到類似的惡俗梗,都讓人產生各種生理不適。
而讓卡姐震驚的是,2024年剛開年,一種新的“嬌妻文學”便橫空出世,將惡俗梗玩出了新下限!
那就是所謂的“幫忙照看女朋友”。
何為“幫忙照看女朋友”?
在這類影片中,往往是一位男性急匆匆得端著一個嬌弱瘦小女性走來(沒錯就是“端著”),接著他會把女朋友甩在床上,並囑託網友幫忙照看一下女朋友。
隨後便離開螢幕前,獨留女友一個人面對鏡頭。
你以為這就完了?正戲才剛剛開始!
男友走後,女生就會獨自在鏡頭前撒嬌賣萌扮可愛,並且做出各類搔首弄姿的動作。
每個動作,不少於八百個心眼子。
有的女生還會直接了當得告訴鏡頭後的男性們:“現在只剩下我們了哦~”
如此惡趣味的擦邊內容,不難想象會收到多麼低俗的留言。
開啟評論區,各種充滿“性凝視”不堪入目的評論層出不窮,光看就讓人感到一陣噁心:
“地址給我,我來照顧!”
“兄弟我來,你給自己放個假吧!”
“像個玩具,日本發明的那種~”
我無法理解,這種純純物化女性的低俗爛梗,為何如此受到追捧?
我更難以想象,看到自己或物件被這麼多人“性凝視”甚至“性騷擾”,他們的內心真的會毫無波瀾嗎?
然而,事實卻是不少人看到背後巨大的流量誘惑,都紛紛加入了跟拍的大部隊裡。
有的人,為了影片更加吸引眼球,已經不滿足於簡單將其丟在床上了;
於是他們開啟了“進階版本”。
霸道總裁使喚秘書、穿女僕裝跪地央求男友別走、被打屁股、委屈看鏡頭撒嬌求換男友……
一通操作下來,什麼離譜爛俗的劇情都被他們拍了個遍。
由於內容太過於低俗擦邊,短影片平臺終於開始出手治理這類內容。
一場鬧劇終於暫時落下帷幕,然而誰又能想到:
它的開始,其實是一段極其治癒類的內容呢?
實際上,“幫我照顧女朋友”之前的原型,是“幫我照顧貓咪”。
主人將貓咪抱來,放在床上,並且說出臺詞:“幫我看下貓,我去吃個飯~”
接下來,貓咪往鏡頭逐漸靠近,撒嬌賣萌,讓廣大網友著實體驗了一把“雲吸貓”,透過螢幕既可以放鬆身心,讓心靈得到極大的治癒。
這類形式的影片一發出便火遍全網,隨便點開都有百萬播放。
後來也有博主,巧妙的將貓咪替換成家裡的萌娃,依舊起到了不小的治癒作用。
然而,就在這類內容吸引了大量的關注之後,不少自媒體博主便動起了歪腦筋。
依靠“嬌妻文學”將女友如工具般轉化為吸引流量的物件,收穫百萬點贊。
也讓原本治癒向上的內容,瞬間變得成了“網際網路垃圾”。
可悲的是,還引來了如此多三觀一致的“受眾”……
所有的事情在最初的時候都是最純粹、最真實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外界的影響,很多事情都會逐漸偏離它們最初的本貌。
“幫我照顧女友”就是如此。
然而,這並不是短影片平臺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惡俗梗了;
回看這兩年,比這更加令人反感的惡俗梗,正在霸佔人們的手機螢幕。
還記得前兩年大面積地流行起“民國風”嗎?
起初,這只是不少女網紅對著鏡頭的“換裝影片”,原本現代的服飾搖身一變,立馬成為身著旗袍的曼妙女子。
按理說,這類影片火起來的應該是我國的“旗袍文化”,可不知為何,她們把這種在自己眼中具有“民國風情”的打扮:
稱作“軍閥夫人姨太太”風。
一瞬間,所謂的“軍閥夫人姨太太”風便在短影片內爆火起來。
不知是對於這類風格的喜愛,還是單純為了流量而盲目跟風,回看那些女性曬照的文案,都毫不掩飾得表達了自己對於“民國”的憧憬與喜愛之情。
“在民國,我能當幾房太太?”
“都讓開!軍閥三夫人駕到!”
不難發現,在她們的幻想裡如果能夠穿越回民國,自己一定是吃穿不愁、被軍閥丈夫捧在手心的姨太太,無論做幾房都無關緊要。
而如今透過無數人努力才有的“一夫一妻制”,則被其遠遠拋在腦後……
所幸,隨著當時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熱播,不少人瞭解到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們先輩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才成立新中國。
這股莫名其妙的“軍閥姨太風”也很快變成世人嘲笑的鬧劇。
但你以為這就完了?
穿越回民國當“軍閥太太”的夢碎了之後,網際網路又開始颳起一股“穿越回古代”的風潮。
回古代幹嘛呢?
當青樓名妓。
在她們看來,妓女的日常就是吟詩作對、彈點小曲。
遇見心動的人,就熱烈愛著,遇見不喜歡的,還能收些銀兩……
矯揉造作的文案,配上不切實際的幻想,滿屏望去我只能看到明晃晃的二字:
無知!
所謂“妓女”這個“職業”,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不配被歌頌和憧憬。
特別是在民國時期,妓女要麼是被拐賣來的,要麼乾脆就是被家人賣出去的。
她們的生死無人關心,無論生病或例假,她們都要被逼接客。
因為在老鴇看來:接客賺錢是她們活著唯一的意義。
如果不幸懷孕,甚至會被老鴇用棍棒打到“物理流產”,第二天依舊被逼著接客!
那些對民國甚至妓女充滿天真幻想的人,甚至不斷玩梗的人;
不僅不瞭解歷史,也不關心事實。
適度玩梗確實是生活的一種娛樂方式,然而拿女性的痛苦玩梗,為其披上一層美輪美奐的外衣,這不叫娛樂,這就叫使壞!
想起了前兩年流行的“家暴妝”。
那段時間,某平臺一大批美妝博主突然開始統一輸出“家暴妝”教程。
從“淤青”到“傷口”,她們事無鉅細的教學,甚至宣稱發表了“家暴後也要很美”的論調。
很快,“家暴妝”便在國內迅速火了起來……
從此,家暴不再是痛苦、壓迫、絕望的代名詞。
它變成了一種新風尚,即臉上帶傷、頭髮凌亂、神情不屑,只要擁有就是朋友圈裡的“酷女孩”……
當傷害被美化,當痛苦被消費,家暴變成了一個“有趣的段子”。
那些受害者女性的吶喊聲,被逐漸削弱……
更加諷刺的是,“家暴妝”最早源自於歐美女星:艾瑪·沃特森,金·卡戴珊,安吉麗娜·朱莉,她們才是“家暴妝”的鼻祖。
而她們的出發點,則與國內跟風者大相徑庭。
最初的“家暴妝”是一位西班牙藝術家和好萊塢女明星合作,將女星們化妝成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以此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家暴問題。
相似的妝容,相反的動機。
原本嚴肅且積極的社會議題,被惡搞美化成爭相模仿的網際網路新梗……
這或許,就是大家討厭惡俗梗最根本的原因。
可嘆,可氣,可悲……
批判家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說道:
娛樂至死的可怕之處不在於娛樂本身,而在於人們日漸失去對社會事務進行嚴肅思考,和理智判斷的能力。
在於被輕佻的文化環境養成了,既無知且無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如今網際網路上層出不窮的惡俗爛梗就證明了這點。
爛梗不斷推陳出新,使得大眾的興奮閾值越來越高,這樣就倒逼某些自媒體只能產出更加惡俗的梗,以此獲得流量。
從此,網際網路氛圍逐漸陷入惡性迴圈,畢竟只有更爛,才能吸引更多人看。
當然,這裡也不是反對大家造梗,畢竟不少網路熱梗,是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的。
比如前段時間,有博主發現一家美食攤上,店主一家三口均為聾啞人,但只有女兒佩戴了人工耳蝸。
當博主問,為何只有孩子有人工耳蝸時,小女孩的父親在手機上打下一行字:
“這個人工耳蝸太貴了,我和老婆可以聽不見,但是女兒必須聽得見。”
就是這位偉大父親這段話,之後在短影片平臺廣為流傳。
不少人都以“我可以XXX,但她必須要XXX”的句式製作影片,只為造梗造話題讓更多人關注這一家三口。
很快,網路的力量讓事情有了後續。
有好心人捐助了助聽器給他們,經過檢測之後恰好適配媽媽。
另外一家專業機構看到後,也主動向女孩爸爸捐贈了合適的助聽器。
之後,兩夫妻帶上新的助聽器跑去孩子的學校門口,當見到女兒那一刻,爸爸第一次發出了聲音:
叫……爸爸……叫……媽媽。
這是小女孩長這麼大,第一次聽見父母的聲音,她激動的大喊道:
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最後她還不忘對著鏡頭開心感謝網友們的好意:謝謝叔叔阿姨們。
我想,這才是網際網路存在的真正意義。
它不單單只是給予人們碎片化的娛樂,而是透過網路生成一條無形的紐帶,連線天南地北陌生的人們。
在這裡,大家既能發現同類,尋找共鳴;
又能夠求同存異,互相學習。
而對於那些網路的惡俗梗,我只能說:有需求,才會有市場。
作為普通的觀眾,我們沒有辦法阻止那些爛梗的產生,更沒有辦法拉高他們的底線。
但是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握有一張“淘汰票”;
那就是不觀看、不評論、不點贊!
這麼做能那些無下限的影片,淹沒在流量池之內,被自動淘汰!
文章最後,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行使好“淘汰權”。
畢竟只有這樣,才能阻止下一場鬧劇的上演……
• End •
編輯 | 阿慌
圖源 | 網路
瞭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