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384
“如果我在現在長大,我可能會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蓋茨基金會會長比爾·蓋茨,在2025年1月出版的自傳《原始碼》的後記中提到,他小時候,有很多符合自閉症診斷標準的表現:
“我的父母沒有指南或教科書來幫助他們理解為什麼他們的兒子會對某些專案如此著迷,會錯過社交暗示,還會在無意間行為粗魯或不適當,而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有何影響。”
蓋茨在書中說,由於“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這個詞要到1990年代才被創造出來,所以,在他的童年時代,“有些人的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與其他人不同,這一事實並沒有被廣泛理解。”
整理|秧子
編輯|Jarvis
從“怪胎少年”到世界首富
1小時內讀完150頁書,並記得其中90%的內容;到停車場走一圈,可以知道哪些人沒來上班,因為他記住了所有人的車牌……
作為微軟的聯合創始人,蓋茨確實有著令人豔羨的才華,但是他也常被人詬病情商低、社交能力差,說起話來甚至有點“毒舌”。
如此大的反差集於一身,也難怪總有人會懷疑——他是不是有自閉症?這個猜測,最近可能有了答案,蓋茨在他新出版的回憶錄——《原始碼》中寫道:“如果我在現在長大,我可能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蓋茨在書中回憶了自己的童年時光,他在書中寫道,幼時自己的“社交遲緩、重複性行為(如搖晃身體)”曾被視為“古怪(weird)”。在書中,蓋茨多次用到這個詞彙。
青少年時期的蓋茨瘦弱、孤僻,這讓他難以合群。因此,他非常喜歡和幾個朋友一起到野外徒步旅行,這讓他們遠離大人的控制,可以自己做決定,規劃路線,規避風險。
在蓋茨看來,徒步旅行和程式設計看似沒有什麼聯絡,但是其實二者都像在冒險。“無論是和徒步旅行的朋友還是和程式設計的朋友在一起,我都在探索新的世界,前往大多數成年人都無法達到的地方。”蓋茨說道,“程式設計讓我能夠自己定義成功的標準,而且它似乎沒有邊界,不會因為我奔跑的速度或者扔東西能扔多遠而受到限制。”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蓋茨的“怪異”行為越發明顯。他會特別痴迷於某些事物,很少說話,也不接觸人群,甚至幾天都不出門,房間總是亂七八糟……
父母試著糾正他的行為,帶來出席慈善晚會和公眾活動,讓他試著結交朋友,
“以前人們對於自閉症的定義是是十分狹窄的,也不瞭解什麼是阿斯伯格綜合徵。”蓋茨說。因此,他的這些行為雖然讓身邊的人感到困擾,但也沒有引起特別的關注。
然而,蓋茨是幸運的。 他的父母在教育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他們帶著蓋茨找到了專業的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和輔導。 優渥的家庭條件讓他們可以為蓋茨提供了一切他所需的支援,同時也給予蓋茨情感成長的空間。
他們會帶著小蓋茨參加各種聚會、戶外活動,為他創造發展社交技能的機會。“他們沒有讓我變得內向,而是把我推向了外面的世界——去棒球隊、參加童子軍和其他家庭的聚會。”蓋茨回憶道。
與社交障礙同樣令人“矚目”的還有蓋茨過人的天賦。他記憶力驚人、尤其擅長數學。他的父母顯然也沒有浪費他的天賦,把他送入了一傢俬立學校。在這所學校裡,蓋茨將自己的專注應用在數學和科學上,把“缺陷”變為優勢。
也是在這所學校,他結識了一生的摯友肯特·埃文斯(Kent Evans),以及後來的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開啟了一段技術商業神話,一度霸榜世界首富。
自閉症譜系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嗎?
儘管年輕時的思維方式給蓋茨帶來了一些挑戰,但是他卻堅定地表示“不會拿自己的大腦去交換任何東西。” 他舉了個形象的例子:“如果有人發明了一種藥丸,說‘好吧,它能讓你的社交技能會變得正常,但你的專注能力也會變得‘普通’,那我不會吃那顆藥丸。”
“也許我忘記了當時有多痛苦,但我需要我的神經多樣性來編寫那套軟體。”他說。他可以在腦子裡構建整個程式,而這需要極端的專注力。“我人生中的第一段程式碼,是在一次雪地徒步時寫的。當時我又冷又累,但還是在腦海裡構思程式碼,後來這段程式碼被我用在了 Microsoft。”
蓋茨在書中寫道,進入私立學校後,同學們覺得他就是個“孤僻的書呆子”。“ 我的老師、父母和校長都不知道該如何對我。我的成績好壞參半;我的態度則取決於當天的心情和科目。除此之外,有人決定要矯正我那刺耳的聲音。”
五年級時,蓋茨開始去學校的言語治療師那裡做言語訓練,除了要練習他討厭的“大熊爸爸嗓音”,還要“一邊舔麵包棒末端的花生醬,一邊練習字母 r 的發音”——這讓蓋茨覺得愚蠢,而言語治療的結果是,言語治療師建議蓋茨復讀五年級,原因是他表現得像“智力遲緩(retarded)”。
幸運的是,蓋茨的父母沒有聽從留級的建議。八年級時,蓋茨在地區數學競賽中拿下最高分。但他經常曠課,不交作業,“我對此毫不在意,直到我發現老師把我和成績最差的同學分到一組,透過他的眼睛,我意識到他們覺得‘蓋茨是個笨蛋,這可太傷人了。’”
於是,他下定決心要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我甚至買了兩套教科書,一套放在家裡,這樣別人就不會發現,我晚上其實都在臥室裡埋頭苦學。”
沒過多久,蓋茨已經可以在學校教授同學們程式設計課程。1973年,蓋茨考入哈佛大學。在哈佛,他全情投入在程式設計上,幾乎每天泡在計算機實驗室,為了寫好一個程式,他一個月在計算機上狂刷了711個小時。
他的大腦一直在不停思考,也願意挑戰權威。因此,在兩年後,他毅然輟學,與保羅·艾倫共同創立微軟時,他的老師也絲毫不覺得驚訝。
在蓋茨看來,自閉症譜系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社交障礙讓他難以合群;另一方面,高度的專注力讓他得以深入思考很多複雜的問題。
他的天賦和才智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但是他的努力也不能被忽視。 除了個人“特質”,家庭與教育的作用也至關重要。 雖然行為古怪。 但是父母並沒有把這種“古怪”視作病態,而是尋找專業醫生提供支援。
同時,鼓勵他積極社交,並根據他的特長,把他送入了擁有計算機資源的私立學校,讓他的天賦得以深造和施展。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蓋茨這樣的天賦和條件,但這種因材施教的理念的確值得倡導。
蓋茨還提到,雖然自己的社交能力發展緩慢,但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以及有了孩子後,情況開始有所改變。如今,他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對他人的影響,並且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得更加得體。
“古怪”不等於自閉症,但有問題一定要重視
童年的經歷讓比爾·蓋茨對於自閉症群體有了更多的關注。2018年,大米和小米創始人大米曾參訪日本一家自閉症融合學校,學校理事長拿出了,他告訴大米:“比爾·蓋茨先生認為自己也是自閉症人士,他聽說了我們的故事,認為我們非常偉大,給我們寄來了賀信鼓勵我們。” 如今,比爾·蓋茨在新書中的自我溯源,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自閉症譜系的關注。
近些年,像比爾·蓋茨這樣公開談論自己自閉症譜系身份的人士不在少數。 例 如,馬斯克在2021年透露自己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徵,全球頂級科技期刊《科學》雜誌主編霍爾頓·索普(Holden Thorp),也在去年承認自己是一位自閉症譜系患者。 在他們的自述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行為古怪、社交障礙”等字眼。 那麼,“行為古怪”就一定是自閉症譜系嗎?
中山三院發育兒童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曾提出,自閉症是個體自閉症遺傳易感性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他認為,遺傳易感性是一個孩子是否患自閉症的前提,提供了患自閉症的可能性。而社會環境,主要指的是社會教育和人文環境,這為自閉症的發生或發展提供了現實性。
遺傳易感性如果足夠強大,社會環境對一個孩子是否患自閉症可能影響不大,但會影響自閉症的嚴重程度。而遺傳易感性如果不是特別強大,社會環境不但會影響自閉症的嚴重性,甚至會影響自閉症是否發生。
如果環境理解、接納,教育得法,有一定遺傳易感性或有患自閉症可能(表現為自閉症某些特質)的兒童,可以不被診斷為自閉症,或者診斷為自閉症,但程度很輕,可以透過恰當干預得到較快較明顯的改善,包括“脫帽”。反之亦然。
如果環境不理解、不接納,教育不得法,有輕度遺傳易感性或有自閉症特質(不是自閉症)的兒童,也可以發展或被診斷為自閉症,或者輕度自閉症可以發展為中度或重度自閉症。
也就是說,不存在功能損害的自閉特質與帶有功能損害的自閉症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這個轉化,可以發生在低年齡,也可以發生在大年齡甚至成年期。
很多時候,對於低年齡的兒童,自閉症的診斷也許是不那麼確定的。而給孩子們的干預其實也就是正常兒童教育的強化版本,讓孩子多一點處在與人互動的情景和遊戲活動之中。
就像蓋茨在採訪中說的那樣,如今,他仍然會在講話時前後搖晃,就像一個節拍器,但他已經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同。“也許這能給那些正在養育‘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的父母一些幫助。”
封面圖片和文內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1、
2、
文末互動:
你認為比爾·蓋茨是自閉症譜系嗎?
你還知道哪些名人也是自閉症譜系?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本號長期徵集線索/稿件,一經採用,稿費從優。提供線索/投稿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點選撥打大小米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