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牛哥偶爾會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追不上安安哥哥呀?我怎麼誰都跑不過呀?”如果這時候剛好奶奶拿過來藥,奶奶就會說:“喝了藥,喝了藥就好了。”然後牛哥就會專門拿著藥來我面前吃,小眉頭煞有其事地皺起來,跟我說:“媽媽,看著啊,喝了這個藥就好了!”
夜裡,牛哥有的時候會睡著睡著覺,開始哭,邊哭邊叫:“腳,腳,我的腳,媽媽我的腳。”
可能是他不舒服,也可能是他知道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更有可能是他隱隱約約意識到自己的腳再也好不起來了。
“媽媽我的腳”丨作者供圖
希望醫生看得準,又怕醫生真的看得準
兒子出生的前半年,我們沒發現太大異常,唯一的一點不一樣是他比別的小孩兒力量弱一些。比如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別的小孩能趴挺長時間,他趴一會兒,嘚兒就翻過去了;再比如一歲的時候有的小孩兒能踉蹌走兩步,他穩穩坐著都成問題。
但我和他爹沒放在心上,老家親戚的小孩兒兩三歲都不會說話呢,後來可不就呲呲往外冒句子啦?我們覺得小孩兒嘛,就是個發育快慢的事兒。
後來周圍的親戚朋友老問,他奶奶也開始發愁,催著我們去醫院看看。我和他爹抱著給老人吃個安心丸的想法,在牛哥一歲半的時候帶他去了縣裡的醫院。
小傢伙第一次做肌電圖,不光得貼電極,還得扎小針,我們還沒顧得上心疼,就被醫生的樣子嚇得不輕。倆醫生一個勁兒搖頭,就好像操作不當,沒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一樣,後來他們還把主任給“搖”過來了,主任一邊弄儀器一邊說:“嘖,不應該呀!”我們的心一下就揪起來了。
肌電圖結果丨作者供圖
緊接著醫生又安排了腦部核磁,顯示有軟化灶,醫生又搖頭了,他說:“一般有軟化灶的話,孩子多半是腦癱,可是你們家孩子說話這麼好,不大可能是腦癱,但透過肌電圖來看屬於神經源性損害,孩子的運動能力確實有問題,這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我們這個小縣城也沒見過啊,你們……要麼再去上級醫院看看?”
腦部核磁結果丨作者供圖
雖然醫生說得模稜兩可,但是孩子肯定是有事兒了。我們趕緊去了濟寧市的一家三甲醫院,掛了神經內科一位知名專家的號。到了那兒,他沒讓我們做其他檢查,只是給孩子查體查了很久,又反覆看了檢查報告,然後緩緩說出了他的懷疑。
“有一個挺罕見的病,叫腓骨肌萎縮症,你們可以現在就在手機上查一下,看到了嗎?馬蹄內翻足,還有這個爪形手,你們看看,我懷疑你們家孩子就是這個病。這病呢我在咱們濟寧,總共見到過四例,很遺憾,沒有一個會走路的。”
“啥意思啊?我們孩子要殘疾了?”
我和孩子他爸看看醫生,醫生沒有說話,我們又看看對方,我倆也沒說話,我們是抱著“找個專家能看得準”的心思來的,現在我們又怕醫生真的看得準。
小絕望還能拉拉話,大絕望我們誰都說不出口
當醫生說出那句“沒有一個會走路”的時候,我心裡就非常牴觸了:“又沒確診,怎麼那個意思就好像我們孩子要殘疾了呢!”我拉著老公憤憤回家。
其實我心裡慌得要死,真怕再聽他多說幾句,孩子就真確診了。可是再怎麼不敢接受真相,也得硬著頭皮接近真相。糾結再三,我在問診APP上掛了北京一家醫院的專家號,把病歷和檢查報告都發了過去。在醫生的建議下,我們帶著孩子去了北京,一家三口都抽血做了基因檢測。
等結果的一個月,我一直在查有關這個病的所有,說什麼的都有,而“殘疾”兩個字,基本在每個網頁上都能找到,甚至有的還寫了“危及生命”。我感覺心臟、胸腔還有胃被撐得越來越大,一直被往裡灌酸水。
我和老公誰都不說話,空氣裡是令人窒息的沉默,但絕望的聲音震耳欲聾。我們就在無聲和轟鳴的夾縫中咬著牙,攥著僅剩的一點兒理智和僥倖,讓它推著我們分分秒秒往前捱:給孩子洗漱、給自己穿衣、給孩子餵飯、給自己進食。你沒法安慰我,我也沒法安慰你,你不想聽我多說一句,我也生怕你不小心吐出哪個詞,詞兒的一角戳破心臟,我們就徹底崩潰了。
一個月之後結果出來了,可以解釋患者表型的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變異的部分,寫了一大串疾病名稱:軸突型腓骨肌萎縮症伴聲帶麻痺(AR)、腓骨肌萎縮症,中間隱性遺傳,A型(AR )、軸突型腓骨肌萎縮症,2K型(AR;AD)、腓骨肌萎縮症4A型(AR)。
基因檢測結果丨作者供圖
我們在網上把結果發給那位北京醫生,回覆是這樣的:“孩子是腓骨肌萎縮症,目前無法治癒,據以往病例,有可能十歲左右就不能自主走路了,也可能會累及呼吸而致命,建議以提高小孩的生活質量為主。”
那一天我感覺自己一直在大吼:“不就是走路不太好看嗎!不就是走路慢點兒嗎!怎麼要殘疾了!怎麼要死了!”
但其實我什麼都沒說,只跟老公說了一句:“沒回復,人家覺得都已經確診了,就沒接單,給我退回來了。”
事事都想完美,偏偏孩子不能完美
我的生活表面上看,沒有太大變動,起床、去學校上課、回家逗娃、睡覺,只不過所有時間的縫隙,塞進來的全是這些東西:
“腓骨肌萎縮症有這麼多種分型,也許兒子的分型長大了還能走呢?”
“鶴腿,也像倒置香檳酒瓶……以後腿真的會萎縮成這樣嗎?”
“肢體遠端感覺逐漸減退是什麼感覺?是從腳趾頭嗎,手呢?兒子現在到底啥感覺呢?”
“肌肉無力、寫字困難、聲帶麻痺、脊柱畸形、耳聾、輪椅……”
“爺爺奶奶還想要這個孫子麼?要是他爸也不要孩子了,要是我以後老了病了……”
兒子現在到底啥感覺呢?丨作者供圖
我一有空就在網上搜,搜到了腓骨肌萎縮症的患者組織,加入了患者群。本省的病友跟我說青島有一家挺出名的康復中心,剛放寒假我就拉著老公去了。
掛完號,醫生說住院得排隊等通知,我們當晚坐車趕回縣裡。5小時的路程,兒子在奶奶的懷裡睡睡醒醒,時不時哼唧一會兒,我看看兒子的內翻的小腳丫,再看看窗外,鉛灰色的天空慢慢暗了下去。
坐車的時間是最難打發的,每一個溜進來的念頭都比上一個更糟,只有對向的遠光燈衝過來的時候,我才會有一瞬間的空白,然後下一秒繼續跌入黑暗。
突然“砰”的一聲巨響,車子瞬間失控,朝一面傾斜轉彎,司機喊“爆胎爆胎”,兒子嚇得哇哇大哭,好在這是個有經驗的老師傅,他開啟雙閃穩住車,慢慢停到了應急車道上。
下車檢視情況的時候,我的心臟好像還在嗓子眼狂跳,我聽見有個聲音一直在腦子裡說:“怎麼沒出車禍啊,如果出事了,大家都不痛苦了。”下一秒我就哭了,我哭我的邪惡,我哭我的懦弱,我意識到所有念頭裡最讓我痛苦的是:
我的兒子不完美。
我是那種,買的任何一個東西如果有一點點不好我都要換個新的、任何一次公開課有一點點差錯我也恨不得重上一次的人,從小我的作業、考試,以及後來做課件、做家務,總是做了又做,想要完美。
可現在,這是我的孩子啊,我沒法塞回肚子再生一個。無論如何,他也不可能完美了。
看到30歲病友結婚生子、旅行,我倆終於活過來了
在青島住院時,我和牛哥奶奶一起照顧他,在這兒主要是做核心軀幹以及大肌肉群的力量訓練。日復一日,小傢伙笑奶奶也笑,小傢伙哭,奶奶也跟著哭。
兩個月的訓練到底有多大成效我不知道,但是奶奶對孫子毫無保留的愛,確實解開了我心裡很大一個疙瘩。
牛哥在康復中心訓練丨作者供圖
回到家,我們又聯絡了濟寧的康復醫院,瞭解到這兒對特殊兒童有免費康復專案,每天早晨六點半,奶奶就帶著他出門,上完課中午再打車回家。後來,我們考慮到後續孩子上幼兒園,每天往濟寧跑也不現實,又找了當地的康復中心給孩子訓練。
其他小朋友一歲多還天天吃吃睡睡玩玩呢,牛哥自從確診,就得日復一日去做康復。他的語言能力沒問題,所以做的全都是肢體的康復,比如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平衡、精細動作和本體感覺訓練等。
牛哥正在做康復丨作者供圖
訓練很苦,奶奶爺爺天天變著法兒哄他高興,牛哥自己好像也知道,自己特別受寵愛,他也在愛裡,長出了一顆七竅玲瓏心。
自從加入患者群,很多棘手的難題都豁然開朗。在群友的建議下,我們給孩子定製了足踝矯形器,它就像是硬邦邦的靴子,圍著腳踝有一圈護具,用來保持踝關節處於中立位,有助於放慢踝關節的變形,還能減少走路時扭傷摔倒的風險。
小孩子長得快,鞋子基本得一年一換。同樣也是參考群裡患者家長的經驗,我們去殘聯,給孩子申請了每個月都能領取的補助金。
牛哥穿著足踝矯形器丨作者供圖
我們的組織負責人四處聯絡有經驗的醫生,做成了就診地圖,方便大家就醫,而且公眾號裡整理了大量的診療、護理、康復指南以及最新醫療資訊給大家參考。雖說這病還是沒法根治,但大家一起摸著石頭過河,不管過不過得去,總算是有了安慰,有了溫暖。
CMT就診地圖丨作者供圖
公眾號整理的CMT相關知識丨作者供圖
我也一直在看大年齡患者的分享,有一個女孩子完整講述了自己的患病經歷,我看完了她所有的影片,又激動地拿給老公看,這是孩子生病以來我第一次給他分享我查到的資訊。
我說:“你看你看!人家都活到30歲了!還結婚了,生寶寶了!而且也還能走,你看人家還去國外旅行呢!”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老公也跟著我傻笑。
後來我們也還是不聊孩子的疾病,忙著瑣碎,忙著生活,但是我知道,從那一刻,我倆已經活過來了。
我要重新活、幸福地活,兒子才會幸福地長大
現在的牛哥不再問自己的腳怎麼回事兒了,也不問為什麼追不上別人,他只會跟我說:“媽媽我好好吃飯,長得高高的,以後就能跑得快快的!”
他也早就習慣了穿足踝矯形器,哪怕穿著不舒服,他也還是會在每次出門前主動說:“媽媽,我要穿跑得快的鞋子!”
“媽媽,我要穿跑得快的鞋子!”丨作者供圖
雖說我早就沒了車子爆胎那晚的邪惡想法,但隨著牛哥一點一點長大,對他未來的擔憂,或者說“不完美”這三個字,依舊時不時在我心裡刺撓。
腓骨肌萎縮症是一個進展性疾病。我兒子今年三歲,他走路沒力氣且足下垂,跟個鴨子一樣甩著腳走,小手也沒勁兒,寫字的時候握不住筆,寫得也很慢。醫生說可能有兩個重要的進展期,五歲左右一次,還有就是青春期。
孩子他爸是個心很大的人,從不提前焦慮,總說不要想太多以後,什麼上學啦結婚啦,我們陪著他體驗人生就很好嘛!但我不行,原生家庭帶來的壓抑、自我否定、內耗、苛責,讓我很難真正接受孩子有疾病這件事兒,更不用說鬆一鬆繃著的弦兒,我看到的只有生活的重重壓力,和未來一座座的難關,我不再哭,但也很難笑。
孩子他爸帶牛哥體驗人生丨作者供圖
在群友的建議下,我們又去湖南某醫院做了一次基因檢測複診,說實話當時還是有僥倖心理。但結果一樣,孩子屬於GDAP1突變引起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CMT4A型。根據分型,我們查到了更多資料,很多的症狀都只是可能會發生!而且大部分該分型的患者壽命和智力都不受影響,我們對孩子未來的信心,確實增加了不少。
但真正的轉折是有一天我看牛哥吃草莓,他吃得特別特別開心,吃了一個又一個。剛開始我心裡想,這不就草莓嘛,至於嗎?後來看著他的小表情又貪心又享受,一副“怎有如此人間美味”的樣子,我也被逗樂了,再後來突然腦袋裡就湧進來好多感慨。
我兒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他什麼都沒有吃過、什麼都沒有玩過,他充滿好奇呀!他都想體驗呀!他可能身體不健全,但是並不一定過得就會很糟,他有這麼愛他的爸爸媽媽還有奶奶爺爺,他這麼愛吃草莓,他怎麼會不幸福呢?
牛哥對世界充滿好奇丨作者供圖
反而是我,我雖然是一個完整的人,但三十多年了,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很幸福。我沒有愛吃的東西,沒有特別的興趣,沒有在意過自己的需求,沒有想過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只是活在鐘錶裡順著時針低頭往前走。
如果我是一個沉湎於痛苦,不懂得如何尋找幸福,也不懂得愛自己的媽媽,我怎麼會養出來一個積極陽光、心中充滿愛的兒子呢?
我去參加了心理諮詢,不是為了逼著自己假裝樂觀陽光,而是想法子做出改變,認真地考慮自己的需求,感受自己的情緒,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好好養兒子的同時也好好養自己。哪怕感覺到難受,我也告訴自己,沒事兒,體驗一下,跟這個不好的感覺待一會兒,如果是愉快和幸福,那就牢牢抓住,盡情感受。
今年夏天剛過去的一個晚上,牛哥他爸把空調關了,我說有點兒熱,他爸沒理我打算睡,牛哥就一骨碌滾過去叫他爸:“誰讓你關空調啦,快開啟。”然後他爸和我拌了兩句嘴,我跟牛哥說:“寶寶,爸爸兇我。”牛哥爬起來,氣鼓鼓地跟他爸喊:“不許兇媽媽!”
他爸也學我的口吻說:“寶寶,媽媽也兇我了呀!”牛哥愣了愣,明顯cpu有點兒燒,他若有所思地悄默聲躺下了,一關燈就湊到我耳邊,小手攏著嘴小聲說:“爸爸說你也兇他了。”
所以我的牛哥,怎麼就是一個“不完美”小孩了呢?他明明是來拯救我的小天使呀!
牛哥是拯救我的小天使丨作者供圖
有天中午上完課我特別累,回到家裡擺個大字躺在床上,然後他就湊過來跟我玩兒。
我說:“牛哥,媽媽好幸福呀!”
牛哥就說:“媽媽我也好幸福呀!”他接著問:“媽媽你為什麼幸福呀?”
我說:“因為你是我兒子,我就好幸福呀。”我再接著問:“那你為什麼幸福呀?”
牛哥搖頭晃腦地學著我的語調說:“因為我是你兒子,我就好幸福呀!”
醫生點評
王鎖彬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腓骨肌萎縮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s,CMT)又稱為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是一組最常見的遺傳性周圍神經病,用了Charcot、Marie和Tooth這3個首先報道並系統描述者的名字命名。這種疾病的患病率約為1/2500。
CMT多在青少年時起病,少數在嬰兒期發病,最初主要表現為肢體遠端為主的肌肉無力、萎縮和感覺減退,症狀逐漸緩慢向近端進展。可出現足部畸形如高弓足或扁平足、錘狀趾,由於足背屈無力導致足下垂,嚴重時形成“馬蹄內翻足”,患者可出現跑步困難、易絆倒,行走呈跨閾步態等表現。
正常足與馬蹄內翻足 | gleneagles
隨著疾病進展,大腿下1/3和小腿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被比喻為“鶴腿”或“倒香檳酒瓶”樣改變。部分患者同時有手部肌肉無力、萎縮,形似“爪形手”。還可出現脊柱側彎等骨骼畸形。部分患者可伴有聽力喪失、聲帶及膈肌麻痺、視神經萎縮、腦白質異常等表現。
CMT的“倒香檳酒瓶”樣腿部表現 | boneschool
該病在臨床表現和遺傳基礎上均有顯著的異質性,相同的基因突變可導致不同的臨床表型,目前已有約100個致病基因相繼被發現。
如果病史和體格檢查結果提示CMT,醫生可能建議行肌電圖檢查,基因檢測則是明確診斷的重要手段,對於亞型的確認是必要的。如果已知家族中的致病突變,可對某些型別的CMT進行高風險妊娠的產前檢測。
CMT的主要分類包括CMT1~7以及CMTX。在每個類別中,與特定基因相關的特定疾病在名稱末尾加一個字母,如文中牛哥罹患的是CMT4A型,致病基因為GDAP1,即神經節苷酯誘導分化相關蛋白1。各型別中,大多數CMT1和CMT2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CMT4則是非常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別。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CMT患者往往發病更早,通常在2~3歲前出現症狀,臨床進展快,症狀也更重,肢體遠端的問題如馬蹄內翻足和爪狀手、脊柱畸形更嚴重,可導致顯著的行動障礙。
文中的牛哥發病早,症狀也較重,具有馬蹄內翻足,肌電圖及神經傳導速度檢查以軸索損害為主;基因檢測GDAP1基因變異,是複合雜合突變,診斷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CMT。
該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針對其發病機制的治療研究大多數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因此以支援治療為主,包括康復治療、外科矯形手術治療、佩戴支具、對症治療及心理支援等。文中的肌肉力量、平衡、精細動作及本體感覺訓練等,主要是為了預防關節畸形和跌倒等併發症,也可幫助改善日常活動功能。文中的足踝矯形器可幫助穩定腳踝,減輕步態異常。
CMT不同亞型的發病年齡、進展速度和嚴重程度差異很大,多數情況下進展緩慢,許多患者至少保留部分行走能力,CMT很少縮短預期壽命。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口述人:安然 作者:豬王豬本豬
編輯:王若愚、代天醫
這裡是果殼病人,專注講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體驗要分享,或者想講講自己經歷的健康相關趣事,歡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來自果殼病人(ID:health_guo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絡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