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心理學的科普,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心理學科普,現在市面上相關資料書籍越來越多,內容一多,難免雷同,所以很長時間以來,我都在尋找一本“特別”的理論和作品。
最近閱讀的《兒童心理創傷的預防與療愈》就是這樣一本書。能把“心理創傷”尤其是“兒童心理創傷”作為一個單獨的主題拿出來講的書,本來就不多,而提出把創傷療愈和“非語言生理成分”結合起來,主張從生理角度出發,來療愈心理創傷的,就更是創舉。
本書的作者之一萊文博士,在創傷領域有近40年的研究經驗,他認為創傷的基礎是生理反應。這個觀點,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作者本人的生物學背景。而這個獨特的理論取向,則是基於他對野生動物行為的研究提出來的。萊文博士主張從生理角度出發療愈創傷,把關注的重點從有關創傷事件的故事轉向此前常被忽略的身體自身的故事,這在近20年的專業書籍中屬於首創。
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清晰,共分為四個大的板塊,分別是
- 理解心理創傷
- 兒童心理創傷預防的指導原則
- 常見情況指導
- 透過預防和社會變革展望美好未來
關於兒童心理創傷,一個最重要的觀點是:創傷不一定發生於一些我們常人所認為的重大事件,很多時候,一些很容易被成人忽視的小事,比如輕微的交通事故、摔倒、騎腳踏車發生意外等,都可能會在兒童心理上留下創傷。而這些創傷如果沒有得到療愈,將會伴隨兒童直至成人,對一個人的權力感和幸福感,造成長久而緩慢的破壞。
在工作當中,每當和來訪者探討“創傷”這個話題時,很多時候都能感覺到他們對創傷的態度——既不以為然,感覺小題大做,又難以覺察,對自身的心理創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從這個角度說,作者把“理解心理創傷”作為本書的第一部分,不僅是為了介紹主題,更是為了引發重視,這一點在創傷療愈這個話題中,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千萬不要以成人麻木的心靈去揣摩孩子的創傷,忽視有可能給孩子帶來長久創傷的微小事件。
萊文博士發現野獸雖然經常遭遇捕獵的威脅,但卻很少體驗到創傷,而這一點,也恰恰是人與動物的重大區別。在本書中,對於創傷的定義是:創傷往往是限制兒童潛能實現的傷害性事件。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心理設限,而這種限制,就來自於創傷。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心理彈性”,指的就是創傷過後重新恢復彈性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很多人的心理彈性非常差,常常因為一點小的挫折,就敗壞了心情,丟失了目標。而創傷療愈的本質,就是使用科學的練習,幫助人恢復心理彈性,重新獲得心裡力量和成長的機遇。
對於兒童而言,成人的功能應該是他們的“創可貼”——創可貼本身不能治療傷口,但是可以保護傷口,為身體的自我癒合做好支撐和防護。正是因為兒童對於成人的態度十分敏感,所以成年人的“沉重冷靜”,對於兒童而言,就是莫大的心理良藥,而在這本書裡,作者也詳細介紹了成人如何成為高效創可貼的步驟。
在這本書裡,作者設計了很多練習,,同時從多個角度告知父母如何系統應對兒童創傷,可以說是一本全面系統的指導手冊,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一個不幸的訊息是,人類相較於野獸,更脆弱的多,會反覆體驗心理創傷,但一個好訊息是,任何人,尤其兒童,只要方法得當,創傷都可以重新癒合,恢復心理彈性。從這個角度說,人,終生可變,可以終生成長。
都看到這了,還不點贊、收藏+關注
新的一年,願我們用嶄新的姿態,遇見更好的自己。
唐 糖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 全網15w粉絲心理學博主
出版《做情緒穩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分享 心理科普|認知思維|方法論|行動派
話題 個人成長|家庭教育|兩性關係
圍觀 唐糖諮詢師札記